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杨修和祢衡谁更有影响力?
杨修和祢衡都是当时的名士,杨修因为卖弄小聪明,最终被曹操杀了,但曹操却并没有杀那个当面辱骂他的祢衡,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曹操敢杀杨修,但不敢杀祢衡。
敢于不敢的区别就在于,杨修和祢衡的出身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曹操杀了杨修,并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但如果当时杀了祢衡,那就相对于捅了一个马蜂窝一样,后果是曹操不敢承受的。
杨修:官宦世家,身世显赫
众所周知,袁绍为什么在士子中会有那么大的声望,是因为其出身的汝南袁氏是一个号称“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影响力非常大。
但在当时,还有一个家族也是“四世三公”,那就是杨修出身的杨家。
杨修的父亲杨彪、祖父杨赐、曾祖父杨秉、高祖父杨震,都曾经官至太尉。太尉(大司马)与丞相(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相当于当时的三军总司令,权势滔天。而杨修生活的年代里,曹操的父亲曹嵩所担任的就是太尉一职。
有这样一重关系就能知道,杨修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官宦子弟。曹操号称相国曹参之后,同样是贵胄出身,两人身世地位平等。
那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君臣”,而不像其他诸如郭嘉、荀彧等人,实际上是“帝师”。
曹操能公然地杀掉袁绍、袁术等人,同样就可以直接杀死杨修,因为这在性质上是贵族间权利的侵夺。大官吃掉小官,怎么说都不会有问题。
祢衡:出身草野,名士头衔
祢衡就不一样了,他是典型的寒族,没有太多的背景,所以他有点名气就可以做狂士,别人拿他没什么办法。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各路诸侯对人才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最好是有一个“礼才下士”的名声,让那些名士主动来投奔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个面子问题,还代表着是否可以在智囊团上取得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着民心所向。
祢衡就是这一类名士,他们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才学,而是有没有名气。
祢衡有才学吗?
文采尚可,治政的能力没有见到,但是名声很大。所以他也很狂,经常喜欢骂人。
也不知道是因为和孔融关系好才喜欢骂人,还是因为喜欢骂人才和孔融关系好,两者是一类人。孔融是典型的“志大才疏”,只喜欢提反对意见,没有建设性的建议。祢衡和他相交莫逆,估计也是一类货色。
有趣的是,两人都喜欢骂曹操。
而更有趣的是,祢衡和杨修关系也不错。杨修是那种典型的小聪明者,往往只能领会浅层的含义,做出来的事情让曹操很无奈,祢衡和他相交,估计性格也差不多。
这么来看,祢衡其实还是比较惹人厌的。
所以,孔融向曹操举荐祢衡,其实有可能是准备找一个盟友。曹操本来就够讨厌孔融的了,对和孔融交好的祢衡自然也看不上眼。
要知道,曹操看人的眼光那是非常准的,这也是东汉末年流行的最基本的能力——相人。孙权能信赖陆逊、刘备能识别马谡,都和这种能力分不开,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祢衡和曹操的交恶不仅仅是曹操让他当鼓吏,他当面击鼓骂曹,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开始骂曹操了。祢衡的嘴很毒,再加上他的名声太大,导致曹操的名声受损也比较严重。
但是没办法,孔融举荐名士祢衡,“求贤若渴”的曹操总不能不见吧?那不是自砸招牌吗?
但没想到,祢衡不仅骂了曹操,还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损了一个遍,那曹操自然是不能容他了,这才有了让他当鼓吏的羞辱之举。
祢衡得不到重用,回去之后自然更是狂性大发,拿着根竹杖,堵在曹操的大门口痛骂。曹操没办法,就把他送到刘表身边。孔融骂过刘表,祢衡自然也看不上刘表,曹操其实是想借刘表之手杀了祢衡。
但刘表也不傻,自然也不想背负“杀名士”的罪名,于是就给他扔到了黄祖身边。黄祖是个彻头彻尾的军阀,没什么文化,祢衡骂他自然就被杀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曹操和刘表一样,其实不是不能杀祢衡,而是不敢杀。
每逢乱世,“士”这一阶层都是有着改变历史走向的能力的。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代的商鞅、楚汉争霸时的张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等。
如果想要乱世建功,“士”这一阶层是万万不可得罪的。
曹操的旗号是“唯才是举”,他包容这些士子们的缺点,比如许攸有贪财的毛病、郭嘉生活作风不甚检点等等,曹操都不予追究。
祢衡在当时好歹是个名士,曹操如果杀了他,那就是寒了其他士子之心,不说还有没有人慕名来投,就是他身边的这些已经投奔的士子都会感到不安。这对名声本来就不好的曹操来说,打击是致命的,所以他根本就不敢杀祢衡。
不喜欢他放走就是了,没必要因为泄愤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所以,杨修和祢衡的出身不同导致了曹操对他们的态度不同。
杨修是官宦子弟,代表的势力是与其交好的家族,曹操杀掉杨修是铲除“政敌”。
但如果杀掉出身寒门的名士祢衡,就必然会受到“士”这一阶层整体地反弹,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势力都承受不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