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废除寒食节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现如今清明节是我国1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4大传统节日之1,可见清明节在传统节日当中的地位。但其实清明节1开始其实不具有扫墓和祭祀的功能,相反,这些都是寒食节的功能,而清明节则是踏青游玩,但相比之下,寒食节要比清明节更重要,但是为何曹操却要求废除寒食节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1下吧。

1、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公元前672年,晋国国君晋献公击败骊戎,并迎娶骊戎族中的女子骊姬。骊姬凭仗美色,取得晋献公的宠爱,并挑拨离间,迫使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流亡国外。公子重耳,也就是往后的年龄霸主晋文公,在流亡中度过了整整109年。而1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始终跟随其左右忠心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之1。《左传·僖公2104年》记载当重耳归国后,跟随他的1众大臣都得到了赏赐,却惟独忘了介子推。谁知,介子推却根本不想,他说,重耳即位是上天注定的,大臣们以元勋自居,是沽名钓誉。介子推带上母亲,隐居绵山而死。晋文公找不到介子推,只好把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定为介子推的封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中介子推的故事不过寥寥数笔,很难与“不火食”的特殊风俗产生关联。但从战国至两汉,介子推的故事被不断完善。“火”也登场了。

楚国大夫屈原在《9章·惜昔日》中有这样1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寻求。”东汉王逸做注时,将“立枯”解释为“子推抱树烧而死”。《庄子》中也提到了火,介子推“抱木而燔死”。“燔”即为燃烧,可见至迟在战国时期,介子推已从“隐居而死”,变成了悲剧色采浓厚的抱树焚死。

2、为什么介子推会有如此惨烈的死法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言:(晋文公)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晋文公想用烧山的办法逼介子推出仕,可介子推至死不改其志,遂酿成悲剧。

汉朝独尊儒术,强调忠孝思想,介子推也许正是因此,成了“箭垛式的人物”。逃难途中的虔诚不受封赏的高洁,奉母隐居的孝顺宁死不出的坚定。其形象和思想境地,随着故事的丰富与完善,得到了1步步升华。

并州及其下属的太原郡在年龄时期属于晋国范围,介子推的故事为当地百姓所熟知。个集忠孝节义等众多高尚品德于身,结局却如此悲慘的人物形象自然容易取得人们的普遍同情。对介子推加以祭祀,视之为本地神明,并将“不火食”的风俗与之相连。

建安101年(206年)3月,汉丞相曹操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并州(今山西太原1带境内)。前1年,袁绍的外甥,在官渡之战中归降的并州刺史高幹反叛斗志昂扬的曹操不能允许北方的统之势再生任何波涛,因而亲率大军征讨。高幹奔逃荆州,并州再度回到曹操手中,1道《明罚令》随即发布。使人意外的是,这道令文不关乎军政大事,而是1个节日:

“听说太原、上党、西河、雁门4郡,在冬至后有寒食节,1百零5天内都不生火,只吃冷食,以记念介子推。从前伍子胥沉尸江中,吴地百姓也没有为此不喝水啊。介子推在晋国才德不过平平,为了他而吃冷食,太过偏激。有人说若废此俗便有冰雹雨雪之灾。可其他地方何尝没有这些灾害,当年汉武帝时京城也曾出现马头1般大小的曹操为什么要废除寒食节冰雹难道也是由于寒食节没吃冷食?况且北方乃苦寒之地,老幼体弱,如何禁得起长时间冷食!凡令文所到的地方,百姓1律不得于寒食吃冷食。如有背犯者,家长服刑半年,主管官吏服刑百天,县令主座罚俸1月。   ”

不过曹操的禁令并没有得到严格履行,寒食节历经魏晋隋唐直到宋,依然是民间和官方的主要节日,直至让位于清明节才算是与世长辞了。

3、寒食节的灭亡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五节的产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年龄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吊唁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1百5日)禁火寒食,构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101·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到《癸辛杂识》、元朝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长此以往,便合为1个节日。《唐会要·卷8102·休假》明确记载:“(开元)2104年2月101日敕:寒食清明,4日为假。大历103年2月105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5日。至贞元6年3月9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3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