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真的谋反了吗
答:没有。此乃蜀汉政权内部的权利斗争问题给魏延扣上的谋反的帽子。
魏延是三国时期深受刘备器重名将,曾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又在刘备攻下汉中后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成为镇守汉中的一方大将。之后又跟随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是蜀国阵营里能力与武功俱佳的战将,深受刘备提拔和诸葛亮的重用。可他却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以谋反的罪名被杨仪派遣马岱杀死。
在《三国演义》中被刘备重用的魏延因脑后长有反骨而被诸葛亮设计斩杀,然而则有很多人认为魏延死的很冤,魏延并不是真的谋反,而是蜀汉集团的内部斗争。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的突出表现使其在军中的地位一升再升,这时魏延在北伐战略上与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发生了严重分歧。魏延多次有关北伐的谋略都被小心谨慎的诸葛亮以悬危为由驳回不用,魏延常认为诸葛亮太过胆怯,这也让诸葛亮认为魏延唱反调、不服从命令。不仅如此,此时心高气傲魏延自视才高位重,经常蔑视其他的将领,这也为魏延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当时的众多将领中长史杨仪与魏延势同水火,而诸葛亮因爱惜二人的才干,顾全大局从未惩罚二人,每次争吵都以费祎出来解围才了事。由于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处理二人之间的关系,使得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之时,一方面担心魏延在此时继续与其唱反调坚持北伐,不可撤退,一方面是魏延正在与前线司马懿大军对峙,所以在安排后事之时将魏延排除在外,并令魏延断后。
在诸葛亮病逝后,所有人按照诸葛亮遗命撤退,并派费祎传令与魏延,但听到费祎转达的诸葛亮遗命魏延听见杨仪主持大计,魏延气的跳起来,对此向费祎表示他强烈的不满,还要求费祎与他联名号令诸侯继续与魏军周旋。当然费祎不会同意他的意见,因为费祎知道继续北伐方针是对的,但是不是在此时,现在军心动荡,实不适宜继续北伐。于是就假意说回去魏劝说杨仪,同意魏延的意见。
可是后来魏延得到的情报却是杨仪已经在部署撤退,魏延大怒,于是率领所部在杨仪之前先行撤退,烧绝阁道阻止杨仪撤退,并上表奏告杨仪谋逆,而杨仪也揭发魏延造反,奏表同时送达后主的案头,后主犹豫不决,于是询问董允和蒋琬。由于魏延平时趾高气昂,手中握有军权,又带头违反诸葛亮的遗命,还有造反的能力,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而杨仪是一介书生,丞相长史,杨仪并没有造反的能力,于是他们一致表示相信杨仪,就这样认定了魏延谋反。很难自白的魏延索性心一横,准备派兵攻击杨仪,杨仪派王平前来抵挡,而此时魏延的部队四散而去,完全没能力对抗,无奈下魏延带着亲信逃往汉中,但此刻杨仪不再给他机会,派马岱追来斩杀魏延。可以说魏延谋反是子无虚有,甚至是冤枉的。
魏延之死的历史真相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建兴12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令魏延断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死前与杨仪、姜维等人密谋,恐将来难以驾驭魏延,设计将魏延处死。这就是《三国演义》一书对魏延的大概记载,这一记载蒙蔽了很多人,使人们觉得魏延死的咎由自取,也使人们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
可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编造的情节,正史记载中,魏延根本没有杀过韩玄,诸葛亮也从来没说过他有反骨要杀他。要不然,刘备怎么可能舍弃张飞而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
那么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又怎么样呢?在《三国志》杨仪传中一句话可以看出:“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长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可就因两人关系不好,势同水火。连诸葛亮也没有办法调和,只能一碗水端平。然魏延此人自视甚高。也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诸葛亮临死的时候才只招见了杨仪,姜维,费祎等筹划死后退军的安排。诸葛亮交代“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的“军便自发”到底是什么用意呢?其实是留了几种选择给魏延:一是帮助蜀国大军断后,退回成都;二是原地驻扎,整军备马,继续北伐;三是直接投降曹魏或者东吴。诸葛亮给了魏延三条路,其实就是告诉魏延:“何去何从,君自便”。所以从头到尾,诸葛亮都没有过要杀魏延的心。
那么魏延为什么会走上客死异乡,并连累三族一起被杀的这条路呢?
这样从魏延自身的性格说起,魏延此人对自己的士兵很好,人又勇猛,所以心气高傲,大家都对他避而让之,唯独杨仪和他针锋相对。在撤兵回蜀的路上,都上书朝廷,说对方有谋反之意, 但因撤兵时魏延火烧栈道,士兵觉得魏延这么做是不对的,全都散了,魏延见大势已去,带着儿子和亲信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将其斩首,马岱将魏延的人头交给杨仪,杨怡起身用脚踩着魏延的人头骂其奴才,还诛杀了魏延的三族。其实杨仪心里也清楚,魏延不是谋反,只是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而已。魏延死了,还要侮辱他的尸体,杀人家三族,只能说明杨仪是个人品堪忧的鸡肠小肚之人。
其实魏延不知道,只有诸葛亮在,他才是最安全的,也只有在诸葛亮这棵大树的保护之下才能容得下魏延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诸葛亮一直在包容保护魏延,可惜的是魏延何曾理解过诸葛亮一片苦心那。
魏延被杨仪遣马岱追杀于汉中北门外,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尸,就地葬在今汉中城北两公里的石马坡的荒野之中。即现在陕西汉中市北门外两公里的石马巷,然后定居下来为将军守墓。墓前有两个下跪石马,指害死魏延的两个人,杨仪和马岱。马石乡因此得名。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魏大将军。现墓早已为平地,仅存墓前物石马一匹。
魏延故里,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固县镇魏家小河。固县镇的魏岗和魏家小河是以魏姓命名的村庄,村庄内留有魏家祠堂遗址和拴马桩等遗迹。魏家小河地貌古奇壮丽,是河南湖北两省交界一颗绿意盎然的风景明珠。与湖北省随州红石桥乡仅一河之隔,南鄂北豫,鸡鸣听两省,山清水秀,优雅古朴。
魏延祠是1995年重建的。魏延祠,殿宇巍巍,正中塑有魏延像,端庄威武,颇具大将风度。
”魏延祠”匾额,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先生题写。祠堂廊上,立有三块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南郑侯魏延简介”、“魏延率兵驻此认证碑记”、“魏延祠考察记”。
魏延祠右上方,还有文昌行宫和大佛殿。大佛殿内,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
魏延祠内,右边塑像,魏延目视前方。左边是杨仪。
杨仪,字威公,建兴三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诸葛亮在生前定蔣琬继已任,杨仪仅拜中军师。心中颇为不顺。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易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在马岱诛杀魏延的第二年,马代便被派去镇守汉中,当时,他在蜀军中的地位很高,一度在王平、张嶷等人之上, 因其被魏国大将牛金击败,遭到刘禅斥责,其左将军的职务也被剥夺,并降为刺史,后到牂牁做官,于延熙年间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