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百科

本文作者:百科档 (www.bkdang.com) 时间 : 2017-06-10 13:13:0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属于:十二生肖

蛇简介

蛇

蛇(学名:Serpentes),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又有虵、虺、螣、蚦、蜧、蜦、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包括体型最短小的细盲蛇科以至最长的蟒科及蚺科。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

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个特征是颚部能作出广角度的开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庞大的猎物。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现代蛇类的分类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时代。目前纪录中最巨型的蛇类是活于古新世的泰坦巨蟒,长度达13米长,其化石被发现的年份是2009年;目前体型最细小的蛇类是卡拉细盲蛇,长度约只有10公分长而已。

蛇与人类的互动

蛇咬

蛇类一般不会视人类为猎物,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受到惊吓或伤害,它才会发动攻势,否则一般而言蛇类都会避免与人类发生接触。除了一些巨大的蛇类(如蟒蛇、蚺蛇)外,大多数无毒的蛇类都不会为人类带来威胁。无毒蛇类的咬击通常没有太大杀伤力,因为它们的牙齿主要是用作抓东西多于撕开东西,因此普遍不会造成较深的伤口。虽然被蛇所咬皮肤及肌肉组织毕竟会有所损害,但相比起毒蛇的咬击而言,无毒蛇类的咬击实在不足为患。

被蛇所咬而致命的纪录实际上并不算多,因为多数受毒蛇咬击的情况都能以肢体切除手术来避免死亡。全球约有725种毒蛇,当中只有250种毒蛇能以一口咬击立即夺人性命。虽然澳洲是全球最多毒蛇聚居的地方,但平均一年只有一遭咬击是由有毒蛇类所导致的;在印度,一年约有2,500,000多宗蛇咬案件,但当中只有50,000宗涉及死亡。

医治蛇咬的方法种类繁多,最典型及常用的方法是运用由蛇毒本身制炼的抗毒血清。一些抗毒血清是专为个别及少数近类蛇种而用的(例如在美国当地,基本上除了珊瑚蛇外,所有毒蛇都属于蝮亚科的),而另一种能治疗多种蛇毒的血清是“蛇毒血清”(antivenin polyvalent)。制作蛇毒血清时,研究者会把多种毒蛇的毒素同时注入一匹马的体内,剂量由轻至重逐步提升,直至马匹能对毒素免疫为止;接着便从马匹身上抽取血液,再以净水加以稀释,并冷冻贮存,最后成功制造血清。可是亦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对马匹过敏的人便不能使用这些血清。在印度、南非及澳洲等地,当地人亦针对较为危险的蛇类(如曼巴蛇、太攀蛇及眼镜蛇),以同样手法制作特种抗毒血清。

弄蛇术

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印度,弄蛇术是相当著名的街头表演。在这些表演中,弄蛇者会带着一个放有蛇类的篮子,透过吹奏乐器(笛)而令蛇类作出各种特殊的反应。其实蛇类是没有外耳的,尽管它们长有内耳,但它们并不会受到音乐的影响。

有研究者指出,许多弄蛇者实际上是以双手的姿势向蛇类发出讯号,蛇类其实是根据笛子的左右摆动与及弄蛇者跺脚的震动才会作出多种扭动身体的动作。而弄蛇者的这些技巧都不会被在场的观众容易看得出来,因为他们是厉害的掩眼法高手。弄蛇者很少会直接用手捉着他们的蛇,另外他们的蛇亦大多数是无毒的或是被剥下牙齿的眼镜蛇。有部分弄蛇者会表演眼镜蛇与獴只相斗的环节,不过这种环节并不普遍,因为不管是蛇类还是獴只都很容易会在相斗的过程中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印度政府为了保护野生蛇类,决定停止国内的街头弄蛇表演业。事实上,在一些印度地区内,弄蛇业是抵触法律的。

捕蛇业

在印度的安得拉邦及泰米尔纳德邦附近的部落“伊鲁拉斯族”(Irulas)有世代相传的猎蛇者及捕蛇习俗。他们在干燥炎热的森林里,经常锻炼捕蛇的技能,并有着关于当地蛇类的丰富知识,凭一根简单的棍棒便可以捕蛇。在早期阶段,伊鲁拉斯族人能定时捕捉过千条的蛇类,并以蛇皮为材料进行多种工业活动。1972年,印度当地实施“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禁止蛇皮工业,令伊鲁拉斯族人不能再倚靠这种工业维生;于是伊鲁拉斯族中的捕蛇者便组织成联盟,专门捕捉毒蛇并把它们的毒素去除,再将它们放生。他们所收集的毒液便成为了制作抗毒血清的重要材料。伊鲁拉斯族人所捕捉的蛇,还可作食用及捕鼠之用。

尽管在印度当地已有不少弄蛇者的存在,但亦有很多专业的捕蛇者同时作业。现在透过爬行学的研究得出结论,就是捕捉蛇类最理想的工具是一根末端呈“V”字型的长棍,不过亦有一些人物如比尔·哈斯特、奥斯甸·史提芬斯与及杰夫·可云等人主张徒手捕蛇。

蛇类的用途

在一些饮食文化中,蛇肉是可以被食用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美食。徐珂《清稗类钞》补载:“粤人嗜食蛇,谓不论而蛇皆可佐餐,以之缕丝而作羹,不知者以为江瑶柱也,盖其味颇似之,售蛇者以三蛇为一付,易银币15元,调羹一,须六蛇,需30元之价矣……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曰龙虎菜;以蛇与鸡同食,谓之曰龙凤菜。”蛇羹在广东菜中是在秋天时进补抵寒的有益食物。在中医学的角度而言,进食蛇类有心脏保暖的功能。据记载,西方文化却只有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才会进食蛇类。然而在美国的中西部,煮熟的响尾蛇肉却是普遍的食材。在大部分亚洲国家诸如中国、泰国、印尼、越南及柬埔寨,都有饮用蛇血的习惯,据称这能加强雄性的性能力。如果做得到的话,当地人更会在仍然存活的眼镜蛇身上取血,并混以酒水作调味。另外,亚洲亦有以蛇浸酒的做法,通常会把整个蛇体放进酒埕里,据说这样能加强酒的浓度(价值亦因此更昂贵)。在日本,有一类名叫“波布”的蛇类,主要分布在冲绳一带,当地人会把它们制作成“波布清酒”。

在中国、拉丁美洲、中南半岛都有吃蛇的习惯,并认为吃蛇有滋阴补阳、清血美肤效果;广东菜谱有深秋食用“菊花五蛇羹”及“太史五蛇羹”(秋天蛇即将冬眠,体质最肥美)、“龙虎斗”(蛇肉猫肉同炖)或“龙虎凤”(蛇肉、猫肉及鸡肉)。日本人把蛇制成蛇粉、酒来补身。另外,蛇胆亦号称具有药用价值,可是味道甚苦。生食蛇胆有很大风险感染裂头蚴。相反,在犹太教中的饮食规则,蛇被列为不净动物而不建议食用。

另外,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人饲养蛇类。在西方国家,球蟒、王蛇属及锦蛇属一类性情较温和的蛇类是受欢迎的宠物品种。为了供应作宠物用途的蛇类,一些人工饲养及繁殖爬行类及两栖类动物的行业便应运而生,被饲养的蛇类比起野生蛇类更适合当宠物。另外,蛇皮亦具备装饰用途,许多盛产蛇类的地方都会抽取蛇皮制作成各种皮具用品,如钱包、手提包等。不少胡琴(如二胡)以及日本传统弦乐器三味线的琴身,亦是以蛇皮制作的。

中国蛇文化

香港九龙寨城公园十二生肖像之蛇

“蛇”字作声旁的“它”字,本来是蛇的象形文字,而其部首“虫”字的读音,也与蛇的别称“虺”一样。在东亚文化圈的十二生肖中,蛇排在第六位,对应的地支巳字,也是蛇的象形文字。蛇类在中国的形象颇为复杂,既具神格,亦具妖格。蛇有特殊的原始地位,人类始祖伏羲与女娲是半人半蛇的形态。蛇亦被称为“小龙”,有时被视为是龙的化身,王充在《论衡》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又说:“龙鳞有文,与蛇为神。”郑玄注《尚书大传》亦指:“蛇,龙之类也,或曰:龙无角者曰蛇。”《后汉书·襄楷传》有“夫龙能变化,蛇亦有神,皆不当死”之语,都表示古代的蛇亦有龙像,故此具备神格。中国道教大神玄天上帝脚踩龟将、蛇将各一,四方神兽之一的“玄武”也就是龟蛇合一的形象;中国神话人物夸父身上有蛇为装饰,《山海经》中更常有上古传说人神或生物以蛇类为饰物的记载,在书中经常出现“珥蛇”、“操蛇”或“践蛇”的描述;中国一众神兽之中,亦有名为“螣蛇”的蛇神,又有能兴云布雨的黑蜧;西汉开国君主刘邦曾经“斩白蛇起义”,白蛇被指为“白帝子”;《晋书》记载晋朝开国名将杜预曾因酒醉而化成大蛇,因而被传说为大蛇转世(宋代时人鱼周询同样有类似传说)。在晋代以前,蛇有时会被理解为吉祥的象征。《搜神记》记载春秋时代随国君主随侯(或作隋侯)曾因救治一蛇,而获灵蛇衔珠相赠,以作回报,“灵蛇珠”或“随侯珠”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珍贵宝物的代表之一,与和氏璧齐名。西晋文人傅玄曾作《灵蛇铭》:“嘉兹灵蛇,断而能继。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霄雾,下游山岳。进此明珠,预身龙族。”铭中提及螣蛇形象、灵蛇赠珠之事,“行不假足”的特性,与及“断而能续”的技能,是一首将蛇的形象神化的文学作品。民间百姓供奉的“五大仙”(又称“五大家”或“五显财神”)中,蛇仙被称为“柳仙”,形象介乎妖仙之间。道教文献《道法会元》里,有灵将名叫马元帅(即马灵官或马天君),又有副将马充,祂们都有着“紫庭追虫下瘵凝神化气轰天素练白蛇大元帅”、“都天卷祟白蛇大将”、“轰雷霹雳练素白蛇大将”、“上清正一火犀大仙南极灵官金睛馘魔威烈元帅”等仙衔,亦有所谓“召白蛇咒”、“白蛇符”等咒文,是道教中以白蛇为原型的著名神灵。

另一方面,蛇在中国的妖怪形象颇多,一些志异作品中蛇精修练得道的故事,出现频率仅次于狐狸精。中国著名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所提及的白蛇与青蛇,是具备人格的蛇妖的著名代表。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亦有很多以蛇为主题的妖怪故事,如〈豢蛇〉、〈青城妇〉、〈蛇人〉、〈斫蟒〉、〈海公子〉等篇。清代烟霞主人所写的小说《跻云楼》中有一首《铁鞭蛇赋》,更形象化地将妖蛇描述出来。蛇自古就有着多种类型的负面或妖物形态,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中,曾提及“一蛇吞象,厥大何如”,这典故其后发展成《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著名的“巴蛇吞象”故事,而蛇亦被人赋予贪婪、食量惊人的印象。而同在《山海经》中,尚有许多以蛇为原型的妖怪,例如有长蛇、化蛇、枳首蛇、肥遗、相柳等。晋代郭璞有许多文学作品均有赋蛇,当中的《长蛇赞》、《巴蛇赞》、《蟒蛇赞》、《枳首蛇赞》等大都刻画形象较负面的怪蛇。


五行概念中,蛇属巳,有火相。二十八宿中有翼火蛇。在民间,俗称“五毒”的生物当中包括毒蛇(其余为蝎子、蟾蜍、蜈蚣和蜘蛛);民间武术的“五形拳”中有“蛇拳”。在广东语言文化里,蛇有着“懒惰”的表现,因此指人偷懒会称其“蛇王”;另外,在扑克牌游戏大老二中,五张数字顺连的牌型亦称为“蛇”或“一条蛇”。

中国古代军事学上,有所谓“一字长蛇阵”。《孙子兵法·九地篇》载:“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是一种首尾相顾的长线形战略阵式。《管子·兵法》篇中提到“九章”的概念,以不同的旗章提示军队不同的行军模式,当中“举蛇章,则行泽”表示蛇形旗章是行军于河泽之意。另外,唐朝常州刺史独孤及所著的《風后八阵图记》,记载所谓“八阵图”中的八阵,当中包括“蛇蟠阵”。小说《封神演义》及《薛家将》中提及所谓“十阵”,当中亦有“一字长蛇阵”。

  • 蛇郎君

    蛇郎君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妈妈,生了三个女儿,男人就病死了,她辛辛苦苦地把三个女儿拉扯大。一天,她带着三个女儿去挖地,遇到一块大石板,她叫三个女儿一起来搬。刚把石板搬开,就见一条小青蛇[阅读]

  • 蟒蛇精和三姐妹

    蟒蛇精和三姐妹

    一很久以前,西山坬有个老妈妈。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山秀,二女儿叫水秀,三女儿叫锦绣。三个女儿都很漂美丽,并且模样儿相像,除了老妈妈以外,三个姑娘站在一起,很难分清那个是山秀,那[阅读]

  • 蛇的由来

    蛇的由来

    有一年,玉帝命龙王不准降雨。于是,天下大旱,人们烧香磕头,央求龙王降雨。但君命难违,龙王连个喷嚏也不敢打。龙王有个小儿子,调皮捣蛋,常常惹祸。这天,小太子出来玩耍,偶尔看到黑压压[阅读]

  • 蛇洞的传说

    蛇洞的传说

    在阿哲人住的地方有个巨大的溶洞,好像一条巨蟒张着血盆大嘴;洞口笔立着两根石柱,好像两把锋利的剑。就是这个奇异的洞子,在阿哲人中流传着一个神妙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哲[阅读]

  • 感动玉皇大帝的金蛇

    感动玉皇大帝的金蛇

    很久以前,一个农夫在田埂里看见一条身怀六甲的白花母蛇,困在沟渠里,寸步难行。农夫上前帮助了它,母蛇脱了困,迅速消失在草丛中……白花母蛇然而农夫怎么也没想到,母蛇会恩将仇报。[阅读]

  • 蛇怕凤仙花

    蛇怕凤仙花

    从前有一条大蛇,足有水桶那么粗,每年要吃一个漂亮的姑娘。当时庄上人为了活命,只好用抽签的办法,谁抽到,谁家的姑娘就得去喂大蛇。一次抽签抽到一个名叫凤仙的姑娘。她妈妈晓得后[阅读]

  • 寡妇与毒蛇

    寡妇与毒蛇

    听老人说,早年间北方有一种蛇叫一阵风,剧毒无比,其毒液可穿石融金。这种蛇刚生出来是白色的,长得和小鳝苗差不多。爬出窝见光之后开始生硬鳞,接着周身变得黢黑光亮,黑铁一样。等这[阅读]

  • 水蛇为什么无毒

    水蛇为什么无毒

    古时候,有一天,天上管“五毒”的大仙,命下界所有的蛇都到天上领毒。水蛇领毒回来,看到金环蛇和银环蛇都领双份毒。水蛇起贪心,想要双份,就将领来的一份毒藏在牛粪里,又跑到天上去,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