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晋襄公巧食“神仙鸡”

时间 : 2017-09-17 11:38:4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相传,位于晋南的古太平县(今襄汾县),有一种叫神仙的地方名吃,古时候也只有在宫豪贵族的餐桌上才能见到。据考.它是由一种古老的同名药膳演变过来的。

那么,它是怎样成为富豪贵族的盘中餐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春秋时的晋襄公经常外出打猎,有一天他满载猎物而归,当他走到太平县的时候,感到腹中一阵饥饿.实际上也正是老百姓吃饭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让随从到附近去找一家饭店,先解决了肚子的问题再往回赶路。正巧前面不远处有一家饭店,虽然是个乡野小店,也总比找不到饭店强。就这样晋襄公屈身走进这家饭店,招呼店家准备饭菜。店家看见进来的食客不是一般人物,就有点慌了神,他这个小店能拿出什么好吃的呢,搞好了不用给钱也蓬壁生辉,就怕不中意反倒砸了他的锅。

正在犯难之际,聪明的店家娘一眼看见了他们放在地上的猎物,眼珠儿滴溜溜一转,便喜眉笑眼地说道:“我看就用你们的猎物准备饭菜吧。”晋襄公倒也痛快,开口便答应了,他实在是饿了,所以又催道“你们要快要好,不要耽误了寡人赶路。”

店家娘子随即在他们的猎物中挑了三两只野鸡,去到厨房三下五除二便开始劳作上了。还没用了一个时辰。店家娘子为他们端上来一个瓦盆,瓦盆上还被一块粗麻布盖得严严实实,等到她那纤纤十指将粗麻布掀去后,一盆鲜嫩香醇的野鸡汤呈现在晋襄公的面前,热气袅袅飘然,清香扑面而来,这使胃口大开的晋国国君,不由的抓起筷子就吃开了,越吃越觉味香浓郁,越吃越觉肉嫩汤鲜,不一会儿他们连肉带汤吃了个净光,吃罢。只见晋襄公早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啧啧着自言自语道“寡人今天吃的,真乃彭祖爷烹的神仙鸡啊。”神仙鸡由此而得名。

襄汾县的"神仙鸡"美食

襄汾县的"神仙鸡"美食

回宫后,晋襄公总也忘不了在乡野小店吃的神仙鸡,于是就打发人到太平县请那开小店的两口子,也好日后能常吃上神仙鸡。但是找遍了太平县,不但找不见店家两口子,连那个小店也不见了一砖一瓦,这使晋襄公越发想吃神仙鸡了。他把宫里的名庖叫到跟前,亲自给他们讲自己吃的神仙鸡是个什么样子和什么味道.让他们去做。他们虽然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但也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不过总算让这位国君吃上了神仙鸡。

不一样的是,用做这道菜肴的主料不是野鸡,而是改用了当年的白仔鸡,制作时又加入了各种中药材,成菜后体形完整,色泽淡雅,肉嫩汤鲜,香咸适中,又有益气固本之功效。晋国的君主并不独自享用神仙鸡,他经常请王公贵族来品尝,也请友邦国君来品尝,从而很快从晋宫中传到了富豪大臣的餐桌上。

这一有着悠久传统的珍馐名馔,真正流传于市井并让大众也能品尝到,那就是近代的事情了。而当今地方名厨在挖掘神仙鸡时,继承古人又不断创新,使之色、香、味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纵观今日之神仙鸡,除选用当年白条鸡为主料,还配以肉桂、陈皮、蔻仁、枸杞、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加入白胡椒、茴香、料酒、糖、精盐等等,再在鲜肉汤中蒸熟蒸透;上笼时选用上好的白麻纸,用粉浆将盆口封死,待熟后再将白麻纸起开,捞出佐料纱袋,待放凉再加入木耳、紫菜、青菜心等等,重新糊好白麻纸,上笼继续蒸透——这就是今天的地方名吃“太平神仙鸡。”

标签:晋襄公 故事:晋襄公的故事 声明:晋襄公巧食“神仙鸡”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