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9-09来源:生活人气: 我来评论
蘧伯玉,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他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据说蘧伯玉非常长寿,活了101岁。
蘧伯玉凭什么能被后世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蘧伯玉,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他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据说蘧伯玉非常长寿,活了101岁。
严格说起来蘧伯玉并不能完全算儒家的学者,他还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开创者,其治国理念更接近道家的标准。
蘧伯玉年长孔子30多岁,与孔子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卫国差不多就停留了十年,其中有九年都是住在蘧伯玉家的,可以说蘧伯玉在孔子漂泊在外时给予了孔子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儒家学说的形成可以说也有着重大影响。而且相传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子贡还是蘧伯玉的外孙呢。
孔庙祭奠中,将蘧伯玉供奉在历代先贤之首位,位列孔庙陪祀东廊第一位。除了蘧伯玉对孔子、儒家的帮助、支持和影响外,其个人的修养德行也同样重要。孔子曾经称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而且,孔子还对蘧伯玉寡过知非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论语.宪问篇》第二十五章记载了这件事,其原文是: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孔子返回鲁国后,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也孔子对蘧伯玉的认可。
孔门弟子在记述这件事时,特别强调孔子“与之坐”后才与之交谈,也是为了体现对蘧伯玉及其使者的尊重。
《论语》这一章的译文是,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和使者一起坐下,然后问道:“老先生最近在做些什么?”使者回答道:“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总觉的自己还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真不愧是蘧伯玉的使者啊!真不愧是蘧伯玉的使者啊!”
孔子之所以盛赞“使乎!使乎!”应该是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使者对于蘧伯玉的评价非常到位,孔子认为使者讲述蘧伯玉所为非常到位。
使者所说蘧伯玉“寡其过而未能也”,没有说“欲无过”,体现的正是严谨的处世态度,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无过”,能时时欲寡其过,反而说明不是在说大话。而且还“未能也”,也充分表现出了必要的谦逊。
第二个方面孔子是在赞扬使者说话得体,使者的言辞越谦卑而简约,则其他主人的贤明就越加彰显,由此可见此使者深得蘧伯玉的教导。孔子通过对使者的表扬,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在称赞蘧伯玉的知人善用。
孔门弟子将这段对话记载于此,一方面是体现对蘧伯玉的个人修养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后世学者传递一个信息,自查自省是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前提。给自己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假大空的目标,往往就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