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材料ppt课件

日期:2023-10-30 22:03:11来源:手游攻略人气: 我来评论

精选回答

初1语文课件精选(5篇)

1.初1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起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浏览、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展现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地;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①浏览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②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凝听鸟儿婉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响亮动听的鸟鸣声唤起,1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惧怕,畏惧,学习本文就能够得到改变这类状态的启发

(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写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捉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2、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1)、出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3)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干的语句画出来。

(2)、组内讨论,教师巡查点拨;

(3)、班级交换后,教师明确

①巢瞅雏呷垂蔓眼睑眼珠流泻斑班驳驳②生意葱茏②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抑制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③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④信赖,常常创造出美好的境地。

3、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甚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何文章在开始部份用单唯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见参考书P272页)

3、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1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1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竟然也晓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最少1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4、美读片断,感受“美好的境地”(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1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断,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5、发挥想象产生新疑(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何?这让你想到了甚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情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1种不熟习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1进程。

2.初1语文课件

1、知识目标:

依偎妩媚粗犷谨慎翼翼萧洒涟漪

2、能力目标:

1.学习《漫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述,展现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联贯地朗诵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3、情感目标:

在浏览中体会《漫步》这篇散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

教学建议

1)、主题思想:

《漫步》1文写了祖孙3代人在1起漫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1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思路结构:

《漫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份。

第1部份(①):总起,交代了漫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2部份(②~⑧):重点写漫步的进程。

这1部份又可根据内容分为3层。

第1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漫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2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1家人漫步的乐趣。

第3层(⑥~⑧)写产生漫步线路的分歧和解决办法。

3)、写作特点:

本文重视语言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1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1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终究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全部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入。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想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

3.意在言外

这南方早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1切都令人想着1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早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季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取得新的活力。

4.细节动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到了1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是1幅温馨、明丽的风景画,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对生命的1种使命感。

4、朗读教学建议

朗诵课文,最少让学生读两遍,要求:

1.将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注音、解释。

可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查字典后为大家讲授。

2.注意句中、句间的停顿,注意掌握好语速、重音,读出感情。

提示学生,朗诵时要注意腔调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联贯,对多音多义字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确认其读音。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复,语气要联贯,1般不读破句。语速处理与文章内容的推动要相互调和。《漫步》1文以中速为好,第4段应快些,结尾慢些。朗诵时,需要强调的词句1般要加重语气。恰当的处理重音,能增强朗诵的感染气力。重音?"重要适度,不等于1定要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渐渐体会。

3.以朗诵的情势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课文整体感知教学建议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当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可用发问法引导思考。文章讲述了1件甚么事?赞美了甚么?(或批评了甚么?)表达了作者甚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将揭露主旨或有深入含义的句子勾画下来。这样带领学生逐层回答,即可顺利地掌控文章基本要点。

通过初读《漫步》,进行整体感知,明确以下要点:①本文通过漫步,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1家人的互敬互爱。②我是个中年人,对生活有1种使命感。如何③通过细节描述表现祖孙3代的感情。

6、比较浏览教学建议

比较浏览,就是在1定的参照系中进行浏览,比较浏览有多种方式,如横比、纵比、类比、对照等通过比较,可以使浏览中已知和未知、旧知和新知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1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和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浏览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采取比较浏览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惟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浏览速度,这对以后课外浏览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复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本课书后练习题中要求将《漫步》与《送小龟回家》进行比较浏览,学生第1次接触比较浏览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练习题目中的要求,除分析所包含的道理有甚么不同,还可让学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包含的道理,还有无其它的不同点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初步学习应用比较浏览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当利用1切机会实践这1要求。

3.初1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述,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琢磨文中的对照描述,了解对照描述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照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浏览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浏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1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导入:

展现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3个“马”字分别属于哪一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期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化的结果;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产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2、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1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甚么态度?这类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3、交换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逢迎他人、舍己从人、屈从,不谢绝任何使命,尽1切气力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控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类态度集中表现在2、3自然段。

4、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读2、3段

1、自读读2、3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换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换,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1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1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能与媚妍而已。

(2)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扬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缘由是甚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换: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换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1篇科普说明文,也是1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5、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现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断,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情势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历,那末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1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末就让我变成1匹野马,在行动上去寻求更大的自由。

6、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1、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现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断。

2、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种马,并陈说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现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公道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末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旁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不是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趋卑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3、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1篇科普说明书,也是1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但让我们遭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4人小组内,交换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述。

2、再读课文,了解对照的应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照描述的相干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换。

3)教师对学生的交换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1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照方法写1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换写作片断。

4、作业

1、抄写“读1读,写1写”中的词语,并任选5个词语造句。

2、课外浏览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1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失事物的特点

4.初1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朗诵、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情节环环相扣、文笔流畅的特点。

2、学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述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生动的人物描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

以“痛快”为切入点,以“笑”和“静”为立足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

读了这篇课文,你感遭到这是1堂怎样的数学课?

2、分析王老师形象。

PPT显示:这是1位怎样的老师?

回答格式:采取(描述方法、修辞),表现了1个的老师。(1)从同学们的“笑”中,你看到了1位怎样的老师?

(2)从同学们的“静”中,你看到了1位怎样的老师?

3、PPT显示课文语句:“惋惜,历来没有1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思考:你认为在与王老师相处的进程中,我们会当面喊“王几何”吗?

4、应用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外貌等描述方法,描述1位自己熟习的老师。

5、课堂小结:

请注意,我其实不是要大家死板地跟我学课文、写作文。我只是想跟大家说明1个简单朴素的道理:生活就是语文,动笔即是作文,只要我们做1个酷爱生活的人,做1个时时刻刻都能被爱感动的人,让爱和欢笑充满我们的生命,这,便是语文!

5.初1语文课件

1、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得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得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得基本情况及孔子得教育思想。

2、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得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得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102章得深入含义,体会孔子所提倡得“为学之道”。

3、作者生平

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

2.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年龄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得首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1。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51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年龄》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1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扬“仁”得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得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得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重视“学”与“思”得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千,贤人7102。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保护贵族统治得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得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1书,是研究孔子学说得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得赞誉,唐朝得韩愈曾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永夜。”后代得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得需要,也1再得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得曲阜得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外一重要得宫殿建筑,也是得旅游名胜。

4、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得记录,共210篇,是1部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得主要根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得话,不写出说话得环境(包括说话得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得1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得问题所作得回答,它写出了发问者得原话,但没有写谈话得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1点情节,但也常常是以记录孔子得话为主。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得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得弟子们得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7经”之1,(7经:《诗》、《书》、《礼》、《易》、《年龄》、《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4书”,成为儒家得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3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得《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5、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1部语录体得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得言行,只有1小部份记载孔门弟子(比方曾子、子夏、有子等人)得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对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得《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得何晏集汉儒以来得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得最早得《论语》注本。

有得学者以为,“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但是在《论语》当中,有观点、论据、论证进程得文字其实不多见,大部份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论语》就本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如果从先秦诸子发展得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得第1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得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得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之良书也”。它所记载得孔子得言论,意趣深远,有很多篇章形象而精警。

6、课文讲授

1.课文朗诵

①范读:教师朗诵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腔调、停顿等。

②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得内容包括学习得哪些方面?

学生交换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得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7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102章》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1律,要发挥每个老师的聪明才干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7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102章》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1:论语102章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诵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本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诵、背诵;评点《论语》102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102章内蕴。

学习进程:

1、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年龄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10大思想家之1。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根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4书”之1,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代宰相赵普曾赞美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1般是在姓以后加“子”,以表示尊重,是敬词。4书、5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4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年龄》

(2)预习指点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自己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预习检测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3省吾身

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笃

1箪食士不可以不弘毅

知松柏以后凋曲肱

2.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5日3省吾身博学而笃志

不堪其忧曲肱而枕

2、合作探究

探究点1:翻译课文。

问题1:小组互译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学习小组间相互质疑,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先作好记录,全班同学1起来解决。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贤哉,回也!

3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2:重点字词积累。

通假字:

词类活用:

1词多义:

古今异义:

本课出现的成语:

3、达标测评

4:小结。

篇2:论语102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诵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本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诵、背诵;评点《论语》102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102章内蕴。

学习进程:

1、自主学习

(1)预习指点

熟读课文,试着理解孔子的思想。

(2)预习检测

1.提示人们应当注意对朋友取信用的句子是:

2.认为应当虚心请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3.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4.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合作探究

(1)学始于疑

通过这102章《论语》,你觉得孔子是个甚么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质疑探究

探究点1:孔子思想

问题1: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那些主张,就其中1点谈谈你的体会?

问题2:孔子在学习态度上有那些主张,就其中1点谈谈你的体会?

问题3: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1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3、达标测评

写作(2-⑶课时)

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目标:1.学会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

2.能写清楚事件的全部进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述来抒发情感。

3.学会在生活中也能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重点:能写清楚事件的全部进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述来抒发情感。

学习难点:能写清楚事件的全部进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述来抒发情感。

学习进程:

1、自主学习

(1)预习指点

1.搜集某次没有写真话的作文,作修改。

2.根据本次的习作搜集材料。

2、合作探究

(1)学始于疑

作文中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2)质疑探究

探究点1:现象讨论,明确观点。

问题1:“谎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你怎样看待这1问题?

探究点2:完成习作。

问题1:肯定题目,编写提纲。

问题2:甚么叫细节描述?应怎样做?

细节描述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情、肖像、心理、动作和环境等1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述。写好细节要细致视察感悟;精心锤炼词语;奇妙应用修辞。

问题3:完成习作,注意说真话、抒真情,应用细节描述抒发情感。

探究点3:习作讲评与修改。

问题1:自己修改写好的习作。

问题2: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每组选出1篇优秀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换。

问题3:全班交换,师生共同评价,根据评价再次修改习作。

篇3:论语102章

1、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102章的深入含义,体会孔子所提倡的“为学之道”。

3、作者生平

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

2.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年龄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1。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51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年龄》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1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扬“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重视“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千,贤人7102。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保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1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朝的韩愈曾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永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1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外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4、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10篇,是1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根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1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发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1点情节,但也常常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7经”之1,(7经:《诗》、《书》、《礼》、《易》、《年龄》、《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4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3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5、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1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1小部份记载孔门弟子(比方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对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有的学者以为,“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但是在《论语》当中,有观点、论据、论证进程的文字其实不多见,大部份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论语》就本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如果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1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1之良书也”。它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意趣深远,有很多篇章形象而精警。

6、课文讲授

篇4:论语102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浏览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诵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进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本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起酷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浏览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起酷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入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3课时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生字注音,根据注释,

【教学进程】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3则

【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1个有着5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光耀千古的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1部光辉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便在它照旧光芒4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1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份《〈论语〉102则》。

2、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1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便在其精华部份仍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份《〈论语〉10则》。

孔子(前551—前479)年龄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开创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1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1生培养弟子3千余人,身通6艺(礼、乐、射、御、书、数)者7102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1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1反3、启发引诱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1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1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3、初读前3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邑)乎3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诵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腔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诵,齐读。

4、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3则

第1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1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1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2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诵、背诵。

第2则曾子曰:“吾日3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3:屡次;省:检讨;为:替、帮;谋斟酌事情;忠:尽心极力;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检讨自己:替他人谋划是不是尽心极力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诵、背诵。

第3则子曰:“吾10又5而志于学,310而立,410而不惑,510而知天命,610而耳顺,71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安排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1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超出;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我105岁立志于学习;310岁能够自立;410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10岁晓得了天命;610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710岁能为所欲为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105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310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410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510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610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710岁时我的心灵和行动都到达了自由王国的地步,行随心至,从不超出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进程。这1进程,是1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地逐渐提高的进程。就思想境地来说,全部进程分为3个阶段:105岁到410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510、610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710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会为1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到达了最高的境地。孔子的道德修养进程,有公道因素:第1,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1朝1夕的事,不能1下子完成,不能弄突击,要经太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1个按部就班的进程。第2,道德的最高境地是思想和言行的融会,自觉地遵照道德规范,而不是委曲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210弱冠,310而立,410不惑,510知天命,610花甲子,710古来稀,810为耄耋之年”经常使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诵、背诵。

【作业布置】

温习、背诵前3则。

篇5:论语102章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4至第8则

【教学步骤】

1、学生默写《论语》第1、2、3则

2、初读第4至第8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

1.教师朗诵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腔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诵,齐读。

3、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4至第8则

第4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仗;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就能够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1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由于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1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1,他认为,不断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取得新知识。这1学习方法不但在封建时期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常常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故而知新是1个10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诵、背诵。

第5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莫衷一是;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1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1则也是讲学习方法,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2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诵、背诵。

第6则子曰:“贤哉,回也!1箪(1)食,1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1箪干粮,1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他人1定不堪忍耐这类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历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1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括了1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1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寻求,即便生活清贫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1说两叹,高度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近家喻户晓

4.朗诵、背诵。

第7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知:晓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晓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晓得甚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1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3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诵、背诵。

第8则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控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1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走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有理想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1般。这类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份子,也为1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诵、背诵。

【作业布置】

温习背诵第4至第8则。

论语10则ppt

《论语10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3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3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以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1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编辑本段语文版9年级上册教材

孔子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曾子曰:“吾日3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在齐闻《韶》,3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56人,童子67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贡问曰:“有1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材料ppt课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浏览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论语材料ppt课件、论语材料ppt课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