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大臣杨宪简介:因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而被杀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明代(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早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106帝,总计276年。明代时期君主独裁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1步统1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间谍机构,加强了独裁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代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1个新阶段。那末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宪的详细介绍,1起来看看吧!

杨宪(1321⑴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代初年大臣。

元末至正106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靠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心腹。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2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心腹,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生平经历

明初至正106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靠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心腹。

杨宪是检校组织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作为文官中的1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其实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杨宪是检校1员的事情对国初元勋们来讲也不是秘密,要做1个好的情报人员,必定有很强的视察力,锱铢必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但仿佛没必要须要有器量,宁错杀3千不放过1个仿佛才是情报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而杨宪也的确具有这样的素质。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负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临动身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甚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 而派出的检校。果然,杨宪并没有由于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1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5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3个人则充军发配。”李文忠呆在浙东时间其实不长,杨宪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逐一向朱元璋汇报,他可称得上是个合格的情报人员。因此,在明代建国后杨宪被任命为检校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很有可能的,若是搁在明代中后期,说不定他也是个飞扬跋扈的锦衣卫大员了。

也许在朱元璋眼里,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宪,正可以成明朝初年大臣杨宪简介:因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而被杀为他安插在中书省的1枚有用的好钉子。但是杨宪太让朱元璋失望了——他1进入中书省,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之前杨宪做检校工作,向朱元璋报告某人某事还都有凭有据,但多是兄弟杨希圣被免除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太大,他面对李善长表面上不能不恭恭敬敬,私下里却1直想扳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杨宪屡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李善长是何等人物?在朱元璋心里,10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1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终究孤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

死亡缘由

洪武3年(1370年)7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负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得意忘形,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确当月,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依然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