明代佛教发展的怎么样?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明朝佛教发展的怎样样?明朝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107年(1644)前后2百7106年间朱明1代的佛教,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1下相干内容。

历史由来

明朝政权建立之初,有鉴于元朝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禅、净、律、天台、贤首诸宗逐步恢复发展。太祖早年出身于僧侣,对佛教成心加以整理。洪武元年(1368)即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命僧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员,以掌全国名山东大学刹住持的任免。

3年(1370)又召集各地僧耆,规定寺院为禅、讲、教(包括依瑜伽教修行及应赴佛事等)3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进行刻版。

对僧人普给度牒,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并命各地沙门讲习《心经》、《金刚》、《楞伽》3经。到了洪武105年(1382),对佛教的整理更加积极,仿照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其制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任命,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职。主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从洪武2105年(1392)起,僧录司务僧官都按级给俸,最高的月给米10石,最低的5石。见太祖实录],制定僧服色别,严格辨别禅、讲、教3类。

107年(1384)采用礼部尚书赵瑁的建议,规定每3年发度牒1次,并加考试,不通经典者淘汰。2104年(1391)命各州府县只许保存大寺观1所,僧众集中居住,限各府不得超过410人,州310人,县210人。

规定男子非年达410岁以上,女子非510以上者不准出家见《明史.职官志》3)。复通告全国,避免僧俗混淆,规定僧人诵经仪式和檀越布施金额,这就是所谓《申明佛教榜册》,是明初整理佛教的1项重要文件。

又命各府州县的僧官,就地调查杂处民间的僧人实数,要他们集中居住。次年(1392)通知全国各级僧司造僧籍册,拟刊布各寺,使互周知,名为《周知板册》。后以履行手续过烦,不久就停止了。

对外关系

明朝建国以后,为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于洪武3年(1370)命僧慧昙出使国外,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慧昙带领使节团1行210余人,访问西域各国,于洪武4年(1371)秋到达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

他以高龄劳瘁,到僧伽罗后不久即得病,自知不能复命,预向僧伽罗王留下遗表而寂(宋濂《觉原禅师遗衣塔铭》)。洪武10年(1377),宗泐又继慧昙遗志,奉命带领佛徒310人,再使西域。来回6年,至洪武105年(1382)归国,从印度取回《庄严宝王》、《文殊》(真实名义)等经。

其次是对日外交。当光阴本为南北朝时期(1336—1396),南朝太宰府怀良亲王曾遣日僧祖来来中国致书通好,洪武4年(1371)10月至京。太祖即命禅僧祖阐、天台讲僧克勤等送祖来还国(《明史日本传》)。

迨达9州时,怀良亲王已出奔,新任地方官怀疑祖来乞师中国,把祖阐等拘留在9州太宰府。后经京都王朝得知其事,派舆马来迎。足利义明代佛教发展的怎么样?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满欲请祖阐主持天龙寺,克勤未允,只为日本僧俗演说佛法而已。

洪武7年(1374)5月,祖阐、克勤等回至南京,太祖以他们不辱使命,赐与嘉奖,并令克勤蓄发拜官(宋濂《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探亲序》)。建文3年(1401)日本足利幕府也遣僧祖阿等来明。

建文4年(1402)祖阿归国时,惠帝亦遣僧道彝(天伦)、1庵(1如)赴日还聘。次年(1403)2月,明使归国时,足利义满又遣僧坚中圭密为正使来明。时惠帝出奔,成祖即位,日使适到称贺,逐遣赵居任、张洪及僧道成等,送日使者还国并赠书通好(《释氏稽古略续集》卷2)。

明朝中国和尼泊尔的外交来往,也以僧人为使节。洪武107年(1384),太祖命僧智光与其徒惠辩等赍玺书彩币出使尼8刺国(今尼泊尔),其王马达纳罗摩遣使随智光入京,送金塔、佛经及名马方物,于洪武210年(1387)到达南京。

太祖报以银印、玉图书及幢幡彩币等。智光在尼泊尔时,曾从麻诃菩提上师受传金刚曼陀罗4102会,归国后译有《8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等(《明史》卷3百3101《西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