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妇好玉凤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朝曾6迁其都,最后由盘庚迁都于殷,即今之河南安阳小屯村。考古工作者经过量年的考古发掘,在殷墟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妇好墓就是最重要的发现之1。

这支玉凤是个装潢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朝曾6迁其都,最后由盘庚迁都于殷,即今之河南安阳小屯村。考古工作者经过量年的考古发掘,在殷墟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妇好墓就是最重要的发现之1。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生前显赫1时,大约死于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死后庙号为“辛”。妇好墓随葬品非常丰富,出土玉器、铜器、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象牙器等工艺品共1928件,还有海贝6800余枚。妇好墓玉器数量很多,到达755件,品类齐全,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潢品及杂器等1应俱全。这件玉凤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1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潢品中最精美的1件。

据《史记》记载,,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在吃了玄鸟(即凤)的蛋后,才生了契。这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殷人也就自命为凤的后裔。玉凤的出土为研究初期的凤鸟信仰提供了1份珍贵的材料。

这件玉凤高13.6厘米,厚0.7厘米。整体呈黄褐色,作侧身回首状,冠镂空,圆眼,短翅长尾,尾翎分开[3]。身躯扁平,形体苗条,亭亭玉立。引颈回首,好像振翅欲飞,弯弯的身躯,外缘凸张,内缘凹曲,凤冠挺拔,尖喙如鸡,长尾舒展,双翅微张,显得体态婀娜,灵动有致。整件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玉质莹润,神态迷人。玉凤胸前有两孔,腰间有1崛起的圆钮,上有小孔,可佩带。凤身上的小孔反应出了商朝之前的人们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镂空、钻孔、抛光技术。镂空有“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钻孔的方法1为管钻,多用于璧、环和镯的中心部位;2是桯(ting)钻,多用于为佩带而设计的小穿孔。玉器之所以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妇好玉凤有晶莹的光泽,大概是用兽皮或丝织品蘸水加细沙对玉面进行了抛光。

玉凤佩,体轻浮,侧身回首,曲折如C形。圆眼,尖喙,顶饰3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潢。腰部有崛起圆钮,上穿孔,可系结。以商朝典型的减地阳文技法表示翎羽,两面纹饰相同。

作品呈黄褐色,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长的尾部正在向1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潢。整件雕塑的线条优美流畅,弥漫着1股活泼、清新的抒怀气氛。在技术手法上,采取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法,并经过了反复的揣摩。这件作品表现的虽然是神异的动物,但其体态自然优美,使人觉得亲切可爱。它柔美而清新的风格在商朝艺术那凝重、威严、使人窒息的气氛中愈发显得珍贵。

此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朝特点。商朝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采取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玉凤,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画凤的形象,重点刻画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突出了凤的特点,而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都是商朝玉雕典型的特点。

此器与商朝甲骨文中的凤字极其类似,是研究商朝人心目中凤的形象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曲折,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饱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的地方。

玉凤的形像美丽、精致,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1眼而持之难释。

早在5千年前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开始塑造龙的形像,把龙树为心目中的神。而凤则是商朝的新创,工匠们以高超的琢玉技能,转达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神态,玉凤是最有代表性作品之1,是殷商人崇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