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怎么消失的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从1347年开始,1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席卷了欧洲。在以后短短6年时间里,可怕的瘟疫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3分之1。由于感染瘟疫后死去的患者尸体显现黑色,因此当时欧洲人称这个瘟疫为黑死病,其实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上所称的鼠疫。

致使黑死病的主要缘由是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身上所携带的鼠疫杆菌通过中间宿主跳蚤传播到人类身上。另外,黑死病患者也能够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将鼠疫杆菌沾染给其他人。

第1波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时间在1347年至1353年,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但是此次疫情过后,黑死病并没有在欧洲消失。在尔后的3百多年时间里,黑死病的“魔爪”还时不时在欧洲各地出没,比如1596年至1602年的西班牙鼠疫致使约50万人死亡;1665年肆虐英国的鼠疫仅在伦敦地区就造成每周数千人死亡的悲剧。但是,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怎么消失的长时间笼罩在欧洲人心中的黑死病阴影却在17世纪后期悄然消失了,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黑死病第1波在欧洲疯狂肆虐后,进入了1个相对低谷期。黑死病超强的致死性致使大批易感染人群死亡,幸存的人群要末本身就不容易被鼠疫杆菌感染,要末是被感染后康复取得了免疫力,再加上大批人员死亡解决了人群密集交叉感染的问题。因此当黑死病快速杀死大批宿主后,其沾染链条逐步中断,肆虐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疫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黑死病的噩梦并没有就此完全结束。虽然黑死病沾染链条在人类身上逐步中断,但在鼠类和跳蚤的世界中却仍然繁华兴盛。因此在尔后3百多年时间里,黑死病仍然时不时就东山再起。后来产生的疫情有时候严重,有时候相对轻微,逃过上1波黑死病疫情的地区常常成了后来病发的重灾区。不过由于人们有了上1次对抗疫情的经验,因此在后来与黑死病的“战役”中就不再显得那末手足无措了。

当时欧洲人已意想到通过隔离的方式能有效控制沾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对来自疫区的车队和船只都采取隔离40天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死病的疯狂传播。只要隔离成功,40天时间足以完全中断沾染链。

不过,隔离方法也其实不是总能见效。由于这项规定虽然能将病患与健康人群分隔开来,但却没法禁止老鼠和跳蚤越境。况且隔离制度有时候在人为的影响下也没有被严格履行。因此,局部地区的黑死病疫情还是时不时就会产生。

14世纪末开始的文艺复兴不但给欧洲带来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黑死病的中间宿主跳蚤被大量消灭,这就大幅下降了人类感染黑死病的几率。另外,欧洲许多地方的房子从木质结构逐步改成砖瓦结构,老鼠没有了像稻草屋顶那样的居所,跳蚤也失去了从屋顶鼠身上跳到人类身上的机会,这在不经意中拉开了人类与沾染病的距离。

还有1种存在争议的说法认为,1种被称为“伪结核杆菌”的鼠疫杆菌变种很容易沾染人类,但很少造成致命伤害。被伪结核杆菌沾染过的人就会产生对黑死病的免疫力,因此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变得愈发困难,直至终究消失。

最后来总结1下,黑死病在欧洲消失的进程:首先,第1波黑死病大幅减少了欧洲的人口密度,并留下了不容易感染人群;其次,隔离制度的建立有效控制住了黑死病的沾染源和传播途径;最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改良极大下降了人类感染黑死病的几率。

通过了解黑死病在欧洲消失的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在对抗沾染病的“战役”中,尽可能阔别人群密集处,做好个人防护和自我隔离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只要做到这几点,沾染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末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