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时期为什么韩国不如赵、魏呢 主要的方面是什么

日期:2023-11-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历史上的三家分晋,并不是赵魏韩三家平分了晋国,也不是三家在消灭智伯后,立刻就把晋国给瓜分了。所以,三家分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瓜分过程中,魏国和赵国占了先机,因此韩国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那么韩国究竟是那些方面不如赵、魏呢?我觉得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三家分晋早期

  第一、韩国统治者的水平不行赵、魏、韩三国,魏国是最早变法的。魏国初期的魏文侯以善于吸收人才而闻名,后来的魏武侯也是明君。在变法之后,魏国挑起了与周围国家的战争。先是卫国、宋国、郑国等小国挨了一顿揍。后来齐国、楚国、秦国也挨了一顿揍。魏国因此国力大胜,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看到魏国强大,赵国和韩国觉醒了。赵国的应对策略是迁都河北邯郸,不与魏国做正面的冲突。韩国则是拿下郑国,跟魏国一起混。

  到了魏惠王时期,逆转期到了,齐国、秦国对魏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齐国于桂陵和马陵两败魏国,秦国也在河西大败魏国,直接把魏国从神坛上挑了下来。乘此机会,赵国与魏国彻底决裂,接连打败魏国与齐国,控制了大片土地,也赢得了发展的时机;而韩国当时在干什么呢?先是被魏国击败(马陵之战)、又被秦国击败、甚至还被宋国击败。韩国国君当时压根就不敢有非分之想,就是指望着诸侯不来打自己,就很满意了。这志向太远大了吧?韩国要是能崛起,就是活见鬼了。

  第二、政治体制不行

  战国时期,魏国有吴起变法和李悝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至于韩国,倒是有过一次申不害变法。但是申不害的变法主要强调的是君主统御群臣的权谋,加强韩国的君权。在重要的富国强兵这一块,动作不大。这就致使韩国的制度在当时跟周围国家相比较,是没有什么优势的,甚至还有点落后。

  因为,所谓的申不害和韩昭侯这对搭档,他们的励精图治顶多只能让韩国达到无人敢侵扰的程度,但无法使韩国强到建立霸业的程度。而当擅长权术的申不害和韩昭侯都去世了。韩国自然就没落了。由此可见,在当时如果不进行政体的深入变革,只能是逞强一时,而无法争霸百年。

  第三、地缘环境一般

  三家分晋时,魏国占了先机。把晋西南、河西地(关中渭北平原东部)、河间地(商朝核心地域)这些产粮地都霸在了手上。赵国则分到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粮地。另外还有晋北、河套牧场,能够出产大量战马。

  韩国相对就差一点了,只分到了河南中部平原这一点点产量地。国土西高东低,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国家。而且最要命的是,韩国跟着魏国走,被魏国当作抵御楚国的缓冲地。说白了,韩国就是垫背的。这也是弱国的悲哀……

  第四、经济实力不行。

  统治者不行、体制不行、地理环境一般,这都还不是最惨的。韩国作为四战之地,它的经济实力也不行!四战之地也就是交通枢纽,按道理来说,商业应该是很繁华的。但是,由于韩国不像齐国和秦国对于商业有鼓励或者压制的政策,而是仍然沿袭晋国旧制,对于发达的商业不管控。导致韩国的商业虽发达,但不能为韩国所用。这也是政体硬伤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因此韩国虽然地处交通枢纽,商业很强,但是韩国的经济并不强。

  总的来说,韩国的问题就是国君不行,政治体制没有深入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一直就落后于魏国,被魏国压制。后来又在军事落后于赵国,始终处于三晋老末的水平。至于说地理因素,这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