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和合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孙权在三国史上有两个有名的梗,一个是曹老板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还有一个就是咱们网友的戏称:“孙十万”,前一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孙十万”又是个什么梗呢?这就与孙权多次攻打合肥有关。
从公元208年到253年,东吴曾先后五次攻打合肥,其中前四次都是孙权亲自率军亲征,而且每次都是号称十万大军,只可惜每次都声势浩大,战绩却是惨不忍睹,因此在江湖上得了个浑号“孙十万”。
其中第二次合肥之战更是成就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威名,此战张辽以八百精骑冲击东吴大军,竟然所向披靡,到了吴军撤退的时候,又是张辽率军追杀,要不是甘宁等人死战拒敌,可能孙权都会被俘虏。
可能是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第三次合肥之战孙权学乖了,这次干脆待在船上不上岸了,就这样在船上待了二十多天后,又只能以退军告终。
连续四次亲征合肥,次次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和隔壁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样,为什么孙权对合肥这么情有独钟呢?又为什么怎么打都打不下来呢?
张辽威震逍遥津
孙权为什么非拿下合肥不可?
一、合肥战略位置重要,拿下合肥对东吴政权意义非凡,进可威胁曹魏统治核心,退可保东吴安全。
为什么说合肥对东吴来说很重要呢?首先从东吴政权不同时期的治所来看,最开始的治所是吴郡吴县,位置在今天的苏州姑苏区,第二个治所是京城,位置在今天的江苏镇江市,第三个治所是建业,位置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市,第四个治所是武昌,位置在今天的湖北鄂州市。
这四个治所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线,而且都紧邻曹魏边境,把这种地方定为都城,意味着随时有被敌人进攻政治核心的危险,拿下合肥可以扩大前线的战略缓冲地带,保卫东吴政权核心。
其次,东吴虽然国土面积辽阔,在攻取刘备占据的荆州三郡拿下交州之后,东吴的实力在三国中处于第二位,但是东吴主要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基本上位于长江沿岸的狭长地带,在这条狭长区域分布着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这都是东吴重要的耕地产粮中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孙权
而合肥因为有两条河在此交汇而显得战略地位尤其重要,这两条河就是现在的南淝河与东淝河,南淝河向东南注入巢湖,而巢湖有一条重要河道濡须水(今裕溪河),这条河最终经濡须口注入长江。
因此,如果魏国有南下伐吴的想法,那么可从合肥经濡须水直抵长江南岸,攻击东吴长江沿线要地,如此一来,则东吴危矣!所以这也是东吴主要将领都要长期驻守濡须口原因。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东吴拿下合肥,那么也可顺水路直插曹魏政治核心,因为另一条河流东淝河向西北与淮河流域相通,这意味着可以从淮河流域的众多支流攻击中原腹地,如经颖水及其支流可至许昌、洛阳,就像蜀汉迫切想要关中一样,如果东吴有了合肥,那么就可在对魏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淮河流域
二、从合肥进攻是东吴北伐曹魏最合适的路线。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天下三分形势明朗后,统一成了大势所趋,而想要避免成为被统一的对象,就必须要北伐曹魏(这一点诸葛亮深表赞同),因此从哪作为北伐的突破口成为孙权阵营考虑的问题。
从长江中下游一字排开,可供选择的进攻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从南郡北上进攻襄樊,经南阳地区北上攻打许昌、洛阳,就和当初关羽一样;二是以合肥为主攻点,经水路北上进攻许昌;三是从江苏地区进攻苏北地区再向西迂回到中原。
那么这三条路线应该选哪条?首先进攻苏北路线从地理环境上来说不利于军队快速行进,因为这个地方水网密布,而且当时有海水侵蚀陆地情况,水路又有泥沙淤积,所以不利于行军作战。
其次南郡北上路线则意味着东吴要以自己不太擅长的陆上作战面对北方曹魏的重兵,而且这个地方毗邻蜀汉,又是当年突袭关羽得来的,如果蜀汉趁机重夺荆州,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综合考虑,攻打合肥是比较合理的北伐路线。
东吴为何五次都没能拿下合肥?
一、合肥的地势环境有利于曹魏军队防守来自南方的进攻。
合肥西南部处于大别山余脉,东部是江南丘陵地带,这就导致了东吴只能从合肥南部进攻,而这一单一进攻路线,使得曹魏只需要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合肥南方就行了,所以无论是孙权带领十万大军还是后来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都会因为只有一条进攻路线而无法全力施展。
合肥周围地形
二、合肥有曹魏大后方支援,孙权消耗不起。
合肥背靠淮河水系,来自许昌、洛阳的粮草军队资源可以顺水路源源不断的供应合肥前线战场,一旦战事拖延,久攻不下,则东吴军必不能久持,第三次和第四次合肥之战就是因为战事相持日久,东吴后继乏力而不得不退兵。
未能拿下合肥应该说是孙权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就如诸葛亮终生都没有拿下关中一样,吴蜀两个政权从此只能偏安一隅,坐等被统一,而无法与曹魏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