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⑷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7位皇帝(471年9月20日⑷99年4月26日在位)。
皇兴3年(469年),册立皇太子。依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5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1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104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1步推行改革。
他先整理吏治,立3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108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
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弹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1系罗列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减缓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会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2103年4月初1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103,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但是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团体就发动反汉化运动6镇起义。
孝文帝1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明,精通5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特别知晓佛教义理。舆车当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善于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1字,辞旨可观。
自太和10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修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身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材,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朝廷的贤明之臣,有才能者常与其结为布衣之交。
他对元勰、元澄、李冲、李彪、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逐一予以重用,他们成为孝文帝汉化的坚定支持者,在制礼作乐、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遂为太和之名臣。
陵寝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千米处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1,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石窟
宾阳中洞开凿于北魏景明元年至正光4年(500~523年),花费了24年时间,以其富丽堂皇的景象而成为龙门众多石窟中的魁首。该石窟是宣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建的洞窟之1。
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深12米,宽10.9米,高9.3米,正壁雕主佛释迦牟尼坐像,佛像脸部苗条清秀,面容和蔼慈祥,略带微笑。左右有迦叶、阿难2弟子和文殊、普贤2菩萨。迦叶形象老成稳重,阿难形象活泼开朗,望之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