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的拼音: xiāng shì
乡试[xiāng shì] 乡试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1、在那年的乡试中,他又落第了。
2、乡试是科举考试中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
3、然而有关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即侯方域参加乡试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迄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
4、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5、一场乡试下来,他和吴兰生都知道了一个精神微妙而为天下人共谋掩藏了上千年的秘密,那就是:科考考的是运气、是命理,不是文章好坏、才性高低,更无关乎人品清浊、德操优劣。天禄在数,吃一顿儿少一顿儿,如此而已。张大春
6、毕竟,以前古代并没有蒙童考试,只需参加乡试院试成为童生,且县令为主考官。
7、历充顺天文武乡试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
8、参加文科的士子无论是参加乡试、府试、道试都有专门的考场与试院,参加会试更是有贡院。
9、“至叙范进家本寒微,以乡试中式暴发,旋丁母忧,翼翼尽礼,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10、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11、刻印三年后,他的儿子宝俭,参加北方闱场癸酉年的乡试,考取举人。
12、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
13、‘自后遇乡试,礼部必详阅试录与各生公据,有仍前离经叛道、诡词邪说者,则治监临考官之罪,黜其中试者为民。
14、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15、俩师傅见智勇学业方面如此突出,又有了乡试资格,便决定在八股、时文、闱墨文字等方面让智勇多看多写,两人再给予指导,这样今年乡试的话把握更大一些。
16、这种“三考修成”的办法,成为乡试、会试、廷试的前身。
17、这是为史料所限,不得不如此,因为进士题名录、乡试录之类的文件传世者尚多,可据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分析。
18、其实他自三年前乡试过后,便听从业师的安排,动身来到魏都平凉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等待省试和殿试的到来。
19、邬思道当年参加乡试的时候,因为有考官徇私舞弊,就带着一干学子抬着孔子的塑像大闹学政衙门。
20、陈贞慧曾中乡试副榜第二人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
21、两年后,俞先生在京师乡试中登科,转年中了进士。
22、这就是他在保定府修建肃宁会馆,每逢乡试就赞助肃宁籍秀才食宿的缘由,已经位列官场的,他高攀不上,那些人怎么也看不起他。
23、俞樾从小聪慧过人,17岁乡试得中副榜,道光二十八年又中乡试正榜,被人称为文曲星下凡,隔年则被赐进士及第。
24、农历八月是古代科举乡试月,乃读书人的忙月,这种情景与现今6月初的高考差不多。
25、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26、勋、同请归赴试,吾以秀才应举,亦本分事,勉诺之,料尔在家亦必预乡试,世俗之见,方以子弟应试为有志上进,吾何必故持异论。
27、《与焦老师书》一信,王重民先生的《徐光启文集》认为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光启中乡试后,是给焦竑的谢启。
28、二月十七日会试正榜填好后,张挂与礼部,此榜叫甲榜,而乡试中举则叫乙榜,所谓的两榜出身就是讲的此甲乙榜。
29、发文田文镜,调拨他今秋的粮食十万石到榆林,叫他心里先有个数!昨日礼部有个折子,直隶今年乡试主考还没点。
30、老大人在丁忧之前办的可是江西乡试的差事?
31、他的儿子已经捐了京官,明年是乡试,他此刻已经到京里去买关节,一旦中了举人,那还了得,只怕地方官也要让他三分!到了那时,怕他没有法子要你的田!
32、康有为走出闱场的时候有些茫然,他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客栈的,他本是广东南海人,却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参加乡试,只因对自己的文章极有自信。
33、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
34、杨慎八月由蜀至黔,应聘入闱《升庵集》卷三《贵州乡试录序》。
35、1563年,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在朱士仁十六岁的时候,他通过了大明癸亥乙科京城秋闱乡试,获得了举人身份。
36、他此前参加乡试、会试都是“倩人捉刀,遂魁两榜”,不过估计他还是到场比划一下的,倩人捉刀乃事前做了几篇文章,正好押题给押中了。
37、什么八字没一撇啊,五日之前,接到吕先生飞鸽报喜,哥哥高中今科湖广乡试三十六名亚元。
38、此次主持湖广乡试的官员多是齐党和楚党,稍微出一点差错,东林党很可能会借机寻事,小事化大,对齐楚官员大肆攻击。
39、理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凌阳至今未能通过乡试,甚至于监生的身份都得益于祖宗的荫庇。
40、临走时郑国泰正色拜托了王千山一件事情,告诉王千山自己乡试之后,要到南方游学,出去开阔眼界,想请王千山帮忙买上一匹牙口五岁左右的好马,定一辆马车。
41、所谓的蒙童,取材千字文之中,赋诗一首,且需天地文星震动,天地为证,圣贤决断,通过者,方可获得第一缕才气,才能够有资格参加童生乡试。
42、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43、就是这样一个少负才名,在诗作中自言“我志腾骧过于虎,壮志凌霄忘拂云”的青年俊彦,却五次参加乡试皆铩羽而归。
44、其间他曾两度典试顺天、广西乡试,除了悉心选取人才,未曾收受一份贿赂。
45、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第一名者,称“三元及第”。
46、魏好古中了秀才之后,却没有参加乡试,而是四方游学,拜访名师,后来,在洛阳龙门书院的理学大儒顾双门下学习,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肃宁,准备今年的秋试。
47、刘香的母亲也同样是大户千金,极希望他可以光耀门第!而刘香自幼聪颖,六岁便中了乡试头名,成了乡里有名的天才。
48、当然,有了如许多的限制,程晋州抄写的就更慢了,常常是一本乡试录仅用得上十分之一,不时的还要派人去问问族里的教师。
49、;乡试中举称乙榜,发榜在九月,时值桂子飘香,故又名“桂榜”。
50、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三场考试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