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叫什么

日期:2023-09-09来源:生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有人们见不到,只有人们想不到。

有一种猴子,它的个头只有人类手指大小,会被鸟吃掉,如今却面临濒危的境地。

物种特征

侏儒狨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地区,它们生存的活动空间大多在亚马逊河流的上游地区。

成年的侏儒狨猴的身高只有13厘米左右,体重在140到160克不等,这样的体型,相当于成年人类的一根手指大小。

很多生活在原始森林的昆虫都比成年侏儒狨猴要大许多,更别说侏儒狨猴幼崽,其幼崽大约在3厘米左右,相当于小半个中指

侏儒狨猴的毛发比普通猴子更密集,而且柔顺,大多的物种的毛发呈现浅黑色,像一只小团雀惹人喜爱。

瑞典就有居民曾在家中养过两只,考虑到侏儒狨猴的宠物性,两只侏儒狨猴的身长都没超过五厘米

小巧可爱的侏儒狨猴在主人的指尖玩耍,甚至可以爬到食指上,主人有能力将猴子轻易托起。

侏儒狨猴喜欢吃虱子,也食用一些小型的昆虫,如蚂蚁、青蛙,有时候仗着自己身体灵巧,还会去树上掏鸟蛋吃。

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侏儒狨猴还会吃一些坚果,与人类一样属于杂食动物。

对于侏儒狨猴来说,鸟是它们的天敌,因为侏儒狨猴矮小的身材,会让许多鸟类误认为是昆虫类,从而将它们捕食。

许多鸟类在捕食侏儒狨猴发现,这样的小家伙能够比其他昆虫带来更多的蛋白质久而久之,鸟类就更喜欢捕捉侏儒狨猴了。

侏儒狨猴常年生活在树上,与松鼠相似,它们依靠着树梢睡觉,或者是在树洞当中。

它们以家族的形式活动,数量在3到12只左右,属于群居动物,许多侏儒狨猴都有专门的“警报员”,当有鸟类来袭的时候,负责督查的侏儒狨猴就会通知大家,赶紧躲进树洞当中。

它们会在洞穴当中耐心地等待鸟类远去,等到鸟类离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侏儒狨猴才会走出树洞在,让督察员侏儒狨猴在周围巡查一圈,确认危机是否解除。

世界上最小的侏儒狨猴分布在巴西,名叫黑头侏儒狨猴,它的身长只有10厘米。

人们是在两条河流中间的一个狭窄区域发现它们的,在场的所人都觉得很神奇,侏儒狨猴居然可以长得如此小。

于是有人就将它抓住,送到实验室当中,科学家立刻展开DNA的分析,判断这只侏儒狨猴属于狨猴种类当中的新物种,并将它命名为黑头侏儒狨猴。

就是如此灵巧的一种小型猴类动物,如今也一度濒临灭绝

雨林破坏

伴随着侏儒狨猴数量的急剧减少,如今的侏儒狨猴已经被列入野生保护动物的行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危险的雨林当中,侏儒狨猴仰仗着自己的体型优势,良好的生存下来,自从人类涉足之后,侏儒狨猴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侏儒狨猴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了砍伐,南美洲雨林被破坏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大量的树木被用于人类社会当中。

根据数据统计,巴西一年所破坏的雨林面积,相当于185万个足球场面积大小,而且这一数据在倡导环境保护的口号当中,并没有下降多少。

大量的雨林被破坏,土地被用于工业用地以及城市用地,侏儒狨猴失去了家园,它们不得不迁移到其它地方进行生存。

体型小的侏儒狨猴在同为哺乳动物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

已经习惯了在亚马逊河流上游的它们,迁入到新的地区之后,很难适应环境,在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面前,大量的侏儒狨猴面临着生存危机。

市场买卖

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人类对侏儒狨猴的大肆抓捕,国际黑市上一只侏儒狨猴价格在8000欧元左右,相当于5万人民币。

由于侏儒狨猴是群居动物,猎手们几乎每次都是一窝端,一窝侏儒狨猴带来的收益就大约40万人民币左右,多则能达到60万人民币

如此高收益的物种,让不少盗猎者都红了眼,即便是冒着被逮捕的危险,也要深入到雨林当中。

要知道猎手抓取侏儒狨猴的成本并不高,只需打探好侏儒狨猴的位置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巧和设备。

当然随着侏儒狨猴数量的减少,非法猎手们已经考虑开始转行了,毕竟有时候在雨林当中找了一个月,也见不到侏儒狨猴的影子。

但只要市场上有富人愿意花费昂贵的价格买下侏儒狨猴,有市场,就一定有人卖,非法狩猎只会减少,不会停止。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污染问题攀升,导致许多雨林的环境并不适合侏儒狨猴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给侏儒狨猴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也频频出现,比如在北极地区最高气温曾达到38℃。

一位新闻记者对着摄像头表示,北极地区已经热得可以穿上短袖了。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022年夏季各地的气温都逐渐刷新了历史新高。

南美洲处于赤道附近,原本就已经够热,再加上全球变暖的影响,其温度自然是一路飙升。

已经习惯了高温的侏儒狨猴在这种环境当中,也不得不在白天“暂避锋芒”,只有在清晨或者是傍晚的时候,才有机会出来觅食。

在夜晚,侏儒狨猴的视力不佳,无法觅食,在高温天气下,侏儒狨猴的觅食时间正在大幅度地被缩减。

也许在未来,侏儒狨猴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能够进化出夜间觅食的能力,但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随着气候变化,雨林当中的光照和雨水也变得紊乱,这让栖息在当中的所有生物的植物都感到不适。

尤其是当中的一些植物,在需要水源的时候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导致枯死,有可能会对整个生态圈造成影响。

这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生态圈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假如某一种植物大肆减少,以这种植物为食的虫类和其他动物也会减少。

随之而然地处于食物链更上层的动物也开始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圈的破坏。

可见气候的紊乱带来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有数据表明,亚马逊雨林已经变成了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地之一,巴西的亚马逊雨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纽约的三倍还多。

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绿植,怎么会变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场所呢?

一切都要从人类说起,原本在亚马逊雨林当中就藏有大量的碳,人类砍伐树木之后,碳升入到空中,成为温室气体的一部分。

而且每年在亚马逊雨林当中因人类而导致的火灾,也在加速全球二氧化含量的飙升。

更关键的是人类乱丢垃圾,肆意排污,将原本的雨林污染,树木无法从垃圾当中攫取养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自然就低。

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也是侏儒狨猴濒危的重要原因。

物种的濒危最终会折射到人类自身,所以人类真的要自省,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