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哀公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从这里可以看到,齐哀公被活煮一事有三个主人公,作决定的周夷王、打报告的纪侯和被煮掉的齐哀公,要分析此事的原因,就得从这三个人入手。
西周王朝到了周夷王这一代,已经颇为衰弱,其表现在于王室内部的混乱和诸侯的日渐不朝。
在西周初年,周公等人制定了完备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度等等制度,目的就是保证王朝的长治久安,但这些制度有一个根本保证,那就是王室自身必须具备足够实力。
当时间来到周夷王时期,王室的势力已经大为下滑,王室带头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强大起来的诸侯也敢于不来朝见,而王室缺乏强硬措施予以制止。
西周第一次非嫡长子继位,就发生在周夷王继位前。
《史记·周本纪》:“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周懿王去世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太子燮,而是他的叔叔辟方,史称周孝王。太子燮气炸了,本来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忽然跳出个叔祖就抢了他的王位,太欺负人啦!
按理说,这种抢夺王位之后都应当斩草除根的,但太子燮却活了下来,直到十五年后熬死叔祖,终于继位,是为周夷王。
十五年的时间,周夷王显然没在闲着,《史记》说他是被诸侯拥立的,说明周夷王争取了不少诸侯的支持,他一个落魄太子是怎么在周王压制下获得支持的呢?总不可能全凭理想和礼法吧,肯定许了好处,这种场景在后来的东周时期屡屡重现。
《纲鉴易知录》记载:“周夷王元年,天子始下堂见诸侯,觐礼废。”
能让天子废除觐礼的诸侯,除了拥立他的功臣,恐怕也没谁了,但此举直接破坏了森严的礼乐制度,使得君臣关系减弱,这些功臣甚至会因此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另外有可能某些诸侯还是支持周孝王而否定周夷王的,那么这次王位世系交替,必然在诸侯之间引起动荡,加上王室实力下降,使得上位之初的周夷王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
《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这时候,枪打出头鸟,找个闹事的强国揍一顿,显然可以杀鸡儆猴。
没多久,有人把鸡送上门来了,送货的正是纪侯。
纪国为姜姓诸侯国,国土位于山东,算是山东境内的三号国家,仅次于齐鲁,因齐国最强,纪国的主要国策为联鲁抗齐。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诸侯没有尽到诸侯的义务,周王是有权惩罚诸侯的。此时王室虽已衰落,但仍有底子,出兵攻打戎狄也都还行,诸侯之间闹了矛盾也有可能会找王室调停,至于王室能不能调停,那就是两说了。
我们可以想见,齐国跟纪国闹了矛盾,纪侯找周夷王打报告说齐国如何如何,期待周王给予齐国惩罚,周夷王顺手把握机会,把齐哀公当鸡煮了。
那齐哀公有没有犯错呢?不得而知。
早在周懿王时期,就已经是“王室遂衰”,诸侯不朝天子的数量增多,大国欺小国情况越来越多。齐国作为东方大国,本身是有征伐权的,还是周王室自己授予的,毕竟是太公望的封国嘛。但齐侯也要按时朝见天子,齐哀公很可能就是犯了这个错。
按照周王室自己的规定,诸侯不朝是有累计期限的,最高惩罚是出兵夺其封地,而不是叫来煮了,周夷王采取这种暴烈措施主要还是因为王位不稳,需要威权巩固。
这种暴烈措施对中原诸侯或许有所威慑,但对于南方的楚国,没有丝毫用处,楚人已经敢明目张胆地僭越了。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子熊渠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诸侯僭越为王,是对王室天大的挑衅,上一个敢这么做的还是被周王室灭掉的徐偃王,然而楚国这么做了,却并未招致周朝讨伐,说明此时周朝的实力无暇南顾。倒是后来“暴君”周厉王在位时,楚国反而开始担心周朝南征,主动取消了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