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家的创作风格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清初3大家”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不像黄宗羲等人那样强调社会心义,而是更注意其本身的文学渊源。所以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惯,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侯方域

侯方域散文从明末时期的主情华丽转为入清后的老成沉稳。追随唐宋8大家和司马迁的文风,注意文章的气势和生动。

侯方域善于散文,他提倡学习韩愈、欧阳修,尊唐宋8大家,以写作古文雄视当世。他初期所作华藻过火、功力犹不深。自谓:"仆少年溺于声伎,何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与任王谷论文书》)后来日臻妙境,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国初3大家"(宋荦《3家文抄序》)。称其文之佳者:"奋迅驰骤,如雷电雨雹之至,飒然交下,可怖可愕,戛但是止,千里空碧。

他的散文常常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1炉,构成1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魏禧

魏禧注意视察和认识生活。受《左传》、苏洵散文影响较深,叙事简洁而又生动传神。

魏禧开始治4书,则求其意义广博而喜议论。认为文旨惟经义可以无所不尽,致力论策制科,并以余力间为杂体,于经义外,搜览诸子史汉唐宋大家及其他杂艺之文,尤好《左传》和苏洵的文章,为文崇尚雄壮。其制艺不模仿先辈,多宏肆浩大之文,几同于论策。同时,他又认为文没必要求工,只求不湮没论点,“使无遁理而已”。及至隐居后,尽弃时文,为古文辞,方更讲求文章法式,因而能自削议论之繁博而精杰益出。

魏禧散文中更著名的是传记文,通过作传触及到社会生活许多方面。他描绘过明季酷烈的朝政;对大吏贪纵、小吏肥俊削、细民无依、官逼民反的阶级矛盾有着苏醒的认识。而主要是他深抱亡国之痛,为抗敌殉国和坚持志节之士作传,如《江天1传》、《明御史何公众传》。

汪琬

汪琬论文主张明于辞义,合乎经旨,博观约取,归于雅驯。散文擅长叙事,结构严谨,文字朴实。

他的散文疏畅通达,主张才气要归于控制,以呼应开阖,操纵抑扬,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2》)。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1遗集》)。这类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1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

汪琬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两大类:经史之文与小品纪游之文。整体以观,经史之文不但占据了大多数篇幅,而且体现了其创作的根本旨趣与艺术风清初三大家的创作风格格,代表着其散文的主要成绩。汪琬的小品纪游文字自然流畅,擅长描述刻画,寄托性情,不似经史之文质实正直、醇雅气盛,但又与之相贯通,摒除新奇纤佻、叫嚣粗犷之习,构成了清约质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