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时间 : 2017-06-24 21:53:3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日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在华人世界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有人称其为诗人节(有些地方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华人三大节日之一,与新年、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琉球、台湾、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起源
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虽然中国的端午节常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与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不少习俗在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学者如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名称来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习俗
驱瘟疫、瘟神
挂香草以辟邪驱瘟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附于人体所致,故人们于这天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人们会在这天贴神符,以避邪驱魔。
在江浙,民众会贴锺馗像,加以祭祀。民间传说,锺馗是唐代一士人,文才武艺均备,却因貌丑,在殿试时被皇帝除名,锺馗一怒之下撞殿阶而死。后锺馗的灵魂受到玉皇大帝的嘉许,成为专门捉拿恶鬼的大神,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敬拜的镇宅真君。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锺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锺馗图样了。
在福建,闽东一带祭拜五福王爷,闽南和闽南人移居的台湾则多半祭祀各府王爷神,希望王爷神能把瘟疫带走。
在四川则会祭拜瘟祖大神,瘟祖大神乃文昌帝君化身,能扫除五瘟疾病。中国西北地区则以苻坚、白起等英雄豪杰作为端午节扫除瘟疫的祭祀对象。
驱五毒
古代人们将蛇、蝎、壁虎、蜈蚣、蟾蜍等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是大中华地区、日本关西至北陆地区、越南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互相馈赠。端午吃粽子习俗源自中国东汉,当时,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后世也象征包粽=包中(谐音),意味着考试金榜题名的好兆头。
划龙舟
在大中华地区、日本、琉球,端午节会划龙舟。划龙舟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其实东亚地区的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就以龙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越快越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瘟避邪的一种行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浓于悼念忠忱的爱国者。
悬香草
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着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现在看来,悬天中五瑞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端午节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也有些地区因应当地出产的植物而有所变化,或将香草煎药、榨汁服用。
也有把香草用作洗澡、洗头洗屁股,例如有的地方以兰草蒸煮于水中沐浴,用以辟邪,称为洗百病,所以端午节亦有“沐兰节”之称。
有些地区会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华人一般在端午节饮用,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古老传说,端午节时白素贞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白蛇原形吓死许仙的故事。
佩香囊
传统上女性会精心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缠五彩丝线
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在朝鲜半岛古代,大臣还会在丝线上串上由君主所赐的急救药玉枢丹。
相关俗语
- 吃掉端午粽,还有三日冻
- 未食五月粽,寒衣唔入栊
- 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
-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