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掌权前后为什么性格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日期:2023-12-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一定对汉初创建王朝的帝王武将不陌生,出身卑微却又胸怀天下的帝王刘邦,隐忍不发一鸣惊人的楚王韩信,胸有沟壑却明哲保身的留侯张良,忠心不二善于决断的萧何,正是这些帝王与文臣武将鼎定大汉三百年的国祚,而在这些人,有一朵绽放铿锵玫瑰,她以女性的身份登上高位游走于文臣武将之间,虽未上过战场,可后方的一举一动尽由她拿捏,没错她就是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临朝称制三十年的太后吕雉,说到吕雉用女中豪杰形容完全不为过,临朝称制这个词正由吕后而来,临朝称制多指女性掌控朝政,吕雉虽未称帝,可手中掌握权力已与帝王无二,可以说吕雉是第一个以女性身份掌握大权的人,掌权后的吕雉残忍无道,屠杀功臣,打击曾经与她为敌的妃子,这一点从刘邦的宠姬戚夫人身上能看出,大权独揽后的吕雉对戚夫人施以酷刑,可史书前期记载的吕雉却是女子的代表,坚韧与勤劳,忠贞与和善都曾是她代名词,吕雉掌权前后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吕雉前后之所以发生如此大变化,与那个时代环境以及自己的儿子丈夫脱不开关系,吕雉嫁与刘邦时,刘邦还是乡间的闲散少年,因为父亲看重将吕雉嫁给刘邦,嫁给刘邦之后的吕雉相夫教子,可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吕雉的一生,胸怀大志的刘邦不甘心一辈子老死田野之中,于是在芒砀山聚集三千军队发动起义,因为丈夫加入了造反的行列,吕雉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期间吕雉和刘邦的父亲还一同被刘邦大敌项羽抓走囚禁了三年,这三年的生活让吕雉学会了隐忍和坚强,经历过这些的吕雉内心愈发坚强,之后好不容易回到刘邦身旁,吕雉满心以为自己的丈夫正苦苦等待自己,可等来却是戚夫人与刘邦的你侬我侬,这时的吕雉才开始发生转变。

  可以这样说是自己的丈夫让吕雉开始发生转变,而真正让吕雉发生质变的事还是在汉朝创建之后,因为是原配妻子,虽然刘邦此时对吕雉没有了当初的爱意,可是对于刘邦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来说吕雉还是他们的主母,也只有吕雉能真正和这些文臣武将打成一片,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而虽然不在受宠,但刘邦还是很相信吕雉的能力,于是将后方放心交给吕雉,而自己和一帮武将去裂土开疆,正是这段时期让吕雉体会到权力的滋味,虽然失去了丈夫的爱,可吕雉却找到了另一件东西来替代丈夫的宠爱,那就是权力,一呼百应的权力让吕雉体会到了极大的安全感,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这争宠不断的后宫,吕雉开始想进各种办法获得权力。

  樊哙画像

  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和在项羽军军营的囚禁让吕雉对权力渴求达到一定境界,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吕雉做的第一件事和自己的丈夫刘邦一样拉拢人心,男子拉拢的手段有很多,可女子由于先天礼法的限制多有不便,可女子也有属于自己的先天优势,为了拉拢刘邦身边大将,吕雉想到一个极好办法,那就是联姻,吕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吕雉选择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邦的贴身爱将樊哙,吕雉看重的正是樊哙如日中天的地位,和刘邦同乡的樊哙从起兵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之上还多次救过刘邦性命,最著名的一件事鸿门宴

  商山四皓劝谏刘邦

  当时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欲除刘邦而后快,当时刘邦弱小,无法拒绝只能赴宴,从而带领卫士樊哙和谋士张良赴宴,这场宴会的惊险程度后世许多作品已经表述,宴会之上范增命令项庄舞剑千钧一发时,樊哙手执盾牌冲破防守朝项羽方向怒目而立,樊哙勇猛形象震惊到项羽,从而也挽救刘邦,正是如此让刘邦对樊哙更加信任,而吕雉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和樊哙联姻,听到联姻的消息,樊哙也乐见其成,自己娶的是刘邦的亲妹妹,这样亲上加亲,自己的位置也能更加稳固,说到底这场联姻是一场政治交换,也正是从这开始,吕雉开始了经营之路。

  虽然戚夫人有刘邦的宠爱,可吕雉却用自己的手腕不断发展自己党羽,戚夫人终究只是一介女子,怎能和吕雉匹敌,突发奇想的戚夫人凭借高祖依恋竟然想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从而立自己儿子为太子,而刘邦竟然也答应了,可这项决定最终遭到所有大臣反对,而且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吕雉动用力量将商山四皓请出山劝动刘邦放弃废太子,这时刘邦才意识到吕雉和太子羽翼已成,之后没多久,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太子刘盈生性软弱,自然大权也就落在母亲吕雉手中,初掌大权的吕雉开始杀人立威。

  首先便是刘邦宠姬戚夫人,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而之后的吕雉为了巩固权力还大肆清算刘氏子弟,为了不断扩大自己权力,吕雉任用自己的亲族,这也是历史上外戚的由来,一系列的雷霆手段让吕雉彻底掌握大权,而这一切也和软弱皇帝刘盈有很大关系,如果刘盈能有武帝刘彻的气魄和手腕,也不至于让太后吕雉大权独揽,武帝时期,太后王姪也想过临朝称制,可武帝绝非软弱可欺,以至于太后的愿望没有得逞,可以说吕雉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杀人如麻的吕太后有多方原因,丈夫的背叛、儿子的软弱,情敌的紧逼,但最重要的是环境,处在那样政治环境中,只有权力才能带给吕雉最大安全感,这也是吕雉拼命获得权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