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礼仪的特点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孔子之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商、周3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期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夏礼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奠基,夏的礼制,不管从内容和情势上都以“神”为核心。夏是典型的神权法时期,但作为最古老的朝代,他的礼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偃师2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期最早的大型都邑遗址,以其为典型遗址的2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考古队在2里头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包括东亚大陆历来没见过的遗址遗物,而这些考古发现跟夏商周3代以后,1直到明清都是有关联的。2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化1起构成了华夏初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礼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心识形态的1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基本的社会规范,也是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主要法律情势之1,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夏礼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奠基,夏的礼制,不管从内容和情势上都以神为核心。夏奴隶主对天神极其畏敬,常常举行隆重的祭祀,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生活小事,都要通过巫师占卜,向天神‘请示’,1切都借天的名义行事。王位是天授与的,称为‘天命’;军事征伐称为‘天讨’;惩罚犯法称为‘天罚’。”

进入夏代阶级社会以后,古老的原始风俗,凡有利于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都被进1步得到完善和补充,使其更加规范化,并由国家强迫力保证履行。这类不成文的习惯法,通称为“礼”。

由于这些“礼”是不成文的,加上世代更迭变迁,社会骚乱,已没法考证了。但是,孔子在《论语》里有1段精辟的描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是关于礼仪传承中最具经典意义的1段表述。

这里讲述了与“礼”相干的4个时间段:1是夏朝之礼,就是在夏朝约471年间构成发展起来的最古典的礼仪制度;2是殷代之礼,吸收夏礼的精华并根据殷商的社会实际加以“损益”构成发展起来的礼仪制度;3是周朝之礼,吸收夏、殷之礼的精华并根据周的社会实际加以“损益”构成的礼仪制度;4是周以后直至百世以后之礼。

孔子在这里讲述了从夏到孔子时期之间3000年(“百世”中国传统以30年为1世,百世即3夏朝礼仪的特点000年)间礼仪的传承问题,商礼“因于”夏礼,周礼“因于”商礼,以后的百世又继于夏、商、周之礼,由此看来,夏礼为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奠定了基础。

夏礼有哪些特点?“质朴”之礼大禹首创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条件条件,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干。”“夏禹是1个朴素的人,作为原始社会的最后1个部落同盟首领,他身上还保存着‘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思想,夏礼是大禹首创的,固然体现了大禹本人及部落群体的人格和风格。”

就拿祭祀文化来讲,夏礼中的祭品就以“朴”为特点。朴者,本本来质之谓也,《论衡·量知》有言:“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张衡《东京赋》亦注:朴,质也。“玄酒明水之尚,贵5味之本也。”夏在祭祀时敬献给天、地的是“玄酒”和“明水”。

“玄酒”是指从洁净的河里取来的纯水,色深黑,故称为“玄酒”。其实它根本不是酒,这里以“酒”名之,只是表示对神灵的敬重。“明水”是指用铜鉴从草叶上取下的晶莹的露珠。而商、周就不同,他们用的“醴”要比夏用的“水”高贵很多,不过那样1来,“朴”的本质也就完全失了。

夏人除以水祭祀和以水待客外,还以水生野菜作为祭祀品。夏人有1句名言:“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山中本不出鱼类,如果你硬是用珍稀的鱼类去祭祀,说这类人“不知礼”,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河边居住的人不会去饲养猪之类的动物,谁要是偏要拿鹿或猪去祭祀,说这类人“不知礼”,他们也是天经地义的。夏人居于水边,水边有的是水草和水生野菜,他们就用现采的最上乘的水生野草祭祀,表示他们的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