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百科

曹魏

时间 : 2017-05-31 23:03:0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曹魏简介

魏太祖曹操

魏太祖曹操

曹魏(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据有北方的政权。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篡汉为魏。至265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王妃,同时汉天子命曹操之女为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登基建立魏朝时国号便为“魏”。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称“曹魏”,以区别于其他名“魏”的政权。

魏国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领土最辽阔的国家,灭蜀汉前疆域达到近四百万平方千米。263年,魏军攻灭蜀汉,同年占领广州,至此曹魏疆域达到全盛,约五百万平方千米。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这区人口也是最多。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魏元帝及后人获封为陈留王,在晋朝受到很高的待遇;陈留王世袭历经4朝,经西晋、东晋、刘宋,一直传至南朝齐,国祚之长在历史上实为罕见。

曹魏历史

魏高祖曹丕

曹魏未立国前,东汉已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刘备、孙权等诸侯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令各地割据势力必须遵奉其令,而军事方面则选编精锐,组成一批强大的骑兵劲旅——虎豹骑,在平定中原的重要战役中屡次建功,在掌握军政的发展下,为后来的魏国打下了基础。200年的官渡之战后控制了中原北方地区大部分,并准备南下一举统一全国。

但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在水土不服,天气陡转等因素下,于在208年的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与刘备的南方联军,退守北方。但由于曹军所伤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由于曹操年事已高,于是终其一生只控制了中原一带。其后迫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220年,曹操去世后由次子曹丕嗣位。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篡位,自立为帝,定国号魏,并定都洛阳,曹魏正式建立。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称魏武帝)。汉中王刘备于221年在成都汉统称帝并建立蜀汉,续国号汉。吴王孙权也于229年在建业称帝并建立孙吴,至此,三国正式形成。

魏文帝曹丕称帝七年就去世。曹丕死后,长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曹魏朝廷此时分为两大派,一是以曹真和曹休为主的曹氏一族、二是以司马懿世家和贾逵世家为主的新势力,日渐形成严重的对立,埋下日后的高平陵之变的种子。而夏侯惇和夏侯渊死后,夏侯世家人才能力没落,渐渐远离权势。导致司马世家势力庞大,夏侯世家无法抗衡,日后高平陵之变的发生后,夏侯世家遭到流放边境、投降蜀汉与孙吴。

魏烈祖曹叡

曹操出身寒族,且与阉宦有关,不以儒学为务,与当时的豪族、士大夫不同。曹操曾下“求才三令”,强调重才不重德,并以法家之术为治,要摧破豪族的儒学。曹操为一代枭雄,不仅得到众多寒族人才支持,也得到部分豪族士大夫支持,如荀彧、荀攸。荀彧更为曹操引进不少士大夫阶层的人才。官渡之战,曹胜袁败,士大夫豪族不得不暂时忍耐屈服,却嗣机恢复。终于他们支持出身士族的司马懿,向曹氏夺回政权。

曹魏都是在与蜀汉、孙吴的战事中度过,如蜀汉的诸葛亮发动多次北伐攻打魏国,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多次力拒来犯守护国土。由于司马懿为曹魏立下不少战功,在曹魏的政治地位渐渐提升,直至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利用兵变,铲除了曹家宗室的曹爽,后其子司马师在政治斗争中又铲除了夏侯家的夏侯玄,司马氏家族权倾全朝,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朝臣,能擅自废立皇帝。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亲自攻打司马昭,司马昭亲信贾充派成济杀害曹髦,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

随着蜀汉国力日下,263年魏国司马氏展开攻汉计划,派遣锺会、邓艾、诸葛绪等等攻汉,结果汉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后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灭亡。

曹奂及后人被封为陈留王,在晋朝受到很高的待遇,陈留王国历经4朝,经西晋,东晋,刘宋,一直传至南朝齐,国祚之长在历史上实为罕见。

军事

曹魏于曹操死前,兵力约30-45万,曹操死后,曹丕滥兵用战,兴建修房,死了不少的精兵,据当时的史书记载,兵力约13-16万,为曹魏的低落时期,到了曹叡统治,由于推动多子政策,兵力大增到40-47万,到司马家族主政后,约到60-65万,为最高峰,晋朝统治后的第23年,兵力破百万。

文化

曹魏虽然是以军力起家,但曹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于写诗,时称三曹,后世又称建安文学。即使到了后期其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如曹髦擅长诗文、绘画,被誉为才子。

经济

魏、汉、吴三国中以曹操最重视农业(用毛玠兵农合一之策),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屯田垦荒的面积最广,当时曹魏经济实力最强的原因,也与此相关。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力兴修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如233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

  • 司马懿诈病骗曹爽

    司马懿诈病骗曹爽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病重,司马懿匆匆赶到了洛阳,入见明帝。明帝拉着他的手,恳切地对他说:“我总算见到你了,死也瞑目了。我把后事都嘱托给你了,你一定要与曹爽好好[阅读]

曹魏的相关人物

  • 管辂

    管辂

    管辂(209年-256年),字公明,三国时代的人物,平原郡人,以卜筮著名。根据文献记载,管辂容貌丑,没有威仪,爱喝酒。被后世的命相家奉为管先师,时有人与朱建平并称“朱”、“管”;《称谓杂记》[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