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孛儿只斤·铁穆耳,即元成宗,元代第2位皇帝,蒙古帝国第6位大汗。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3子,生母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干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至元310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3101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在位期间基本保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大德101年(1307年)驾崩,后继无人,埋下了元代中期皇位争取战的隐患。元成宗在位103年,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轶事典故
惟和政治
“惟和”政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天下粗安的局势,但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朝廷政争和社会对抗。在成宗从世祖手里接过来的中书省班底里,首相完泽“谨慎慎密”,遇事敷衍推委,得过且过;其他成员则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财家。至元时期的回回名臣赛典赤之孙伯颜,世祖末年起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中的第1人,并被赐予其祖父的旧称,所以史料中亦多称之为赛典赤。阿合马余党阿里,也在世祖末年以待罪之身进入中书省。成宗即位后,御史台想乘1新朝政的机会将他参罢,但结果他仍在中书省臣庇护下“执政如故”。中书省的另外一名核心人物梁德珪虽然是汉人,却有1个回回名字梁暗都剌,且曾“奉国朝旨,学西域法”,“钱谷出入高低,若指诸掌”。汉人儒臣在当时多讳言财利事,对这些理财大臣视若仇雠,遂利用御史台执掌风纪之司,“朝廷之所甚尊,宰相所不得而治,贵巨大职莫之与抗”的特殊地位,不断寻觅机会参劾“时宰”,由此引发中书省臣的忌恨。省官与言官的冲突在成宗1朝至为剧烈。
至元3101年(1294年)6月初,成宗即位不到两个月,御史台上言:“名分之重,无逾宰相,惟事业显著者可以当之,不可轻授。”另外一名台官则宣称:“陛下方虚心求治,而大臣不肯任事。人主之职,在论1相。今宰相员太多,论议不1,伯颜及先帝旧臣,留以遗陛下,宜亟相之”。这些议论固然引发了中书秉政大臣的不快。袁桷《张留孙祖传》载,“成宗新嗣位,时宰不快于御史台。成宗是其言,让责中丞崔公彧”。据《元史》,此事起于大德元年(1297年),侍御史万僧诣架阁库,取崔彧旧上奏章告于成宗御前,说他“私党汉人李御史,为大言谤佛,不宜建寺”。成宗大怒,教完泽等鞫问。崔彧大惧,遂靠张留孙引荐,疏通完泽和成宗近臣,事方止息。侍御史万僧明显是在“时宰”唆使下告发崔彧的。从完泽周旋弥缝于两造之间看,此处的“时宰”当指赛、梁等辈理财大臣而言。在处置省官与台官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上,成宗恪守世祖遗规,即倚重省官理财,同时也能容忍台官直言,力求折衷不偏。后来那种诛杀言官的情形,在成宗朝始终没有产生。
朝廷更政
大德7年(1303年)产生的另外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是漕运两万户朱清、张瑄之狱,受该案牵连的8名中书执政官同时被免职。自从至元210年海运漕粮的航线创通以后,南漕米由海路达于大沽、辽阳者逐年增加,很快促进了北方“开口待哺以仰海运”的情势。创通海路的朱清、张瑄也因深受朝廷倚重而权势浸大。他们结交权贵,广治田宅,很快成为江南寥寥可数的大富贵,同时也招致了很多政敌和仇家。自世祖晚年起,就不断地有人告发朱、张。成宗元贞元年,又有“飞书”言朱、张“有异图者”。朝廷照例释而不问。大德6年正月,江南僧石祖造告朱、张不法10事。成宗命御史台诘问之,狱成。朱清在被押解至京后惧受辱自杀,张瑄被处死。
朱、张1案的真相至今尚难弄清。据王逢《张孝子诗序》,当时成宗有疾,由皇后卜鲁罕主朝政,“枢密断事官曹拾得以隙踵前诬,后信,辄收之(按指朱、张)。丞相完泽奉先帝遗诏诤莫解”。按元史本纪,成宗在大德6年2月“有疾,释京师重囚3108人”,可见病得不轻。卜鲁罕杀张瑄父子,或即产生在这时候。朱、张案1直拖到翌年才了结。大德7年正月,朱、张家属被遣发京师。应当是在审理两家妻子的进程中,中书省宰执受朱、张贿赂之事案发。成宗1怒之下,同1天免职中书平章伯颜(赛典赤)、梁德珪、段贞、阿里浑撒里,右丞8都马辛,左丞月古不花,参政迷而火者和张斯立8人。首相完泽也遭到受贿的指控。虽然成宗对他释而不问,但对完泽仍不免是重大的刺激。完泽死因而年闰5月,上距成宗罢相不到半年,距离他全力支持的征8百媳妇总帅刘深受诛不到3个月。他的死,当与政治上的挫折引发的内心忧惧有关。
根据梁德珪的行状传记,罢相1事,乃卜鲁罕皇后乘成宗卧疾时所为。与梁德珪同时受黜的8都马辛、伯颜等人,都是卜鲁罕党羽,是成宗死后力图支持卜鲁罕摄政的核心人物。他们之被免除,不大多是出于卜鲁罕的制命。1日罢8相,差不多等于中书省的大清洗,事关重大;恐怕也不是皇后勇于轻易处置的。这件事只能是成宗圣心独断的结果。袁桷所言,不过是为传主饰讳而已。
人物评价
明代宋濂等《元史》:“成宗承天下混壹以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唯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世称元之治以致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清代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豢业以治,垂拱用成;中年奋武,启衅南征;末婴寝疾,壸柄乃萌;赖斯贤辅,镇侧弭倾。”
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帝承世祖混1以后,善于守成;惟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幸去世祖未远,守其成宪,不至废坠。”
清代曾廉《元书》:“论曰:成宗号为能遵法度,而为病虐,前星弗耀,牝鸡司晨,而内难作矣。然非成宗之过也,成宗早任合剌合孙,资为羽翼,自古未有贤人在位而乱其国者也。股肱之寄,要在忠良,唐宗之言,信夫!”
民国屠寄《蒙兀儿史记》:“始汗为太孙时,好饮无节。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以此受杖者3次,忽必烈汗至命医官监其饮食。有近侍司太孙节沐者,私置酒于盥器,代水以进,忽必烈汗闻之,大怒,谪戍其人远方,杀之于道。汗既登极,深之前事为非,力自节饮。其勇于改过如此。汗仁惠聪睿,承天下混1以后,信誉老成,垂拱而治。1革至元中叶以来聚敛之政,冗设之官。束缚诸王、妃、主、驸马扰民,禁滥请赏赐。性又谦冲,不好虚誉。群臣、皇后1再请上徽号,卒不允。可谓守成之令主矣。虽晚婴末疾,政出中宫,而举错无大过失。固由委任贤相之效,亦未始非内助之得人也。”
民国柯劭忞《新元史》:“成宗席前人之业,因其成法而损益之,析薪克荷,帝无使焉。晚年寝疾,不早决计计传位武宗,使易世以后,亲贵相夷,祸延母后。悲夫!以天子之尊,而不能保其妃匹,岂非后世之殷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