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缠头”,指的是妓女的收入。古代的笔记、小说中,为名妓1掷千金的故事有很多。“千金”是泛泛之词,把她们的收入换算成真金白银,那时的社会景象就更加逼真。
京剧《玉堂春》起解1折,苏3有1段西皮慢板: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逐日里,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裙。
苏3说的“缠头”,专指嫖客付给妓女的报酬,这个词儿,源于唐代。苏3说,她当年在妓院是红人,好多豪阔客人光顾,逐日里“缠头似锦”,意思是收入很高。有多高呢?后来苏3在大堂受审,还有几句唱:
初见面银子3百两,吃1杯香茶就动身。公子2次把院进,随带来3万6千银。在院中未到1年整,3万6千银1概化了灰尘。
说的是嫖客王景隆(1作王金龙)为了结识苏3,给了见面钱300两,然后把苏3包下,不到1年时间,在妓院扔了36000两,平均每天付费在100两以上。
《玉堂春》的故事背景是明代,明代前期制止支付白银,只许流通纸币,但是仅仅几10年时间,就由于政府滥发纸币而造成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钞票的信誉在百姓心中1落千丈,朝廷虽有严令,民间谢绝使用,尔后直到明代末年,凡是有大宗交易,莫不以白银为主。
在全部明代,除大兵围城之类的特殊情况,白银的购买力相对纸钞来讲都是比较稳定的:粮价最贱时,纹银1两能买大米5石(正统102年江西米价,载于《明英宗实录》卷152);灾荒之年,纹银3两能买大米1石(嘉靖3107年山西米价,载于《明世宗实录》卷463)。综观明代中后期,终年米价总是在每石1两以下,换句话说,1两银子买1石米是不成问题的。明代1石约98升,装米约80千克,以现在内地普通大米价格每千克5元计算,买这样1石米需要人民币400元。所以仅就食粮购买力而言,当时1两银子可与现在400元人民币持平。王景隆每天为苏3付费100多两,相当于人民币4万多元,今天看来,这是个惊人数字。
京剧是门艺术,艺术总有夸大,不过苏3既为名妓,嫖资自然要高1些,那王景隆又是独占花魁,不准其他嫖客染指,所付费用即便不像唱词里说的那末高,也当是1笔巨款。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的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当中,杭州名妓王美娘的初夜费高达300两,用我们前面的算法,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尔后接客,每晚需白银10两,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如此高的价码,“兀自你争我夺”,“宾客如市,捱3顶5,不得空闲”。而当时杭州城卖油小贩秦重节衣缩食1年有余,也不过攒下16两银子,可见名妓收入之高,常人不能望其项背。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文学,文学免不了也会有夸大,倒是唐代驻京官员兼资深嫖客孙棨根据切身经历写成的《北里志》更有说服力:唐昭宗中和年间,长安城平康里名妓天水仙哥出去陪酒,“褰帘1睹,亟使舁回,而所费已百余金矣”,掀开帘子让客人看1看,随即坐轿返回妓院,客人就得付费“百余金”。唐人笔记中,“百余金”就是100多两银子的意思,天水仙哥让客人见1面就可以挣100多两,那末王景隆每天为苏3付费100多两也在情理当中。
晚唐时期银贵钱贱,1两纹银能兑换开元通宝1700文,100多两银子就是17万文。比这位名妓天水仙哥稍早1些的大文豪白居易有诗:“月惭谏纸2百张,岁愧俸钱310万。”意思是每一年薪水能拿到30万文。当时白居易37岁,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任左拾遗,在京官当中属于中等级别,他1年的工资不过是天水仙哥出台两次的收入罢了。白居易晚年以刑部尚书的身份退休,依照规定,每个月能领50贯的退休金,假设能按足贯发放、不予剥削的话,1个月也不过5万文,不到天水仙哥1次出台收入的3分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