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不够兵器来凑,诸葛亮改过的那些武器威力怎么样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诸葛亮改过哪些武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器装备是部队士兵的第二生命,武器数量多少级先进与否无论现在,还在古代都是决定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而,诸葛亮特别强调要加强器械的储备,他说:“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蜀军人数与曹魏相比并不占优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诸葛亮不断改进蜀军武器装备,通过装备的改进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经诸葛亮改进的蜀军武器,有连弩、刀、斧、剑、铠甲、蒺藜等,值得一提的是“损益连弩”。

  诸葛亮确实改进了连弩,其所用之箭是铁制的,长度为八寸,此弩能十矢俱发,除此而外,别无 所知。这给人留下更多的疑惑,如诸葛亮是怎样改进连弩的?为什么所用的矢为八寸而不是九寸或一尺?“一弩十矢俱发”是一次性发出十矢还是连续发出十矢?这一改进到底有何作用?

  研究诸葛亮“损益连弩”首先要对弩和连弩有一个认识。弩是一种由弩弦、弩臂、弩弓、望山(瞄准器)、钩括(扳机)以及矢等元素共同组成的杀伤力很强的兵器。弩的起源很早,在春秋以前就见诸记载了,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何谓弩?《说文》曰:“弓有臂者。”最初弩的结构只是在弓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臂,发射的箭就放在臂槽中,这样就增强了箭的稳定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弩的结构逐渐完善,除了弩弓、弩弦和弩臂外,又增加了牙和悬刀,牙之外为郭等零件。

  汉代弩的改进主要表现在瞄准器上。为提高瞄准的精确度,汉代人将弩机的望山加长,上面刻出分度。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其望山高出郭面 45 厘米,分刻五度,每度间又刻出半度的标线,度线镏金。这种刻度为瞄准提供了一个标尺。

  至于弩逐渐运用于战争大约是在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弩已大量装备部队,并在战争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齐孙膑布设万弩伏击魏国庞涓军,显示了弩这一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秦汉时期战争中弩的使用更加普及,秦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弩弓遗迹,出土了众多实物。汉代以后,弩成为常见的兵器,汉军中装备有大量的弩,汉文帝时,李广与匈奴作战,曾经使用弩,以少击众,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至于连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到了汉代,连弩成为常用兵器,汉时军队备有威力更为强大的连弩。诸葛亮“损益连弩”,是离不开秦汉时连弩的形制结构的,并在秦汉连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那么,诸葛亮是如何改进过去的连弩呢?

  实现了“一弩十矢俱发”,其意是一弩装十箭,能连续发射。诸葛亮在原有的弩机上增加了一个箭槽,这一装置可以放入十支短箭,发弩时扣动一次扳机,就发出一支箭,紧接着箭槽中就掉下一箭来,这样扳机可以反复扣动,实现了弩机连续发射,这种改进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从数量上看,曹魏士兵用的连弩一次只发射4至5支箭,魏明帝曾写诗说:“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讯,一发连四五。”

  从后两句诗看,三国曹魏时弩机,一次只能连发四五支箭,但诸葛连弩更进一步,一次就能“十矢俱发”;从性能上看,秦汉时连弩是将众弩联结在一起,一次发出多枝箭,以实现重大杀伤,此意《汉书·李广传》注引中有详细解释,服虔曰:“三十弩共一弦也。”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师古曰:“张说是也。絭,音去权反,又音眷。”絭,弓弩。

  潘岳(247-300年)《闲居赋》也言:“异絭同机”,意思是说西汉连弩只是把多张弩连在一起。而诸葛亮改变连弩一次多发为多次连续发射方式,减少箭矢无谓的消耗,通过提高箭镞命中率方式来实现重大杀伤。

  从文献记载看,除诸葛连弩外,用弓或弩发射最短的矢长也有一尺八寸。而诸葛亮将连弩用的矢减少至八寸长,是适应了连弩结构变化的需要。如果铁矢超过八寸,不仅矢的重量增加,影响箭的射程,而且箭匣也装不下,如果箭的尺寸小于八寸,弩的弦臂张开间距小,发射力量就会减弱,所以,八寸是最佳尺寸。

  诸葛亮改进连弩,实现连续发射箭矢这是重大进步,但缩短箭矢长度是否影响连弩的杀伤力?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诸葛连弩杀伤力不大,二说诸葛连弩是威力强大的劲弩。

  诸葛连弩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从以下几方面可得到体现:一是诸葛亮非常关注武器制作的质量。二是通过在箭头上涂以毒药提高其杀伤力。三是诸葛连弩对中近距离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四是短箭配以望山(瞄准器)以提高命中率。五是矢镞普遍采用铁质。六是成立连弩士专门操作连弩。

  从历代对诸葛连弩的赞美与评价中,可知诸葛连弩一定是制造精良、甚有威力的兵器。如果制作不精,设计不妙,马均也就不会赞其“巧”,刘弘也不会称其“妙”。为了阻止曹魏骑兵的冲击,诸葛亮还使用了另一种名叫铁蔟藜的武器。铁蒺藜又称扎马钉,是我国古代打仗时设置障碍以御敌而用。这用实物都反映了诸葛亮对武器装备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