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林旭(1875年—1898年9月28日),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6君子”之1。遗著有《晚翠轩集》。
生平
自幼入私塾学律赋,博学强记,聪明好学。年长曾随岳父沈瑜庆游武昌,结识赞同维新变法
人士陈宝箴、陈3立父子。1893年回乡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1名举人。1894年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不中。次年再次赴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又不中,乃入贽于内阁中书。
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清代战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基于国家与民族的严重危机,开始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维新变法运动。5月2日,与同试举人“发愤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1897年入张元济等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增长了西学才华。
1898年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不久,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他为该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朝廷命4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材。翰林学士王锡藩以“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将他推荐给光绪帝。
9月5日,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4人被授与4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在9月5日到14日10天里,上书言事最多,很多变法上谕出自他的手笔。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再次“训政”,他与谭嗣同等皆被捕入狱。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
家室
林旭夫人沈鹊应(1877⑴900),字孟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重臣沈葆桢之孙女,沈瑜庆之长女。自幼师从著名诗人陈衍,天资聪慧,现存《崦楼遗稿》(附《晚翠轩诗集》后),存诗29首,词35首。
从1894年至1898年间,林旭、沈鹊应夫妇师从陈书,言诗论词,从事诗词创作。据林纾《剑腥录》记载,林旭其实不担心自己的生死,只是挂念“娇妻尚在江表,莫得1面,英烈之性,必从吾死,不期酸泪如绠”。
林旭死后,沈鹊应曾写过1副挽联,表达心志:“伊何人?我何人?全凭6礼结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希望3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听说,她曾以仰药、绝粒等方式殉夫,最后还是因哀毁过度,于1900年4月香消玉殒,年仅24岁,无子女。
夫妻2人安葬1处,墓联云:“千秋晚翠孤忠草,1卷崦楼绝命词。”
沈鹊应诗选:
《浪淘沙》
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返,云暗江头。
锈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
钱仲联编选《清词3百首》时,收入沈鹊应词两首。他评论说:“悼夫之词,不施1些粉饰,全是朴素之词,为血泪所凝成。”
诗作
《狱中示复生》
青蒲饮泣知何补,
慷慨难酬国士思。
欲为君歌千里草,
本初健者莫轻言。
光绪2104年8月初9日(1898年9月24日),林旭被捕入狱。这首诗是林旭在狱中写给谭嗣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