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当上鲁国宰相后,为何还要周游列国呢?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孔子,是儒家学派开创人,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动身,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线路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孔子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还是被敬而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离开鲁国之前,他已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也即以大司寇的身份,行使宰相的职责。在很多人看来,宰相无疑是1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了。那末,问题来了,孔子当上鲁国宰相后,到底产生了甚么事情,才让孔子离开自己生活了数10年的鲁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孔子推行的1件事情没有完成,而这件事情背后,是1场鲁国权利的剧烈争斗。

1

首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2102年10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公元前500年,孔子跟随鲁定公参加了鲁国和齐国的“夹谷之会”。虽然齐国实力远远强于鲁国,但是,在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以礼历阶,据理力争,从齐国手中讨回了汶阳之地。由于这件事情,鲁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了大司寇。

鲁定公101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由此,此时的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行使宰相的职责,或可以说是鲁国的代理宰相。在此基础上,孔子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自此以后,犹如商鞅“徙木立信”1样,孔子也在鲁国建立了自己的权威。

2

孔子终究取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主张,对孔子来讲,在鲁国讲求孝道,重视恢复周礼,这让鲁国的实力得到了1定增长。在小有成绩后,孔子本想1展抱负,所以在鲁国推行了“堕3都”。堕3都,就是堕毁3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

在年龄时期,鲁国君主逐步大权旁落,也即鲁国的大权,被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3家所把持。而就孔子来讲,自然想改变这1局面,也即加强鲁国君主的权利。因而,孔子在成为鲁国宰相后,派子路堕毁3都。3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

3

但是,后来隳3都的行动中途而废,孔子与3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在笔者看来,对孔子来讲,虽然取得了鲁定公的支持。但是,就鲁国来讲,3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占据了大部份的封地,具有不输鲁国君主的权势。因此,堕3都这件事情,终究没能完全推行下去

。鲁定公103年(公元前497年)春季,孔子55岁时。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而这,意味着孔子在鲁国的处境愈来愈艰巨了,也即已是在昭示孔子该走了。所以,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进1步来讲,鲁国复杂的局面,特别是鲁国君主和3桓之间的权利斗争,不是孔子可以改变和解决的。

4

最后,孔子离开鲁国后,首先来到了卫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不过,孔子终究没能成功来到楚国。并且,孔子还有前往晋国的打算,但是都没有成功。

对此,在笔者看来,即使来到楚国、晋国、秦国这样的大国,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抱负。由于在年龄末期,儒家学说明显不合适当时的环境,在当时,不但秦国、楚国等大国忙着吞并周边的小国,而3家分晋、田孔子当上鲁国宰相后,为何还要周游列国呢?氏代齐等历史事件也在进行着。对讲求周礼的孔子,自然是看不过去这些事情了。孔子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还是被敬而不用。虽然没有遭到重用,不过,这恰好让孔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和著书立作上,而这,无疑为年龄战国时期培养了众多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