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罗河的教授是谁?这位中科院教授说的有依据吗?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最近在网上有出现1则比较成心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人说我们古代神话里面的大禹治水其实其实不是治理的黄河,而是治理的远在埃及的尼罗河,这距离差不多要远了半个地球了,那末有的人要问了,这究竟是谁说呢?那末他这样说肯定是有根据的,那末根据又是甚么呢?下面我们1起来分析看看吧!

说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罗河的教授是: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孙卫东教授。他的根据就是根据-山海经来的哦。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有位孙卫东教授,做同位素地球化学,是该领域权威,也是中国科学院矿物和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主任、GCA及《地球化学》副主编。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神话传说之1,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听过的这4个字,解释起来却没那末简单。不信小解这就抛出3个问题,看大家是不是能够回答得出:其1,舜帝为何选中大禹来治水?其2,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其3,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是哪1条河呢?

目前,前两个问题已得到解决:1,舜帝之所以选择大禹,是由于说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罗河的教授是谁?这位中科院教授说的有依据吗?大禹的父亲鲧(gǔn)是上1任的治水领袖,因此大禹治水又叫“鲧禹治水”,大禹是接过了父亲的衣钵;2,大禹勇于创新,改围拦堵截为公道疏导,成功控制住了水患。现在只剩第3个问题还没有定论,学术界亦是争辩不休。对此,中科院教授孙卫东发表了1番使人震惊的观点。

传说大禹是夏代的建立者,那末他治理的“水”应当位于夏代境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卫东表示,夏代被认为是中国的第1个世袭制王朝,但由于找不到实际的考古证据,所以1直不被承认,而造成这类结果的缘由是:夏代根本不在中国。

孙卫东说,公元前15世纪,在希克索斯人的统治被颠覆以后,“夏代”结束了,1部份古埃及人选择东渡,为古中国带来了青铜文明,这就是后来的商代。也就是说,孙教授认为中国人心目中神秘的夏代,其实就是位于非洲东北真个古埃及。那末,大禹治的“水”对应到古埃及,那就是尼罗河。

据此,孙教授提出了几点证据。第1点,文物证据,孙卫东对商朝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检测,发现与古埃及青铜文物的特点10分类似,而与中国本土产地的矿石符合度比较低。第2点,由希克索斯人建立的埃及第105王朝,他们掌握的冶金、航海和战车制造技术,都与商朝记载10分吻合。

第3点,《国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孙卫东认为黄河的支流伊水和洛水流量小、流域窄,不至于由于泛滥而摧毁夏代,但尼罗河在古埃及时期暴虐无常,灾害频发,其影响力足以毁灭1个农耕文明。第4点,《山海经》、《史记》的记载与描写,两本古籍都记载了夏代有1条自南向北活动的河流。

《山海经》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意思是说,河自东北方而出,向北流去,中间流入了渤海,又从渤海流了出来,随后继续向北,进入了大禹疏导的积石山。将这段描写放在中国地理图志上看,是找不到具体对应的,但如果把它对应到尼罗河,则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尼罗河就是1条由南向北流淌的河,在经过了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以后,它从西边注入了非洲第1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然后维多利亚湖又流出了尼罗河,继续向北奔去。孙卫东认为,《山海经》所记载的“渤海”其实就是维多利亚湖,古人是将1望无际的湖泊误认作为了海。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了“华夏西来”之说,再加上孙教授这么1解释,好像1切都很公道。但是,有很多学者却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他这是在侮辱和抹黑华夏文明,并质疑他是怎样当上中科院教授的?

反对者认为,孙卫东的话不严谨,中国目前其实不是没有找到夏代的考古实物,而是没有办法将找到的实物勘代到夏代身上。其次,孙卫东通过援用古籍来左证考古,本身科学性就不强。另外,孙卫东的其他证据和逻辑也有较大漏洞。

小解认为,孙教授是1个坚定的华夏西来论的信徒,他的“大禹治水”之尼罗河观点是基于“夏代即古埃及”之观点而来,其论证也是模棱两可让人觉得好玩又有点可笑。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夏代的谜团1定可以解开,到那时孙教授也许会更睿智1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