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陈庆之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带兵打仗的传统由来已久,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就有了,但是最著名且最成功的带兵打仗的文人,绝对是清朝末年的曾文正公,曾文正公即曾国藩。
曾国藩虽然从未学习过任何军事思想和兵法,而且他亲自组建的湘军跟太平天国战斗时已经是40余岁的中年人,但他在战斗中注意积累经验,并结合每一场战斗的双方形势,最终力挽狂澜,灭掉了太平天国,挽救了统治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不过本文要介绍的历史人物绝不是曾文正公,虽然他带兵打仗的经历跟曾文正公很像,但是两人的所处的年代相差了一千多年,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王朝的陈庆之。
陈庆之因为每次上战场都身穿白袍,所以他得到了“白袍将军”的绰号,他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带兵打胜仗的典范。
陈庆之生于公元484年,在江南地区土生土长的汉人,出身贫寒的农家,既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机会习武,而且从小身体就相当文弱,简直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
根据史料记载,十岁出头的陈庆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不知在哪里结识了还没有在政治上发迹的梁武帝萧衍,他比梁武帝小20岁。当时,中国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南方是南齐王朝统治,北方是北魏王朝统治,梁武帝有感于华夏大地长期分裂,决心要让华夏大地重归统一,所以他托关系进入了南齐朝廷,做了一名军队将领,并且带上了陈庆之,让陈庆之做自己的贴身随从。
后来梁武帝在南梁朝廷得心应手、平步青云,他不甘心给他人作嫁衣,于是在公元502年逼迫齐和帝退位,至此南齐灭亡,南梁建立,他让年仅18岁的陈庆之负责皇宫内的文书工作。
其实梁武帝跟陈庆之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人也只是萍水相逢,但是不知为何梁武帝却很关照陈庆祝,处处对他照顾,自己当了皇帝就给他很好的差事,陈庆之倒也过得休闲。不过,随着陈庆之跟随梁武帝的时间越来越久,他不甘心在历史上做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像梁武帝那样驰骋沙场、北伐中原,做个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可惜的是,陈庆之从小身体文弱,连士兵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比如拉开弓箭射击,他都做不到,另外陈庆之没有练过武功,更谈不上做个武将,所以陈庆之这样的情况,根本受不了艰苦的沙场生活。
因此,陈庆之唯一能够上战场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出谋划策、统筹战局的将军,所以陈庆之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了古代兵书,从中学习军事思想和兵法。这一学,就学了十几年。
后来,陈庆之认为自己可以上战场了,他跟昔日的主人、今日的当今皇帝梁武帝说明了自己希望报效国家的理想,尽管梁武帝不放心让他上战场,但陈庆之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梁武帝还是同意让他带兵。
公元525年,已经是41岁中年人的陈庆之第一次上战场,陈庆之带着梁武帝给他的两万名精兵,向北魏发起进攻。
当时北魏军队听说带兵的是一名文弱儒将,都在耻笑南梁无人,沦落到要文人带兵,所以非常看不起陈庆之。但是,陈庆之上演了他的文人带兵神话,他善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更善于掌握战机和鼓舞士气,经常打北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就连经久战场的北魏将领都吃过人到中年才上战场的他的亏。
十数年下来,只要是陈庆之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为南梁王朝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由于陈庆之总是穿白袍上战场,所以他在世时就得到了“白袍将军”的绰号。当时,华夏大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非常形象生动得表现出白袍将军陈庆之带兵打仗是多么厉害。
直到公元539年,解甲归田的陈庆之在家中病逝,终年55岁,南梁朝廷以陈庆之对国家有功,赐予谥号“武”。
陈庆之历来都是后世高度称赞的人物,就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军事生涯的时候,也对陈庆之有过高度称赞,原话是:“再读此传,为之神往”。由此可见,陈庆之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人带兵打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