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朱元璋与朱升

时间 : 2017-06-11 22:57:1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这朱升是什么人呢?和朱元璋又有何关系?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朱元璋还在当初起兵反元时,就胸怀大志,有吞吐夭下的气概。他经常穿着便装,走村串乡,访求贤达,为一统天下做准备。

有一年的夏天,他带领部队路过徽州,等部队安营扎寨之后,他悄悄对谋士李善长说:“咱俩出去走走。”李善长心里明白,朱元璋又要私访贤人了。可是他们骑了大半天,晒得唇干舌燥,头昏脑胀,出去很辛苦的。如果身体累垮了,明天就走不成了。

朱元璋起义

于是他就劝朱元璋说:“主公,今日是小鬼闹判官的日子,出门不吉,我看,还是明夭再去吧。“哪知朱元璋的心情很迫切,根本不在乎地说:“常言道:‘一正压百邪’。我们都是行伍出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都毫不惧怕,怎么能怕鬼呢?走吧。"李善长见劝阻不住,只得跟着朱元璋前行。

不久,出乎他意外的是,有一户人家正在张灯结彩大办喜事。只见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朱元璋拉住李善长的手间:“你说今天是小鬼闹判官的日子,这一家怎么办起喜事来了?”李善长一时也不知何故,就打了一个圆场说:“主公,你求贤若渴,什么都不顾;人家抱孙心切,不也是顺理成章吗!”

这时,一位身穿新衣,满面红光的老大娘送客出来。朱元璋上前拜了一拜说:“大娘,我有一事向你讨教。”老大娘说:“这位客人,有话请讲。”朱元璋元冷指着喜联说;“令天是小鬼闹判官的日子,你们为什么偏偏在今天办喜事呢?难道不忌讳吗?”

老大娘听后笑着说:“不错,今天日历书上虽然不好,但实际上却是大吉大利,因为朱元璋率兵到来,带来了喜气。这里的百姓都说‘大帅到,百鬼不敢闹‘。"朱元璋一听,暗暗吃惊。行军打仗,变化多端,今天在何处,明天在哪里,连自己也不能说得准,为什么老百姓却猜得这么准呢?他继续间老大娘:“你怎么知道朱元璋今天要到?“老大娘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会知道这等大事,这是南山一个叫朱升的老先生说的。”

朱元璋想,这朱升简直就是孔明再世了,如果能把这个人请出山来,他肯定会给自己提供许多有益的计谋,这对自己统一天下是大有好处的。于是他向老大娘问了去南山怎么走,就带着李善长前行。

他们急急出了城,一路上,又见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家家户户都把多年用的蔑圈拿出来洗刷晒补。朱元璋心想:今年麦子刚黄,就这样忙起囤粮的家什,有什么用呢,难道真能派上用场不成?于是他就向一个老农询间:“老大爷,今年大丰收啦!”老大爷高兴地说:“一定是个大丰年哩,你看看那麦穗,像尾巴,沉甸甸的,‘家要富,靠余粮,国要靠余粮啊,所以我们都晒起这些东西来了。”“好主意,这是您老人家想出来的吗?”朱元璋间。老农忙说:“我哪有这本事,这是南山朱升讲的,他说太平日子就要来了。”

朱元璋想,又是朱升,看来这个朱升的确是个人物,一定得见见才好。想着,就赶马飞奔,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山脚下。

他二人登上山,来到一幢小木屋前。只见柴门掩着,门上春节时贴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字迹模糊了,但细心辩认,还勉强能够读出来:

荒衬教读,
心来子孙;
野山求贤,
志在社极。

李长善看了,摇了摇头,嘀咕道:“好大的口气。”朱元璋说;“善长,没有真本事,是不敢如此自负的。我们还是进去看看吧。”

两人弯着腰走进屋里,里面油灯如豆,两个老头儿正在下  棋。东边坐着的那位,面孔黝黑,黑胡须,一副乡村老农的打扮;西面坐着的那个,百孔白哲,长须飘拱,是个塾师的模样。

他们下棋专注,连有人进来了,都好像全无象觉。李善长急了,刚开口叫道:“先生——”白面老者指指棋盘上的一句话,李善长一看,原来是“看棋不语真君子”:他只好苦笑着看着朱元璋,朱元珠示愈他在棋盘边上的小凳子上坐下来。

过了一会儿,两位老者下完了棋,白面老者站起来,向朱元璋作了一个揖说:“读书人朱升,才疏学浅,知道大帅要来,可是谁知老友抢先一步。农家难得有个空闲,只好委屈大帅一时,希望大帅不要见怪。”朱元璋忙站起身,答礼道:“哪里,哪里,我久仰先生的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这时,黑须老者端上茶来。朱元璋呷了一口,说:“朱老先生,我长年率军东征西讨,作战不可不谓勇猛,可是不知怎么的,总是觉得成效不显,请您不吝赐教。”

朱升点头致意。这时黑须老者已经摆上饭菜,朱升拱手相邀,说:“大帅和李先生请,全是山村野味,不成敬意,请请。”

他们边吃边谈,十分投机。饭后,撤去了碗碟,朱升展纸桌上,望着朱元璋说:“大帅,我愿送您九个字、”就笔走,写了九个大字: 

高筑琦;广积旅;缓称王。

朱元璋看后,略思片刻,说;“高明!我一定铭记在心。”

这天晚上,朱元璋就住在朱升的小屋里。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娓娓而谈,直到东方发白。临走时,朱元璋一再请求朱升跟他回军营去,朱升说:“我年纪大了,有许多怪毛病,我这九个字,一字三个月,二年一季后,我才能出门,请大帅不要勉强。”朱元璋诚恳地说:“好,那么我就尊重先生的意见。二十七个月后,我定来邀请先生,到时候希望老先生不要推辞。”朱升微笑着说:“到时夭公自有安排。”

朱元璋回到军营后,就按照朱升的九字真盲办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就推翻了元朝,统一了天下并在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这时,他想起朱升,就与军师刘伯温商量,如何礼邀朱升,谁知门外送来一份案报,说:“皇上,这是徽州一位故人送给万岁的。朱元璋接到手一看,正是朱升的亲笔信。上面写道:

山村教读遇圣颜,
九字真言方得传;
如今天下归一统,
何需老儒再出山!

朱元璋读后,知道不管怎么请,朱升也是不会再出来的了,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标签:朱元璋 故事:朱元璋的故事 声明:朱元璋与朱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