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拼音: yuán dài
1、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
2、同时不要忘记,不管出于何种复杂的原因,元代统治阶层允许了这种抗争情绪的存在弥漫,允许了剧作家们的各种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也是元代文人得以创造出辉煌的新艺术新文化,构筑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前提条件。
3、元代和魏晋南北朝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相似的社会背景,使得怀才不遇的元代文人都很追慕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洒脱超越。
4、13世纪的元代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云蒸霞蔚的瑰丽峰巅。
5、元代重修的文庙大成殿,9檩18架,42檐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6、总之,元代诗文追求的雍容平易、萧散高致、淡雅光洁,是理学家外圆内方人格追求的体现:在儒雅闲静的背后,深藏着孤介不倚、凛然难犯的君子之性。
7、研究他的生平和禅法对于了解元代禅宗的发展意义重大。
8、玉皇庙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形成了布局协调的建筑群。
9、飞轮储能单元代替传统的化学电池,具有免维护、寿命长、无污染的特点。
10、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他们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11、清代学者万斯同认为元代太庙祭礼有一些新异之处,有些则有违古礼。
12、元代皇室绘画活动在元文宗时达到高潮.
13、纵观前代学者对元代笔记的研究,是有所涉及但无系统论著。
14、元代“逸品”山水画具有强烈的“避世”色彩,这与当时文人普遍的社会心态息息相关。
15、第三对元代婚姻法从性质、内容、特征进行研究后,认为可分为正常婚姻、赘婿和收继婚。
16、元代是个充满了特异色彩的王朝,社会动荡给家庭婚姻造成了许多不幸,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又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
17、这种混合语的特点是:以元代北方汉语口语为基础,其中杂以蒙古语成分。
18、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19、上海志丹苑遗址为一座规模宏大、做工考究的元代石闸.
20、元代浙西地区水灾发生频繁,有其独特的原因和特点,水灾所造成的危害是惨重的。
21、书中所集之碑文均为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
22、扬州清曲的源头最早可到元代的小唱。
23、至于明人批注,只反映元未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不足为训。
24、当人民的切开月饼发现这条信息时,他们在安排好的那天起义并推翻了蒙古皇朝,因此终止了元代。
25、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26、遗迹中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有房址、灰坑等,青铜时代有房址、灰坑、石器制造场、灰沟等,宋元代有灰坑。
27、作为以畜牧起家,以马上得天下的封建王朝,畜牧业及马政在元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8、有一位名刘福唐的中国叛军领袖制订了一项唤醒中国人民起来反抗现正执政的蒙古人的计划,以结束受尽压迫的元代。
29、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
30、这种磁强计的特点是,可将输出信号简便地转换成二元代码。
31、元代时积水潭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湖面烟波浩淼,水域面积远远大于今日。
32、浑源孙氏在元代显赫一时,祖孙几代都与大同有着直接的联系,为大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3、元代时,这里曾是荆湖行省省会.
34、应用显微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技术,对云南禄丰出土的元代铜镜腐蚀情形进行研究,确定了铜镜本体及其表面腐蚀产物的成分,并初步分析了元代青铜镜采用的防腐技术。
35、籍没法是元代刑法中的一种附加刑,是指没收犯者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甚至包括犯者的妻孥和奴婢以充公。
36、单音词和双音节合成词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重点,三音节ABB式则是元代汉语新词的突出特点。
37、我国古代海盐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明代之前的淋煎法和元代开始兴起的滩晒法,目前学界对淋煎法的起源问题迄无定论。
38、非常漂亮的元代黑釉剔划双耳瓶,工艺流畅豪放,深受宋金磁州窑和西夏瓷器的影响。
39、与此同时,民族政权的封建性质所必然带来的民族不平等与民族压迫,也成为元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方面。
40、元代,清池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景城郡.
41、元代出军制度的发展过程,很好地反映了蒙古习惯法与汉法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过程。
42、金代摩崖石刻、元代屯垦等历史事件的记述.
43、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
44、元代设有管理伊斯兰教的官署吗?
45、古佛寺历史始于元代,据宜昌县志记载,宜昌地区的历届佛教协会会址均设立于古佛寺。
46、如果在网络中,用运动神经元代替锥体细胞,网络的行为会大大改观。
47、元代的龙泉窑细心看那都具备这个特征,可能是含铁量的高低造成的。
48、巩昌汪总帅府为元代唯一允许世袭罔替的漠南地方军政官府。
49、自1269年颁布启用以来,八思巴文便通用于整个元代约100余年。
50、通过对相关书证的分析,“喝”表饮用的始见年代不可能是宋代、元代,也不是明代中期,而应是明代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