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说到清代的1些事情也比较成心思,最近小编就有看到1则,话说这个安维峻是1位6品小官,但是话说他当时居然敢上书这个慈禧,点名要把李鸿章诛杀了,那末他为何敢这么做呢?还有这个安维峻最后的结局是甚么呢?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说法了,下面我们就1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
清末1天,慈禧批阅1道《请诛李鸿章疏》,慈禧看后勃然大怒,立刻让李鸿章觐见,吓得李鸿章可是惶惶不可整天,他没想到请诛自己的,只是1位6品小吏“安维峻“,那末他和“安维峻“有何深仇大恨?
自乾隆以后,强盛1时的清代开始走向下坡,心中仍然很高傲,可是打野的能力却愈来愈差,手里的英雄虽然很多,可是整体战役力和水平,连太平天国起义都停息不了。此时1海之隔的幕府,却由于“黑船事件”被明治维新了,反而逐渐地超出了宗主国清代,其后就1脚踢开了爱新觉罗家族,奔向了欧美的怀抱。
并且眼看英国获利很多,他们也是蠢蠢欲动,终究抑制不住和清代产生了磨擦,产生了著名的甲午战争,而结果是具有坚船利炮的清代大败,慈禧1看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将摊子丢给李鸿章,让李鸿章看着办。
李鸿章在晚清时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世对他是褒贬不1,他既是1代名臣,可是功过却引发很大争议。当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后,其态度是很摇摆的,1来希望邓世昌他们能打赢,让自己的北洋水师证名,同时让世界看看清代的强大,毕竟在北洋水师清代是砸了很多真金白银。可是是骡子是马,不是显摆能看出来的,是要经得起遛。
甲午黄海1战,北洋水师败得很完全,让全中国人闻之心痛,同时也为邓世昌舍身成仁的义举而敬慕,可李鸿章虽然心痛,但是他却更耽忧的是,此战以后削弱他的根抵,就是清末著名的淮军和北洋海军的实力,这样1来会致使自己地位降落,此时他可不敢拼,惧怕打光了家底,所以他的做法就是学秦桧1样,希望避战求和换取安慰的日子。
对他这样的1个举动和行动,当时许多人是敢怒不敢言,而以李鸿章当时的地位,确切众人背地里只能指指导点,却没法能撼动他甚么和改变任何结果。
但是李鸿章做梦都没想到,忽然冒出1个区区6品的小吏,居然吃了够胆,以1颗忧国忧民之心,不畏风险而向慈禧提出了1道奏折,内容就是请诛李鸿章,以振奋天下人之心。
慈禧本来还挺感兴趣地去看,可越看越气愤,气愤得连手都颤抖了,这时候李莲英赶快上前服侍倒水,让西太后息怒,要不脸上皱纹会增加。慈禧1听李莲英怎样1说也对,连忙大半夜的宣李鸿章觐见。
李鸿章虽然没弄明白老佛爷叫他进宫为什么,可听到了风声说有人上书了1道折子对自己不利,要慈禧置办他,他进宫的时候背脊都发凉了,大冬季的都汗流浃背地到了皇宫,又是请安又是万福的,就等着慈禧发落,可没想到慈禧就是丢给他1份折子,让他自己看。
李鸿章这1看,差点尿都吓了出来,奏折里面历陈李鸿章,种种让人唾骂的行动,特别是求和的种种作为,其中几句:准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李鸿章跛扈之罪,布告天下。
李鸿章此时看完后却放下了心头大石,虽然惧怕,但是知道慈禧敢给他看,就是让他自己揣摩怎样应付,李鸿章号称清末的心理学大师,他师从曾国藩,对慈禧心理掌控还有如何应付这些事,是比曾国藩还有天赋。
他很快就给慈禧定夺,而且还说自己各种的不是,让慈禧发落。慈禧也就是训斥了他几句,就让人去找安维峻了。其实慈禧愤怒的不是李鸿章做的那些事,是奏折衷安维峻敢顶撞自己,还将李莲英也扯了进去,奏折衷的几句话,李鸿章也看到了,
(此段当作旁白)安维峻说:光绪帝都年纪不小了,太后还不愿意放手,遇事牵制都是自己拿主张,以后百年以后何以上面对祖宗,面对天下的臣民。还有她身旁的李莲英是甚么人?还敢干预国之大事?如果这些都是属实不是民间的传言,那末依照清祖宗的律条以祖家生制,李莲英是不能容的”
这份奏折深深地刺痛了慈禧的心,由于此时,慈禧恰好到了610岁寿辰,作为1位女子,107岁入宫,经历了和咸丰西逃无家可归的日子,后来自己儿子同治有先走1步,能活到610岁不容易,她想好好地庆祝,就暗示李鸿章让本来是海军银子先借去修颐和园,还打算弄1个万寿盛典,此时如果李鸿章继续再战,的确是冲击她做寿的兴趣,李鸿章提出了和解,她就点头了。这其中听说李莲英帮了李鸿章很多的忙,所以安维峻同时也将慈禧和李莲英还有李鸿章都痛说了1遍,可谓是大快人心,所以此疏在后来流入民间,众人都敬慕安维峻的爱国义举,对他的遭受是广泛支持与同情,人人都称他为“陇上铁汉”。
安维峻,字晓峰,是甘肃人。他是1位举人,在清末光绪8年中的举。不过他的仕途不顺,主要的缘由之1,就是他刚正不阿,由于他品性孤直,不是权贵的缘由,1直只坐冷板凳,后来在光绪109年,不知道甚么缘由,反正忽然被人看中了,提拔他做了6品小吏。
不过他也没改变自己的惓惓爱国之心,1直以海瑞和魏征等言官为榜样,看到不平的就敢上奏,安维峻希望以此改变1些状态。根据资料记载,甲午战争相持的半年时间内,安维峻上书了4101道奏折,围绕的都是甲午战争关系清代安危去提出建议。
并且他后来听说李鸿章由于实施,暗中联合李莲英让慈禧太后同意议和,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满腔怒火,决心拼命1疏,连夜就写下了《请沫李鸿章磁),希望能力挽狂澜改变1些甚么。但是终究却没法如愿,而等待他的又会是甚么风暴呢?
其实,安维峻写这奏折的时候,本来也就没打算自己继续能活下去,所以他最后1句是:即请斩臣,以正妄语之罪。慈禧看了以后,让李鸿章知道了以后,立刻就下谕,让李莲英去找到安维峻,交给刑部侍郎去办。本来等待安维峻是慈禧和李鸿章安排好的风暴,可是这时候1个人站了出来,千方百计保住了安维峻的性命,此人是谁呢?
此人就是光绪。光绪帝其实心里非常欣赏安维峻的举动,不过他也怕慈禧太后借此大作文章,那末牵连到其他人就更麻烦了,因而他冒险先下手为强,还没等慈禧有所大动作,就以皇帝的身份,对安维峻做出了结论,他很奇妙地用“听凭传闻”为借口,将其安维峻的举人身份除籍,同时让他尽快阔别是非之地,谪戍他到外面去效率赎罪。
慈禧见光绪已做了觉得,1来光绪是名义上的天子,2来安维峻就是个6品而已,也对自己影响不大,也准了光绪的这1做法。安维峻得以保住了性命,但是很无奈就是功名没有了还得去戍边。这1去是生死难料,下旨定好了日子后他就要动身。
本来作为他得罪了慈禧和李鸿章,按道理说是人人都避之不及。
可他家里这段期间,每天登门的人是络绎不绝,为他饯行者多不胜数,自己都忘记来了多少人,而且许多人赠钱赠物者,表达对他的敬佩。可以说安维峻以自己的爱国正义行动,却取得了人民大众的广泛支持和同情。
特别是他动身的那天,友人们都自发过来送行,选的地方还很特别,是明代爱国志士杨继盛的故宅,里面的寓意可不1般啊(杨继盛的业绩,有兴趣自己去查)而许多的文人墨客,还写了很多诗词赠给他,作为记念。并且有同寅送上了1枚“陇上铁汉”印章1枚给他。
由于耽忧他在路上有啥闪失,大侠王5听说了此事,亲身为他掌镖,带着自己的车马行资随着他身后。还有几位甘肃同寅们亲身护送他到张家口。很最后到了戍所后,都统和小吏对他很尊重,并且可以说是敬重。
虽然被戍边,可是他仍然忧国忧民,甲午以后,中华大地遭到列强的窥视,出现了种种的不平,安维峻在张家口闻知,夜不能寐,常常叹息。,当时他已失去了上疏的条件,但能念念不忘报国,真是难能宝贵!
公元1898年,他戍边3年期满,却被下旨延长戍期。安维峻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光绪的空想幻灭了。
公元1899年,安维峻终究回到了故乡,被陇西的1个南安书院收为讲师,后来展转到了自己的故乡甘肃办学。公元1908年,他开始编撰《甘肃新通志》。后来又参与撰写《4书讲义》4卷,1911-⑴925年,复归故乡柏堂山庄,7102岁的得以终老,晚年在故乡的这段时期,他继续创作了许多的典籍,刊印了《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诗集》、《望云山房文集》等诗文集。不过作为1个刚正正直,为了国家和人民,可以性命也不顾、面对祖国满目疮痍、战伐4起他怎会安然阖目,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陆放翁临终时候的那句欲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鲁迅先生盛赞安维峻老先生是“中国的脊梁”。而在后来的《清史稿》整理中,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维峻祟朴实,尚践履,不喜为博辨,尤严义利之分。归后退隐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安维峻以1个小人物而彪炳史册,正义永垂千古,浩气可贯长虹,遭到后人的永世怀念。
用1句总结,“可见公道在人心,晓峰于此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