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影响了数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都是读着冰心的文章长大的,在大多人心中,她几近是偶像般的存在。但是长时间以来,1直很少有人提到她恋爱方面的问题,仿佛这个问题对她来讲是个庸俗的话题。但是,冰心不是仙子,她是有7情6欲,食人间烟火的。
相对民国时期其他著名才女,比如林徽因、萧红、张爱玲等,冰心在爱情上显得有点暗淡,或不够浪漫。有人说这跟她的面貌有关,也即她年轻时不够漂亮,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冰心虽然没有林徽因等人那末靓丽,但她腹有诗书自华,年轻时也是秀外惠中,很有些温婉优雅之风韵的;再者,她不像林徽因等人那样,个性那末张扬,她性情比较内敛,所以相对来讲,她的婚姻爱情比较稳定,不会有那末多所谓的浪漫诡谲的色采。但是,冰心的恋爱也不是那末枯燥单调的,乃至还是有很多使人艳羡的地方的。比如当她210出头,刚在文坛崭露头角,具有非凡秀雅之气的她,还是不乏寻求者的。除她的丈夫,著名学者吴文藻之外,还有1位大名鼎鼎的才子,他对冰心10分倾慕,冰心固然也对他10分欣赏,并且曾把他比作如花1样的男人。固然这里的“花”并不是是指对方花心,而是对他生命中的才、情、趣,如花的色、香、味那样绽放的称赞。
当时面对他的寻求时,冰心曾以两句诗来回应。我们知道,唐朝诗人崔郊有1首诗《赠去婢》这样写道:“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1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冰心将其中的后两句化用过来,只改了两个字送给对方,其中第1句为:“朱门1入深如海”,下1句中便隐含了那位男子的名字,那末下1句是啥呢?冰心当年为什么要谢绝这个如花的男人呢?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诞生于福建长乐市,也是1位名门闺秀。其祖父谢銮恩是清代举人,人称大德公,是著名教育家,曾任福州尊孔兴文会会长。他终生讲学,弟子众多,比如著名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冰心故居,长乐3坊7巷谢家大宅,就是她的祖父从林徽因的堂叔林觉民那里买来的。冰心父亲谢葆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任北洋水师枪炮官,烟台海军学校校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司令部2等顾问官,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等职。冰心自小就遭到了良好的教育。她3岁时,随父迁至烟台,在海边度过了8年多彩而幸福的童年生活。她7岁即读过《3国演义》、《水浒》等名著,并接触了欧洲文学,包括英国作家狄更斯等人的批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或许冰心天生就是为文学而生的,她诞生的第3天,祖父就拿着她的生辰8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8字里带着文昌星,惋惜是个女孩子,否则准做翰林。”后来她果然早早就成名于中国文坛。跟鲁迅先生类似,冰心开始也是想学医的。她18岁上大学,也没有学文,而是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有悬壶济世之弘愿。但后来她受“54”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到文学系学习。结果才华顿显,19岁即在《晨报》上发表了第1篇散文《2101日听审的感想》,和第1篇小说《两个家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并从此开始使用“冰心”这个笔名。“冰心”即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1片冰心在玉壶”。不到20岁的冰心已是1个小着名气的文坛新锐了。
冰心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在1个牧师家里受洗,成为1名基督徒。她的这个身份跟她毕生信奉的“爱的哲学”不无关系。1923年冰心从燕大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在她出国留学时,已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之前就出版了诗集《繁星》和《春水》,其中包括300多首小诗,被认为是冰心寻求“爱的哲学”的典范诗作。其中有许多歌颂大自然,歌颂母爱,歌颂童真的作品,备受读者爱好,也很受当时的评论界推重,认为是遭到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茅盾先生就曾给予高度评价:“1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但是有1个人,却不服气,他针对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人比冰心小3岁,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他认为冰心的诗感情表达不够,他说,“没有情感的不是诗,不富情感的不是好诗”,“《繁星》《春水》这类文体,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或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1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1番,便成1首,旬积月聚便成1集。这是1种最易偷懒的诗体,1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冰心女士是1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这人还说了这样的狠话:“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1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只感到冷森森的颤栗。”这人好狂啊!他就是冰心后来称为如花的那个男人,他叫梁治华,即当时的清华才子梁实秋。不过梁实秋和冰心都没有想到,他们会因这个不留情面的文学评论而牵出1段情缘,1段长达60多年的世纪情缘。就像杰克和露丝在坦泰坦尼克号上的美丽邂逅1样,冰心和梁实秋也是在1条船上相识的。在美丽而舒适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和也要到美国留学的梁实秋不期而遇。是许地山(后同样成为著名作家,当时也要去美国留学))介绍他们认识的。当时,面对这个他曾“痛批”过的端庄而不够娟秀的女作家,梁实秋冷冷地问:“你到美国学甚么?”冰心说:“学文学。你去学甚么?”冰心当仁不让地反问。梁实秋答:“文学批评!”简直是针锋相对。不过心胸豁达的冰心并没有因梁实秋曾批评自己的诗作而讨厌对方;梁实秋也并没有因曾看不起冰心的诗作而看不起对方。他们2人侃侃而谈,居然越谈越投机。他们被对方的才情所感动,相互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冰心觉得这小子还行,还是挺有学问和眼力的;梁实秋也觉得冰心其实不像她的名字那样“冰冷到零度以下”,顿觉这位姐姐秀外惠中,温婉可人。然当时的冰心可不像露丝很快就喜欢上了杰克1样,喜欢上梁实秋,她只是不再讨厌他,不再“恨”他;另外一方面,她也是在这条船上第1次见到了另外一个男子,他就是梁实秋在清华的同学,后来成为她的恋人和丈夫的吴文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去美国那条船上,冰心这群年轻人不但相处得很和谐,而且踌蹰满志,在碧波荡漾、漂泊不定当中,竟然合作办了1份叫《海啸》的文学墙报,张贴在客舱的入口处,展现着1代新青年的满腹才华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后来他们还选了几篇作品做为《海啸》专辑,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其中就有冰心的3首小诗《乡愁》《惆怅》和《纸船》。到美国后,冰心入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梁实秋先去科罗拉多学院,1年后又转入哈佛大学。两所大学都在波斯顿地区,他们2人相距不远,就常常见面。那时候,留美大学生们常常参加1个叫“湖社”的组织(相当于1个同乡会,曾办有《湖社月刊》),湖社每个月举行1次讨论会。冰心和梁实秋在参加讨论会期间,还曾在美丽的诺伦比加湖上泛舟,泛论人生和未来。留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为了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大家就建议在波士顿的“美术剧院”上演1台中国戏剧给老外们开开眼。他们选定的剧目是元末高则诚所著的《琵琶记》,剧本由顾1樵改写,梁实秋负责翻译。
被誉“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台词写得10分精巧,想要在英文中保存古典汉语的精华很难,需要高超的中英文功底和文学素养。梁实秋不但成功弄定,还倾情出演男1号,即被迫负情的状元郎蔡伯喈。顾1樵则饰演宰相。冰心饰女2号即宰相之女。来有情助演的同学很多,比如诗人闻1多也在场,他担负布景和服装设计等。
演出当天,很多美国人包括大学教授都来观看,观众达1000多人,场面10分火爆。第2天报纸还刊登了新闻,梁实秋等人的剧照也上了报。演出的成功给大家很大鼓舞,梁实秋等人趁热打铁,成立了中华戏剧改进社,决心用戏剧情势传播并改革中华文化。是时,冰心、林徽因、梁思成、闻1多、余上沅等众人都积极加入。
后来,许地山还专门给顾1樵写信调侃说:“实秋真是有福啊,先在舞台上做了宰相的娇婿!”当时的梁实秋可谓春风得意,既然在舞台上成了冰心的郎君,在现实中未免也对冰心有点空想。本来,梁实秋在来美留学之前,18岁时,其父母已给他介绍了对象,即他后来的夫人程季淑,梁实秋当时表示满意。来美国之前,他还跟女朋友表示:3年后,我学成回来,1定娶你!
但此时的梁实秋,由于在美国时间长了,再说,他也是个寻求爱情自由的人,也难免有点心猿意马,想学《琵琶记》中的蔡伯喈了;再者,青春年少的他对友谊和爱情仿佛也有点分不清,就对冰心涵蓄地表白了。
不过冰心当时很理智,她曾听梁实秋说过他对国内的女朋友很有感情,在他去美国前夕跟女朋友分手时还曾流过泪,她知道他不会真的忘记了他的女朋友的;再者,关键是,冰心当时正和吴文藻恋爱中。
冰心对婚姻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或许她比较守旧,她不希望嫁1个文艺圈中的人。性情内敛、务实的她认为弄文艺的人,多数性情浪漫,感情大多不稳固。比如她就很不喜欢徐志摩那样浪漫的人;而他喜欢的吴文藻是弄社会学、人类学的,是阔别文艺圈的人。所以她就果断地谢绝了梁实秋(虽然他对这个可爱的小兄弟还是很欣赏的,后来还把他比作如花的男人),并回书1封以完全断绝其念想,其中有她化用唐代诗人崔郊的诗句:
朱门1入深如海,从此秋郎是路人。后1句中的秋郎固然指梁实秋了。梁实秋收到此信,也就打消了这个非分之想。毕竟还有女朋友在遥远的故土等着自己呢,我怎样能学《琵琶记》里的负心郎蔡伯喈呢?我岂能让我的“赵5娘”身背琵琶,含泪千里寻夫呢?琵琶有泪我有情,算了吧!果然3年以后,梁实秋因思念女友心切,在美国还没有读完硕士,就慨然回国,于1927年同程季淑结婚了。不过,从此,梁实秋为了这段情,他自称“秋郎”,秋郎同样成为他的笔名之1。而冰心在是在美国读完硕士以后回国的,她前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冰心和梁实秋双方互不打扰,有情人,各成眷属。
冰心和梁实秋各自结婚后,各过各的日子,但他们1直保持着珍贵而纯洁的友谊。梁实秋回国后在北京编《自由评论》,冰心替他写过诗,也翻译过斯诺夫人海伦的长诗《古老的北京》。梁实秋和闻1多还专门到冰心在燕园的新居看望她。后来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教时,由于他知道冰心童年时曾长时间生活在海边,喜欢海,还数次约请冰心去青岛看海,但冰心因病未能成行,倒是丈夫吴文藻去了见了梁实秋,双方相谈甚欢。在抗战期间,冰心和梁实秋接触较多,可以说“过从甚密”。当时冰心夫妇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梁实秋则住在重庆北碚区嘉陵江畔的1个小镇(当时他的夫人留在了北京),那个小镇是抗战时期众多文化界名人的聚居地,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他当时居住在半山腰的1所他取名“雅舍”的小屋里,此度过了8年时光。梁实秋在雅舍里写作,与鲁迅等人笔战,比如讨论文学该不该有阶级性,鲁迅说有阶级性,他愣说没有阶级性,从而被鲁迅骂为走狗。这是学术问题,此不多讲。他在这里还翻译了英国小说《咆哮山庄》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是最早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人,是他让中国人知道了莎士比亚。当时,冰心夫妇、老舍、朱光潜等人就常常去找他1起高谈阔论,商讨学问。1940年,梁实秋过生日那天,冰心应邀参加了他的生日宴会。在晚会当中他们相谈甚欢,梁实秋就让冰心给他的雅舍写两句。因而冰心提笔倾情而书:“1个人应当像1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3者缺1,便不能做人家的1个好朋友。我的朋友当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1朵花……”
冰心下笔的地方,粉饰不住对梁实秋的欣赏,把男人比作1朵花,也是罕见。
抗克服利后,冰心夫妇到了日本,她在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冰心在日本的寓所里还挂有梁实秋写的字。1951年冰心夫妇回到北京时,梁实秋夫妇已在1949年去了台湾,他在国立师范大学任教。后来也曾1度在美国居住。尔后两人天地相隔,再也没有见面,但1直互有通讯。
冰心和梁实秋两人在文学上虽走着不同的道路,但各有所成绩。冰心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创作,最著名的是散文上的成绩。即使是散文大家朱自清也被认为是水平“仅次于冰心”(叶圣陶语);另外她也是最早翻译泰戈尔诗作的学者之1,比如《吉檀迦利》《园丁集》就是她翻译的。
而梁实秋在散文上成绩也极高,他在重庆雅舍里创作的散文集《雅舍》曾风行世界,曾印行了300多版,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他也是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最使人称道的是,最早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成为中国最权威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后来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冰心夫妇遭到迫害。梁实秋从好友顾1樵和作家谢冰莹那里毛病得知冰心夫妇和老舍都自杀了,他悲痛不已,写下《忆冰心》和《忆老舍》的文字,吊唁自己的故友。后来冰心看到这篇悼文后,10分感动,就写了1封信澄清事实,托人带给当时在美国的梁实秋。
在中国大陆的冰心1直想让梁实秋回来,看看中国大陆的变化,重叙友谊。但梁实秋1直没能成行,成为毕生憾事。
令冰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被梁实秋写了1次悼文,没有先走,还健康地活着时,她的“秋郎”却先1步走了。1987年11月,84岁的梁实秋在台北去世。时年87岁的冰心老人听说这个凶讯后,10分悲伤,在1个月内连续写了两篇吊唁文章,1篇《吊唁梁实秋》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篇《忆实秋》发表在文汇报上。两篇文章均是冰心先生发自肺腑的和泪之作。1个如花的男人,在海峡的彼岸凋落了。此岸的冰心泪奔如潮……12年后,20世纪的最后1年,1999年2月,世纪老人冰心去世,享年99岁。做为1个上帝的信徒,她肯定去天堂了。在那儿,他将会找到那个被她比作花朵的秋郎,她和丈夫吴文藻,将1起同他再叙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