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和议的事件结果和影响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隆庆和议是明代隆庆年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代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通商的协议。在明代中央内阁官大臣的张居正和高拱,加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操作下,成功掌控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通商。明代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101处边疆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取得中国资源。

隆庆和议结束了明代与蒙古近2百年的敌对状态。明代又凭仗在革除赵全等汉奸之下,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组织力,从此到明代灭亡为止,明代与蒙古之间绝少爆发大范围战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蒙古方面出现了转折,蒙古杰出的首领达延汗统1了蒙古草原,使得蒙古草原1度平静,但是草原游牧经济发展中缺少的就是中原农业的补充。为解决牧区生产和生活上的不足,蒙古各部封建主也曾屡次与明代进行通贡、通商,但和平贸易常常被战争中断,乃至还遭到明代的经济封闭。因此,有时迫使蒙古封建主挥戈南下,用掳掠的办法去夺取中原汉地的物质。

但掳得的物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牧区长时间物质短缺的问题,而且明代对蒙古封建主的南侵也采取报复的行动。每一年秋季,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燃烧草场,谓之“烧荒”,使牧区的畜生因缺草而没法过冬;明军还常常偷袭蒙古的营地,赶走大量的畜生,谓之“捣巢”。明代与蒙古如此严重对峙,使得牧区在生产和生活上更加困难。

从嘉靖103年(1534年)开始,俺答汗为解决闭塞的、单1的游牧经济不能满足草原政经发展的现状,向明代发起猛烈的求贡攻势。但由于明代方面的腐朽和奉行的民族轻视政策,和惧怕土木之变重演等1系列缘由。对俺答汗的求贡1概谢绝,并屡次诛杀俺答求贡使者,俺答汗遂以武力相要挟。蒙古骑兵屡次南下犯边,烧杀掳掠,结果酿成了“庚戌之变”。

即便在俺答汗兵临城下的时候,依然在做与明代通贡的努力,派使者持书入城求贡。慑于俺答汗兵威,明代只得答应开放马市。但开放的马市只限于大同、宣府两地,且贸易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这远不能满足蒙古方面的要求。俺答汗遣使要求扩大贸易的范围,但以嘉靖皇帝为首的固执派不但谢绝所请,乃至关闭了马市。明蒙贸易中断,双方战争又延续了210年。

和议结果

隆庆和议于隆庆4年(1570年)开始成事,基本上以和平手段达成,以双方各取所需告终。明代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101处边疆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取得中国资源。而对中国的好处是明代北边,的确上百年不用兵革。在明代的历史上,最少已到达止战之效,因此隆庆和议,实为成功。

隆庆和议后,俺答召集诸部首领严定规矩:“如果哪1部落的台吉(首领)擅自率兵进入内地为非作歹,就削减他部落的兵马,并革除其首领身份;如果有哪户人家擅自入边的,就将该户的人丁及牛羊马匹尽数给赏别家”。同时,明代也进1步做出规定,束缚将士严禁出边攻扰。

事件影响

隆庆和议的达成,不但确保了长城沿线的长隆庆和议的事件结果和影响时期和平,而且扩大了明与蒙古的通商贸易,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明代北方情势的安定和明蒙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有益于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在大同左卫的威远堡、宣府的万全右卫、张家口等边外陆续开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蒙族以畜生、皮张等货物换取内地商贩的铁锅、布匹和绸缎等物。俺答汗还在汉人的帮助下,建筑了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城,成为蒙古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历史评价

《明史》载:“自是边疆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7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7”。

清人魏源曾对此作过较为公允的评论:“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弛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510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2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论述极其深入。

达力扎布:“俺答既入贡,边防大驰,军饷皆入帅囊。啖寇以外,间以遗京。近边之卒,馁瘠无复有生理。而板升生齿日繁,强硬无赖,议者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