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们知道汉武帝三位名震古今的将领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汉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时代,所以它的成长必然不会缺少名将的出现。虽然将领所看的兵书都是相似的,但一个将领的作战风格主要取决于对于战场的领悟能力、性格和思维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汉武帝三位名震古今的将领:
飞将军李广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典故叫李广射虎,他讲的是李广错把石头当成老虎,于是情急之下把弓箭射进石头里。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李广箭术超群且臂力过人,而且李广与士兵同吃同住,所以他的士兵往往对李广感恩戴德。
同时在作战时李广往往一马当先,在将军的激励下,李广的军队往往所向披靡。在汉武帝时卫青出现以前,李广可以说是汉朝最厉害的将领了。所以从一个将军的角度来说,李广是完全能够胜任飞将军这个名声。
但李广为什么没能封侯呢?我认为直接体现就是他的思维和战果,我们可以说是李广的缺点。那么李广有什么致命的缺点呢:
首先,李广的战法。李广向来推崇冲锋陷阵,不管敌军多少人总是一味地冲锋。最直观的体现,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公孙贺等人出击匈奴,匈奴三路攻打李广,而李广竟然选择硬刚。这样的将领守城可以,但攻城掠地会损耗实力。所以李广才会被汉武帝用来守右北平,这才让其没有建立功劳而不能封侯。
其次,李广的战略思维。李广打仗过于单一,他不像卫青那么心思缜密。我们换个角度,如果漠北之战的统帅是李广而不是卫青,那么结局会怎么样呢?或许这次战役也会胜,但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昂贵的,所以李广难封更多的是自己的因素。
最后,李广的性格。李广做事太过于主观,换句话说就是我行我素,考虑事情不够周全。最典型的就是接受梁王的册封,以及后来私自接见淮南王。或许在李广看来没啥,但对于皇帝呢,西汉的诸侯和皇帝基本是对立的。所以汉武帝对他也有了一定的戒心,更何况李广往往藐视律法。在镇守右北平时,李广就擅自杀害了霸陵尉,当时由于李广镇守重地,这件事被汉武帝挡下来,但这并不是说汉武帝心里没有看法。
大将军卫青
这么说吧,卫青是一个自我定位很强的人,处于马倌时不自卑,身为大将军不居功自傲、不贪权。所以卫青在朝廷里面基本没有仇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将军、大臣都与卫青的关系很好。这样的小舅子可以说是历代皇帝做梦都想要的,更可怕的是卫青的低调。
身为皇帝的小舅子,卫青始终如履薄冰,当然该闪光的时候卫青却能大放异彩。比如龙城之战,在出击匈奴的时候,最被匈奴人鄙视的就是卫青这一路。但最让匈奴重创的也是卫青这一路,这么说吧:卫青就像一把青锋剑,不出窍时平平无奇,一旦剑锋所指,那就是一场血雨腥风。
我们抛开卫青是汉武帝小舅子不说,就卫青的才华和性格足以成为一代名将。
首先,从性格来说。卫青不管职业高低,他总是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即使自己数倍于敌,他也不骄傲自满。所以从性格来说,卫青已经有了一个统帅应该有的底子,而这样稳重的统帅也必然会赢得士兵的拥戴。
其次,从战略来说。卫青用兵善于发现自己部队的长处,并且擅长分析敌军的不足和短处。同时,卫青也擅长大兵团指挥作战。这么说吧,卫青就像一条眼镜蛇,会观察敌人的缺点然后用一个口子撕开整个防线,这样的敌人也是让人恐怖的。
所以,在大汉时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替代即使是霍去病,但卫青这个位置却是无法找到替代的。包括后来的霍去病封狼居胥,你也是以卫青牵制匈奴主力作为前提的。如果没有霍去病或者李广,大汉最差也能保持原样。如果没有卫青,那么大汉能不能保住长安都是问题。
冠军侯霍去病
冠军侯,最直白的解释就是勇冠三军,这也是和霍去病非常切合的。霍去病的闪光点在于他的胆略、眼光和战术思维,自古中原王朝都以兵兵为主。所经历的战法也多为列阵攻城拔寨,所以粮草就成了关键,而当时很多将领就深受这种思维的困扰。
最典型的就是出击匈奴时公孙贺率领骑兵除了汉境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打了,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其实,这也不能怪公孙贺,因为这种当时的一种普遍思维。而公孙贺值得称赞的是,他还知道保存自己的实力。
但霍去病的思维就打破了一种僵化的战略思维,他的优点就是对于双方战争的解读能力,并且抓住敌方的缺点而一击致胜。这点继承了他的舅舅卫青的精髓,而两者的不同:卫青擅长千军万马的协调作战,霍去病更擅长一个巧战,用更少的人马获取更大的胜利。
其实,不管卫青、李广、霍去病,他们都在汉武帝时期发挥了重大的贡献。霍去病席卷河西走廊,卫青运筹帷幄,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或许李广难以封侯,但古代那么多王侯我们可以记住几个呢?
但毋庸置疑的是,卫青、霍去病、李广的名字将与我们汉族一起名垂青史。如果没有他们和更多的大汉将领浴血奋战、征战沙场,那么怎么会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那么,又怎么会有我们这个民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