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史记·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
因为商业的繁盛,各国商贾云集齐都临淄,临淄由此成为一大都会,这也代表着齐国的经济实力。不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经济实力都是列国中最强的,即便到了战国后期,秦最强,楚最大,可最富的还是齐国,汉初刘邦将庶长子刘肥封于齐地,就是因为齐地富庶。
齐国的繁荣,很大原因是因为地利,由于靠海,齐地拥有发达的盐业和渔业,随之又发展起手工业,这些产业在贸易中在很赚钱的,为齐国带来巨大财富,使得齐国有足够财力组建军队,对外征伐,而在齐国在统一山东北部的过程中,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齐国更加强盛。
到战国时期,齐国南有泰山、东临琅琊、西有黄河、北濒渤海,又沿着南部山区修筑了齐长城,甚至被称作四塞之国,但这些屏障并不稳定,解体的概率很大。
变数最大的就是黄河,因为黄河经常改道,齐地又居黄河下游,一改道就受灾不说,天险可能瞬间化为乌有。
齐地位于山东,山东除鲁中南有低山丘陵外,其余多为平原,这固然使得齐国可以四处攻伐,反过来,齐国一旦突破出去,就得四处受敌,不然也不至于修长城。而且齐国的战略纵使很短,任一个边境被突破,全境就能被击穿。
地理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势力的发育,但不是根本原因,据关中也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齐国恰恰丧失了这一点,后期以孤立防御为主,最终为强秦击破。
《战国策·齐策三》载:“韩、魏、赵、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以逆秦。三国之于秦壤界而患急,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是以天下之势,不得不事齐也。故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齐有此势,不能以重于天下者何也?其用者过也。”
齐国不与秦国接壤,对于强秦威胁的认知不如韩赵魏楚,加上齐国政策摇摆,导致这么一个助秦则秦强、反秦则秦轻的大国,在国际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只能说是“用者过也”(策略出了问题)。
《读史方舆纪要》载:“山东以自守则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和集事。”
想当初,齐国也只是个靠海小国,立国时连国都都差点被人端了,靠着海洋发了家,不断开拓,消灭周边小国,扩为大国;防御戎夷,救助邢、卫、郑、蔡,保全中原诸国,成为霸主;文化也是开放包容,儒、法、道、兵各大学说齐聚于此。
但随着南部吴、越、楚相继北上,东部三晋东谋,齐国是胜少败多,主要策略以防御为主,南部修长城,西部靠黄河,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到五国联军攻破齐都后,更是从积极进取转为自我孤立。
这正是顾祖禹所评价的“山东以自守则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和集事”,其实不管什么地利,守到最后都是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