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历史

唐朝时期江苏历史大事记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

4月10日,隋炀帝骁果(卫军)军发动“江都兵变”。隋炀帝第三次乘舟南下巡幸江都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 起云涌,隋王朝风雨飘摇,但隋炀帝到江都后仍每日以酒色取乐。不久,江南起义军队逼近江都,江都宫中人人自危。隋炀帝自感末日将临,曾对镜自照道:“好头 颅,谁来砍它呢!”当时江都宫中由司德戡统领的骁果军大都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在外,十分思念故乡,欲谋叛西归。司马德戡和贲郎将元礼、直合裴虔通密谋 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率众西归。618年4月10日夜,司马德戡引骁果军自玄武门入,裴虔通与元礼直入宫中搜捕,天明,隋炀帝被押至寝 殿,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达将隋炀帝缢杀。隋王朝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杀,仅隋炀帝侄孙秦王杨浩因与宇文化及交往密切,得免死,后被立为帝。隋炀帝 死后,皇后萧氏与宫人拆床板为棺,将隋炀帝草葬于寝殿西院流珠堂下。9月11日,隋江都太守陈稜求得隋炀帝灵柩,依天子礼将隋炀帝改葬于江都行宫西吴公台 下。622年9月,唐朝廷将隋炀帝移葬于雷塘(今邗江槐泗镇雷塘)。  23日,宇文化及以左武卫将军陈稜为江都太守。隋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 为帝,居别宫,以兵监守。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智及为左仆射,准备率隋官兵10余万众西归。后夺得江都船只,取道彭城水道西归长安。后宇文化及拥兵至彭 城,令裴虔通镇徐州。是月,吴兴太守沈法兴以宇文化及“弑君”之罪发精兵6万北伐,连克毗陵(今江苏常州)、丹阳,割据江南10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

6月,李渊乘隋炀帝被杀之机,逼迫隋恭帝杨侑“禅让”皇位,李渊“礼让再三”,最后接受皇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

9月,占据江淮地区的杜伏威拒绝宇文化及的委任,上表隋东都留守越王杨侗,被授为东南道大总管,封为楚王。

江南名医许胤宗出任唐散骑侍郎。许胤宗,常州义兴人(今江苏宜兴)。时关中地区多“骨蒸病”(骨结核等),得之必死,互相传染,诸医无能医治者,惟他擅治。

618~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门徒四大贤人来唐朝传教: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

唐代,江苏宜兴开始使用匣钵烧制青瓷产品。太湖地区开始使用“江东曲辕犁”。徐州、淮阴地区广泛使用“辘轳”。 句容县北铜冶山铜矿,采铸颇盛。江宁县铜井铜矿被开采利用。丹徒县巢凤山一带铁矿被开采利用。苏州西部阳山高岭土被开采利用,称为“白石脂”,用作化妆 品,并被列为宫廷贡品。

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5月27日,隋江都太守陈稜以江都降唐,唐以陈稜为扬州总管。

10月,隋吴兴太守沈法兴攻克毗陵,自称梁王,建都毗陵,改元延康,设置百官。同时,李子通先后占据海陵(今江 苏泰州)、江都,赶走陈稜,并在江都即帝位,国号吴,改元明政。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乐伯通率众万余降李子通。  24日,盘踞江淮一带的杜伏威率 部降唐,唐朝廷任命其为淮南安抚大使兼和州总管。

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

7月5日,唐朝廷以杜伏威总管江淮以南军事行动,以其为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封吴王,赐 姓李;以辅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封为舒国公。杜伏威所据丹阳(今南京地区)改名归化。  624年,因辅公祏起兵反唐,杜伏威受牵连被毒死于长安,其妻子皆 籍没。次年,归化改称金陵。  63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杜伏威平反昭雪,恢复其官爵并以公礼将其重新安葬,金陵复名归化。

李子通渡江进攻沈法兴,沈法兴兵败逃往吴郡(今江苏苏州地区),李子通攻取京口(今江苏镇江)。杜伏威派军队渡 江,进攻李子通部,攻克丹阳,双方军队大战于溧水,李子通军大败,所据地盘尽归杜伏威所有,杜伏威迁居丹阳郡(治所今江苏南京)。李子通败后,率残部逃往 吴郡(今苏州)。李子通在吴郡击败沈法兴军,沈法兴投水而死,李子通军势复振,迁居余杭(今浙江杭州)。

改隋江都郡为兖州,改海陵县为吴陵,置吴州。将隋时并入延陵县的丹徒县境复置丹徒县,并重置润州于丹徒县。在句 容县置茅州,辖句容、延陵2县。624年,废茅州,延陵、句容县改隶润州。625年,延陵西的金山县并入延陵县,其县境包括原延陵县境和今金坛市境。 688年,原并入的金山县境分置金坛县。

淮南建吕四(属今江苏启东)盐场。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7月23日,海州(今连云港)臧君相以所据五州归附唐朝,被委任为海州总管。

置苏州和徐州总管府,任瓌担任徐州总管,下辖徐、邳、泗等6州。

初行“开元通宝”钱,由书法家欧阳询撰书,文回环可读。第10钱重1两,“钱”自此成为重量单位。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

8月19日,杜伏威为保持其在南方的地盘,让辅公祏留守丹阳(今南京),令其心腹王雄诞担任副手,以防辅公祏变乱。杜伏威入朝唐都长安,被拜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留任唐朝廷,礼遇甚厚。

以润州曲阿县置简州。

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置)、新乐(新置)、曲阳(新置)、沭阳、厚丘 (新置)、怀仁、利城(新置)8县,涟州辖涟水、金城(分涟水县置)2县,环州辖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东楚州辖山阳、安宜、盐城3县,共计17 县。627年,罢废海州都督府。

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9月8日,淮南道行台左仆射辅公祏起兵反唐,缢杀王雄诞,称帝于丹阳,国号宋,筑宫室,设置百官。时辅公祏遣大将驻守战略要地,准备抵御唐朝官军进攻。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4月,为平定江南叛乱,唐朝分兵几路会攻辅公祏。  21日,赵郡王李孝恭攻克丹阳。在唐军强大攻势下,辅公祏兵败被俘,押至丹阳枭首。唐军完全控制江南地区,巩固了唐朝在江淮地区的统治地位。

李孝恭任东南道行台左仆射,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不久废东南道行台,设立扬州大都督府,以李孝恭为扬州大都督,以李靖为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大都督之官自李孝恭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之官自李靖始。置苏州总管府。626年,罢废除苏州总管府。

并淮阴县入山阳县。

唐朝廷以均田制为基础推行租庸调法,据户籍计口授田。男女始生为黄,4岁为小,16岁为中,20岁为丁,60岁 为老。每3年一造户籍。丁及中男18岁以上授田1顷,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80亩为口分田,死后还官。老男、残疾者授田40亩,寡妻妾授田30 亩,若为户主者再增20亩永业田。有封爵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吏可授永业田500亩至1000亩。因战功受勋者,按勋级授田60亩至3000亩。各级官吏有职 分田2顷至12顷,以为薪俸。各级官府有公廨田1顷至26顷,以为办公费。按丁征赋役,每丁每年向政府交纳粟2石,称为“租”;交纳绢或其他丝织品2丈, 绵3两,或交纳布2丈5尺、麻3斤,称为“调”;丁男每年服徭役二旬,如不服役,每日折纳绢3尺或3尺7寸5分,称“庸”。额外加役,15日免调,30日 租调全免。遇灾损4成以上免租,损6成以上免租调,损7成以上赋役全免。租庸调自唐高宗永徽以后,一些官僚、富豪兼并土地,隐瞒田地数目,将大量税赋转嫁 到贫民之家。百姓不胜负担,多弃地逃亡。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逐渐混乱,江淮地区在唐王朝的经济地位日显重要。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日益依赖于江淮 地区财赋。唐理财家第五琦(729~799)曾对唐玄宗说:“今方用兵,财赋为急,财赋所产,江淮居多。”此后,唐朝人多次指出:“赋取所资,漕挽所出, 军国大计,仰于江淮。”正如韩愈所言:“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尉迟敬德开凿并治理徐州东南有“南北之险”之称的徐州洪和吕梁洪。

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

改蒋州为扬州,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并增辖盱眙县,废除海州曲阳、厚丘等6县。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1月,扬州大都督襄邑王李神符自丹阳(今江苏南京,时为丹阳郡治)徙州府及居民于江都。

将设于石头城的行政机构州治“扬州”迁往江都,改邗州为扬州,并置大都督府,辖扬州、和州、滁州、楚州、舒州、庐州、寿州等7州,自此,广陵地区始专有“扬州”之称。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朝廷分天下为10道,今江苏淮北地区属当时河南道,淮南地区属淮南道,江南地区属江南道。733年,天下10道又分为15道。

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

2月,越王泰任扬州大都督,杨恭仁任扬州大都督长史。

秋,徐州、苏州一带水灾。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

秋,泗州、沂州、徐州等州县大水。

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

经学家、文字学家陆德明卒。陆德明(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著有《经典释文》,为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总汇,是研究隋唐以前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的重要资料。

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

春,徐圆郎叛军陷泗州,不久为唐将徐世勣所败,徐圆郎被俘。

名僧灌顶卒。灌顶(561~632),俗姓吴,字法云,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号“章安大师”,讲说《妙法莲华经》,天台宗由于灌顶的弘扬而更加盛行,后被天台宗尊为“五祖”,著有《观心论疏》、《涅槃经疏》等。

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

原蒲州刺史李袭誉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海州建众香寺,后改称中兴寺,再改龙兴寺。

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

3月4日,唐朝廷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等巡视四方,了解各地民俗风情。经巡访,李袭誉以江都风俗好商贾,不事农业,引雷陂水,筑勾城塘,浇灌田地800余顷,引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民多归本,颇获其利。

江淮大水。

改徐州总管府为都督府。643年,罢徐州都督府。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

3月16日,降扬州大都督府为都督府,辖扬州、滁州、常州、润州、和州、宣州、歙州等7个州,以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遥领扬州都督,并不到任。

徐王李元礼出任徐州都督。

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唐江王李元祥授为苏州刺史,赐实封800户。

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秋,徐州大水灾。

日本遣多治比安江来扬州采购香药。

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霍王李元轨出任徐州刺史。

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唐高僧道宣撰成《续高僧传》30卷。此书继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而作,故名《续高僧传》。在体例上,与慧皎之书 大略相同,不过将经师、唱导两科合而为一,新增护法一科,总数仍为10科;每一科之后有一段论述。相对于慧皎所著,《续高僧传》著于统一之时,搜罗广泛, 材料更丰富详实,故能在佛教史上特负盛名。道宣(596~667)唐代僧人,丹徒人,佛教律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15岁入长安日严寺依智頵律师 受业,16岁落发。20岁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之学律10年,听其讲《四分律》40遍,奠定其律学基础。624年从智頵入居崇义寺,同年往 终南山居仿掌谷习定,同时整理他10余年学律心得。626年,撰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3卷(今作12卷),阐发他律学开宗的见解。627年撰《四分 律拾昆尽可尼义钞》3卷(今作6卷)。667年,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他所制仪规为诸州大德20余人授具足戒。他平生精持戒律,盛名远播西域。 唐、宋二代,分别追加谥号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其学说风靡唐时佛教界,后代佛教律家都以他的著作为标准。由于他主张四分圆融三学,并以大乘三聚净戒为律学 的归宿,适应大乘佛教兴盛的机运,故南山一宗得以盛行流传。中国僧尼至今仍以道宣律学为行持楷则。一生著作甚丰,除《续高僧传》30卷外,尚有《释迦方 志》2卷、《集古今佛道论衡》4卷、《大唐内典录》10卷、《广弘明集》30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一名《东夏三宝感通记》)3卷、《释迦氏谱》(一 名《释迦略谱》)1卷等。

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9月,长孙无忌领扬州都督,长孙操为扬州长史。  唐朝廷征发江南十二州民工造大船数百艘,准备进攻高丽(今朝鲜)。

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4月17日,隋炀帝皇后萧氏死,其灵柩被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徐州大水灾。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湖州刺史窦怀恪调任扬州长史。

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常州大雨成灾。

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滕王李元婴担任苏州刺史,次年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11月,睦州(今安徽建德一带)女陈硕真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唐,自称“文佳皇帝”。唐朝廷诏令扬州长史房仁裕发兵围剿。27日,房仁裕军配合其他唐军,合击陈硕真叛军,俘获陈硕真、章叔胤,并将其斩首。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楚州瘟疫流行。

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

禅宗头派创始人、唐名僧法融卒。法融俗姓韦,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县)人,相传他曾得四祖道信传授的禅法,但 因当时道信已将衣钵传与五祖弘忍,故在南京西南牛头山幽栖寺潜修禅法,顿悟法门,另创禅宗牛头派,因在牛头山幽栖寺传,故世称其禅派牛头宗为禅宗别宗,著 有《心铭》。此外,常州天宁寺也为法融禅师所创。唐贞观、永徽年间,法融常来此募化斋粮,爱常州环境清幽,便“筑室十余楹”以供往来栖身,为天宁寺开创了 基业。

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

10月18日,崇贤馆直学士李善给唐朝廷上《文选注》表。《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萧衍 长子萧统编著,作为皇太子萧统(501~531)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故后人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隋唐时,《文选》成为当时人们学习诗赋 的范本,最早研究《文选》的知名学者是隋代萧该,隋﹑唐间有曹宪,现存最早的﹑影响最大的著作是李善的《文选注》,该书是《文选》学史上的权威著作,“唐 人尚《文选》学,李善注《文选》最善”。李善(约630~689),扬州江都人。初师曹宪学《文选》,累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 潞王府记室参军、泾城令等职。后以讲授《文选》为业,从其学者甚多,号“文选学”。李善学识渊博,号“书簏”,所注《文选》,用力至勤,引书近1700 种,前后数易其稿,语源及典故之注释,极为详尽。该书除大量引用古代小学典籍,足供辑佚、考异之用,为《文选》中文字所作的音释,也是汉语史上的瑰宝。李 善在《文选》学上的成就超过同时代人,成为《文选》学史上的集大成者。

长孙祥任常州刺史。

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

8月,常州刺史长孙祥因与长孙无忌私通信函为唐朝廷以谋反罪绞杀。

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

8月,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被降职为润州刺史。

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

8月,唐朝廷诏令,征调海州等4州作战水兵7000人赴津。

10月18日,幽州都督、沛王李贤出任扬州都督。

齐州刺史薛宝积任润州刺史。

西域僧人僧伽大师至泗州传经布道,并建成普照王寺。708年,僧伽应召入长安,两年后圆寂,享年83岁。唐中宗 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州临淮起塔供养,奉其为“泗州大圣”。后寺塔毁于火,僧伽肉身受损,后火化,始有舍利。2003年11月28日,“泗州大圣”舍利于 江阴市青阳镇悟空寺塔基遗址中被发现。考古工作者在塔基地宫内发掘出土一石函,函内有影青瓷钵,钵内横置着一个影青点彩净瓶。净瓶内发现数十枚舍利。这些 舍利五彩斑斓,圆润晶莹,以白色为主。经专家对石函上的铭文考证,认定其为“泗州大圣”舍利。

662年(唐高宗龙朔二年)

北方突厥族侵犯唐朝边境,扬州江都人来济率兵抵抗,“陷阵而死”。来济(610~662),隋朝名将来护儿之 子,宇文化及之难,阖门遇害,独来济得以脱险。擢进士后,为通事舍人、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唐永徽年间,历官同中书 门下三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后因上疏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台州刺史,又徙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刺史。来济著有文集30卷和《新唐书志》传于 世。

扬州都督府复升为大都督府。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

1月30日,唐朝廷以扬州为大都督府,以沛王李贤为扬州大都督、薛宝积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句容县令杨延嘉利用南梁旧堤开凿绛岩湖,以灌溉农田。后废。777年,句容县令王昕重新整治绛岩湖,周百里为塘,设闸门,立二斗门以节旱,开田万顷,百姓深得其利。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

佛教史学家、僧道宣卒。道宣俗姓钱,润州丹徒人,创律宗南山宗。他学识渊博,撰有《续高僧传》、《广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等,保存了大量史料,对研究唐以前佛教史及中国思想文化史很有价值。

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

江淮大旱。

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

5月,因反抗唐朝军队,高丽38200余户民众被迁至地广人稀的江淮间地区。

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

李孝逸任常州刺史。咸亨中,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

9月,徐州水灾,百余民户被淹。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

是年,废江宁县,置上元县,隶润州。

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

676~678年(唐仪凤年间),江淮濒江地区民以私铸为业,唐朝廷诏令巡江官员严加督捕,搜查铸钱原料铜、 锡、镴(锡和铅的合金,俗称焊锡),超过百斤者,皆没收入官府,但仍屡禁不绝。武则天时江淮地区私铸之风更盛,一些盗铸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 涛险峻,人迹罕到,州县莫能禁约”。

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

1月,徐州刺史、密王李元晓病卒。

679年(唐高宗调露元年)

曹王李明任苏州刺史。次年,武则天以“坐与庶人贤通谍”为由,将其降封零陵王,徙于黔州(治今四川彭水,辖彭水、黔江等县地)。

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

前衡州刺史李敬玄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次年病卒于任上。

684年(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1月21日,派遣右千牛将军郭齐宗镇守扬州大都督府。同年,李思文为润州刺史,陈敬之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4月29日,唐朝廷改毕王李上金为泽王,授任苏州刺史。

10月,以徐敬业(唐初名将李勣之孙)为首的一批贬职官僚贵族不满武则天的“临朝称制”,于扬州起兵反抗武周。 徐敬业开三府(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自称扬州司马、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组织囚犯、工匠、役丁数百人占领扬州,发布了“讨武曌檄”,要 求拥立庐陵王,匡复唐宗室。不到10天,反叛队伍扩大到10余万人。楚州司马李崇福以山阳、安宜、盐城3县归顺徐敬业。不久,徐敬业率兵渡江南下,攻取润 州(今江苏镇江)等地。徐敬业起兵后,武则天剥夺其赐姓,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统兵镇压。李孝逸大军逼近扬州后,徐敬业还兵江北。12月 24日,两军在高邮之下阿溪大战,最后唐军借助风势,发动火攻,大败徐军,徐军7000多人被杀,淹死者则不计其数。唐将李孝逸乘势率军进驻江都。徐敬业 见大势已去,携妻子逃往润州。29日,徐敬业逃至海陵(今江苏泰州)境内遗山(大约在今江苏扬中一带)江面,遭遇大风暴,船不能前进,为部将所杀。不久, 徐敬业反叛同党也相继被捕。徐敬业反叛前后仅两个多月时间即以失败而告终。

688年(唐武则天垂拱四年)

分延陵置金坛县,属润州。

狄仁杰奏毁吴、楚民间“淫祠”1700余所。

为便于漕粮和淮盐的运输,唐朝廷拨资开凿从泗州、涟水经海州至密州的漕河,又称“官河”(现称盐河)。该河全长130里,阔8丈。官河开成后,淮北盐运大兴。

692年(唐武则天如意元年)

江淮大旱,饥荒严重,地方政府禁止百姓捕捞虾,百姓饿死无数。

694年(唐武则天延载元年)

5月8日,常州地震。

695年(唐武则天证圣元年)

楚州宝应县开凿白水塘。

696年(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9月,徐州发生大水灾,庄稼受淹,农作物歉收。

697年(唐武则天神功元年)

殿中监、安平王武攸绪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698年(唐武则天圣历元年)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武攸绪弃官隐居嵩山,张潜继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00年(唐武则天久视元年)

是年,阆州刺史于知微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01年(唐武则天大足元年)

8月12日,扬州、楚州、常州、润州、苏州等州县地震。

702年(唐武则天长安二年)

于知微转任常州刺史,苏瓌代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徐有功卒。徐有功(641~702)唐泗州涟水人,曾举为明经,不久转任蒲州司法参军,封为“东管男”。他长期担任唐朝廷刑官,官至司刑丞,执法如山,曾与武则天当面争辩,多次抵制酷吏周兴、来俊臣,昭雪平反冤狱无数。

始置武举,每年准明经、进士例举送。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简射,又有马枪、翘关(类似举重)、身材之选。中第者以乡饮酒礼送兵部。

704年(唐武则天长安四年)

9月4日,韦安石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

胡元礼任苏州刺史,中书舍人毕构任润州刺史。

707年(唐中宗景龙元年)

9月,苏州刺史胡元礼调任越州都督。

崔日用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姚彝任海州刺史。

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

3月11日,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任楚州刺史。

姚崇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道按察使。姚崇在扬州政条简肃,有惠政,吏民为他立有《颂德碑》。

712年(唐睿宗太极元年)

唐朝廷诏令开直河,自盱眙圣人山东北,凿破黄土冈,下接衡阳河以通扬州,然终未开通。

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

刘知柔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道按察使,王美畅任润州刺史。

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

3月,王志愔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道按察使。崔日用调任常州刺史。  是月,扬州江都、润州曲阿、江宁、常州晋陵、苏州吴县升为望县。

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

李杰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楚州开元寺建成。

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

狄光嗣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东海县令元暧筑县东南捍海堰,西南接苍梧山,东北至巨平山,长39里。外捍海潮,内贮山水,以利灌溉。726年,海州刺史杜令昭筑永安堰,北接山,南环郭,以捍海潮。

唐《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石碑刻成。郁林观建于隋开皇年间,719年崔惟怦出任海州司马。其间,他与东海县令 元暧及其僚佐等人同游郁林观东岩壁,访郁林观道仙,登狮子岩,观赏壁立的山岩。事后,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描绘了郁林观的自然风 光,并勒石以志之。其碑书刻为唐隶,疏密均匀,遒劲飘逸,富有汉碑的特色,镌刻者刀法精湛,丝毫不苟。这块石碑千百年来为书坛所重,宋代金石家赵明诚、李 清照夫妇将其收入《金石录·今存碑目》。如今历经1500余年的岁月沧桑,郁林观早已难觅踪影,而这块碑刻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字迹依然清楚。碑文刻在 一块平整的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书、刻者无款,计390字,分21行,每行17字,字径3吋。该碑现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现代文豪叶圣 陶先生为之题“唐隶宋篆”四字镌石于此以颂之。

720年(唐玄宗开元八年)

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广陵诗人张若虚病逝。张若虚,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人,曾 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时,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师,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2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一洗宫体诗的 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病逝。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酷爱历史,20岁考中进 士,曾任唐朝廷左史兼修国史。他居官不忘修史,著述可考者达14种之多。他以毕生精力,对唐以前的全部史书进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 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全书分为内外两篇,共20卷。刘知几以为,史家须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著史应直笔,“不掩恶,不虚美”,这 些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颇具影响。

722年(唐玄宗开元十年)

唐朝廷户部制定两淮放盐手续,政府由晒盐亭户收盐,悉储于廪,而后就场招商,商人在场照定价缴款之后,即可自由运销,听其竞价以售。

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11月15日,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李邕创作并书写《楚州淮阴娑罗树碑文》,此为唐代书法名作。李邕 (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李善之子,曾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747年,李邕被酷吏所杀。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 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如其分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尤擅以行楷写碑,其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对后世产生了较 大影响。宋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习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程行谌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春,唐代大诗人李白告别金陵来到扬州。其云:“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这一方面体现了李白豪爽侠义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唐代扬州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唐天宝初年,入长安,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 聘为幕僚。李璘起兵反叛事败后,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途中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不久病卒。传世有《李太白集》。

海潮暴涨,漂溺百姓无数。润州大风暴,瓜洲被淹。

海州刺史杜令昭为抵御海潮,修筑防护海岸——永安堤。

陆象先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暮春三月,离开扬州不久的李白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然东游广陵,欣然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既有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意,又饱含对繁华扬州的深切怀念。

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韦心虚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唐朝廷行漕粮转运之法,江淮漕船至洛阳仓后即返。

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3月,唐朝廷设置十道采访处置使,淮南采访处置使治所设于扬州,韦心虚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任淮南采访处置使。刘晸为润州刺史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9月15日,侍中裴耀卿调任江淮转运使。裴在任3年,凡运盐700多万石,省脚钱30万,并在扬州设转运院,专门运销南通、泰州等沿海灶场之盐。

李尚隐、张宥先后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采访处置使。常州刺史李少康调任徐州刺史。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常州人萧颖士乙亥科状元及第:廷试一甲一名进士,对策第一。萧颖士(约717~760),字茂挺,梁武帝萧衍八 世孙,中状元时年仅19岁。萧颖士中状元后,名扬天下,官至河南府参军。安史乱起,托疾走山南,后客死汝南。萧颖士是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时有“萧夫子”之称。他主张文学应注重其政治教化和思想启迪作用,反对一味追求文体的绮丽辞藻。

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冬,润州刺史齐澣开伊娄河,自扬州瓜洲浦至扬子桥,计25里。同时,他还主持设计了斗门船闸,成为江北运河最早的门式过船建筑物。齐澣开河后,又建伊娄埭,方便漕运和来往商旅。

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润州刺史齐瀚以舟行绕仪征,且多风涛,于扬子镇以南至长江开伊娄河,邗沟仍由瓜洲入江,并设斗门调节水位。唐、宋时期,在邗沟、江南运河上兴建不少堰堤、复闸、澳闸等通航设施,曾于常州与运河立交处建有地下涵洞,导水穿运河入江。

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张均调任苏州刺史。

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7月,吴从令为苏州刺史。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3月,唐朝廷改全国各州为郡,刺史改称太守。扬州改为广陵郡,依旧设立大都督府,楚州改为淮阴郡,润州改为丹阳郡,常州改为晋陵郡,苏州改为吴郡,徐州改为彭城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4月,唐长安令韦坚为陕郡太守兼任江淮租庸转运使。刘徽以吴郡太守兼江东采访处置使。

唐朝廷诏征天下贤良方正之士,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萧立获射策第一,授为廷尉评、殿中侍御史、文学政事。

书法家张旭开元、天宝间在世。张旭字伯高,吴人,最工草书,尤擅狂草,逸势奇状,对后世草书影响颇大,怀素继承、发展其草法,亦精楷书。传世有正书碑刻《郎官石记》、草书《古诗四帖》等。

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

李憕任广陵长史,卢奂任晋陵太守。

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

扬州制作的铜镜被唐朝廷列为重要贡品。唐代,扬州铸造的铜镜十分精致,驰名全国。唐中宗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 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上贡皇帝的铜镜由工匠特意加工,有“方丈镜”、“江心镜”、“百炼镜”等,特别是在江中所造的“江心 镜”,有60~70炼至100炼。唐代扬州制镜工匠专于每年五月五日午时在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又称“天子镜”。扬州上贡铜镜,以唐开元、天 宝年间最盛。

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

10月28日(九月癸未),唐朝廷以御史中丞杨慎矜代韦坚出任江淮租庸转运使,王翼任广陵长史。

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

8月,卢翘继任广陵长史,赵居贞任吴郡太守。

刘同升以晋陵太守兼任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74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

林洋任丹阳太守。

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

广陵“大风驾海潮,沈(沉)江船数千艘”,一场大风吹翻了停泊在扬州码头的数千艘船只,唐代扬州之繁华由此可见 一斑。运河是唐代江南通往京都的惟一水道,而唐代驿路又基本上沿着重要河流双线并行。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也就成为当时南北交通和运输的中心。天宝 年间,由扬州中转“每岁水陆米二百五十万石入关”,占全国稻米赋税的半数。扬州临江濒海,盛产海盐,唐刘晏改革盐法后,这里又成为海盐的集散地,每年扬州 交纳的盐税高达600万缗,成为唐王朝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时云集扬州的商贾,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许多来自海外各国的。唐肃宗朝 (756~761),设于扬州的盐铁转运使置“四场”、“十监”、“十三院”,大多在江淮境内,尤以扬州为多。盛唐时,扬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时有“扬 一益(益州,今四川成都)二”美誉。随着经济的繁荣,唐代扬州城不断扩建,唐扬州城包括子城(亦称衙城,官府衙门所在)和罗城(亦称大城,为民居和商业 区)两部分,城周20公里。

以藤原清河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220余人由海上抵达广陵。

天宝后期,唐朝廷高薪招募工匠铸造钱币,全国有铸钱官炉99座,其中扬州、润州各置炉10座铸钱。

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江淮多劣钱,贵戚大商用良钱1文换劣钱5文,运长安牟利。唐朝廷严令禁用劣质钱,限期调换。

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

年初,应日本僧人之邀,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年底抵达日本。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日 本律宗的创始人,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阳人。他率弟子数十人,历时21年,历经千辛万苦,先后6次东渡日本,最后成功登陆,在日本弘扬佛法,由此佛教律宗 开始传入日本。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书画等文化艺术传播到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763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这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8年的战乱给全国人口最密集的中原 地区带来惨重的破坏。北方百姓纷纷逃亡到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一时出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大迁徙景象。随着户口的增殖,唐政府为了加强 控制和税赋征收,江南地区不断增设郡县。唐至德时,一度升润州江宁县为江宁郡,除因其地位重要外,人口增加亦是一个主要原因。大历间,由于户口增加,经济 发展,润州刺史萧定和常州刺史萧复先后被评为天下理行第一。845年,常州升为望州。苏州也是一个重要的移民聚居地,南迁人口占当时苏州治所吴县编户的三 分之一。天宝时,苏州人户76000左右,其中移民就有2万多户,故时人云:“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常州,安史之乱后户口也有一定的 增长。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

唐代许嵩撰《建康实录》。许嵩,唐瀛州高阳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唐玄宗至唐肃宗时期。《建康实录》是一部 编年纪事体史籍,全书20卷、46万字,至今传世。该书记述了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400余年史事。采摭繁富,史料多出正史之外,保存了许多稀 见的地方史志资料,弥足珍贵,对研究魏晋北朝历史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通行版本有张忱石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孟昭 庚、孙述圻等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两种。

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1月19日,唐永王李璘起兵反叛,率兵自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下,进攻广陵郡和吴郡,企图占领金陵,割据 江南。为平定永王叛乱,唐朝廷置淮南节度使,以谏议大夫高适为淮南节度使,领广陵12郡,治广陵。高适(700~765年)字达夫,渤海县(今河北景县) 人,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3月14日,唐军大败永王叛军,永王李璘被擒杀,至此,李璘企图割据江东的叛乱被平息,江淮漕运得以畅通,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得以稳定的发展。

5月29日,刘汇任丹阳太守兼防御使。

8月27日,崔涣任江东采访防御使兼余杭太守。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

全国复改郡为州,广陵郡改称扬州,大都督府名称不变。设置盐城监,以管理楚州境内盐务。东海郡复改称海州。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1月9日,唐朝廷设置浙江西道节度使,辖苏州、润州等10州,以昇州刺史黄裳任节度使。  15日,设置浙江东道节度使,以李峘持节都统淮南、江南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同时,以邓景山任淮南节度,改江宁郡为昇州。

6月29日,颜真卿任昇州(今江苏南京市)刺史。

唐朝在昇州设置江宁军,润州设置丹阳军,苏州设置长洲军。

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高元度等99人航海至广陵登陆。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2月10日,侯令仪任昇州刺史,同时兼任浙江西道节度使和江宁军使。韦之晋任苏州刺史。

12月至次年3月,刘展叛乱,唐朝派兵平叛。刘展原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兼淮西节度副使,自恃握有重兵,刚 愎自用。为除掉刘展,唐肃宗接受淮西镇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建议:假借征调刘展任江淮都统为名,乘其赴任之际,将刘展杀掉。岂料,刘展暗中早有防备。当 他接到江淮都统印节后,即以江淮都统下达公文联络江淮三道旧部,作为心腹羽翼。一切就序后,刘展带领亲兵7000多人至广陵赴任。邢延恩见谋杀刘展阴谋落 空,连忙赶到广陵,与原江淮都统李峘和淮南东节度使邓景山等密谋对策,声称刘展反叛,将讨檄刘展的文告传送所属各州县。与此同时,刘展也以其道还治其身, 在江淮地区发布檄文说李峘反唐谋乱。一时,所属各州、县,不知所从。交战初期,刘展叛军连陷广陵、楚州、润州、昇州等地。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

1月,任城(今山东济宁)的平卢都知兵马使田神功在都梁山(今江苏盱眙县境)大败刘展。田神功经楚州占领广陵,纵军大掠,百姓惨遭荼毒,“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

3月初,唐军与刘展大战于江南,刘展各部被剿,刘展被斩,余党皆平。

3月18日,太子詹事崔圆任淮南节度使。

7月,田神功因讨伐刘展叛乱有功,被唐朝廷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调任徐州刺史。

8月,李藏用任浙西节度副使。

10月,江淮地区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相食”的悲惨景象。

11月,李藏用被属下高干所杀,江淮都统崔圆代李藏用任楚州刺史。

废除昇州,改江宁为上元县。并将句容重新隶属润州,当涂、溧水隶属宣州。

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

2~3月,唐租庸使元载以江淮地区虽遭兵荒,但百姓仍较它道富有,“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 而征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谓之白著。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一 时,老百姓怨声载道,许多人“聚山泽为群盗”,地方政府不能制止。

韦损任常州刺史,韦元甫任润州刺史。

江淮瘟疫流行,死者十之七八。

楚州刺史崔侁向唐肃宗献安宜县僧尼所得13件珍宝,是年唐朝廷改年号为宝应,升楚州为上州,县为望县,改县名安宜为宝应。楚州刺史及进宝官,皆有超擢。

为避代宗李豫名讳,宿预县改名为宿迁县。

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宜兴正式设立贡焙,专门生产贡茶。唐中期,茶圣陆羽游历江南,举阳羡茶入贡,唐朝廷始在宜兴设茶舍采办阳羡茶。陆羽在《茶经》中记叙了今江苏地区产茶叶的地方有宜兴、江宁、苏州吴县等地。

润州刺史韦元甫调任苏州刺史兼浙江西道观察使。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

3月,唐将李光弼为保证江淮运河的正常运输,率兵驻守徐州。8月6日,李光弼卒于徐州。

4月17日,刘晏任江淮转运使。

萧直调任润州刺史。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12月,常州刺史韦损调任润州刺史。任上,韦损率民开挖、疏浚练塘废堰,以浇灌丹阳、金坛、延陵的农田,受益百姓刻石赞颂其造福于民。

江淮转运使刘晏主持漕运,将运道改由泗水入淮,改革漕政,实行纲运,将江南漕粮集中扬州,再组织船只北运,每年 北运粮食50~100余万石。“江船达扬州入淮,汴船自清口达河阴”。并在清口、泗州等地“列置巡院”,一方面向商贾收税,另一方面向他们提供销售市场和 市场信息。

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779年(唐代宗大历年间),盐铁转运使刘晏在扬州设造船工场10个,造船2000余艘,最大的达到600余吨。鉴真大师6次东渡日本时,所用百吨以上大海船,其中3次均在扬州新河赶造。

大历年间,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组织民夫修筑捍海堰,北起阜宁沟墩,南抵海陵(今江苏大丰刘庄附近),全长140余里,名“常丰堰”。其间,他还主持屯垦射阳湖。

大历年间,唐代诗人张继为盐铁判官,押送漕船,途经苏州西郊枫桥,触景生情,写下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

秋,淮南、浙西发生水灾。

工部侍郎李栖筠任常州刺史,疏浚沟渠,灌溉农田。为民除害,剿灭盗匪。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

2月,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韦元甫升任尚书右丞。

4月,常州刺史李栖筠调任苏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7月16日,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赵国公崔圆病逝。

8月5日,唐朝廷调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韦元甫任淮南节度观察等使,萧复任常州刺史。

叛将、平卢司马许杲自北至楚州大掠,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和楚州刺史张万福派兵围讨。未及淮阴,许杲被部将康自劝驱逐。康自劝沿淮东下,纵兵劫掠。最后,康自劝部被张万福全部围歼,康自劝被斩杀。

射阳湖、洪泽湖并置官屯,洪泽湖之名始见。

768~824年,徐濠泗节度使张建封大力倡导马球运动。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作有《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张建封和有《酬韩校书愈打球歌》,二诗对徐州地区马球运动进行了生动描述。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唐朝廷以淮南州、县遭遇灾害,减免淮南地区部分税赋。

771年(唐代宗大历六年)

浙西道观察使治所迁至宣州,罢领昇州。以浙西道观察使李栖筠任御史大夫。

樊晃调任润州刺史。

瓜洲原悬属润州,改属扬州,润、扬二州以江为界,商旅称便。

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

3月11日,以兵部侍郎李涵为苏州刺史兼浙江西道观察使。

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

11月12日,浙江东道观察使陈少游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淮南节度使。

774年(唐代宗大历九年)

7月10日,唐代宗诏令全国,居安思危,加强战备,保证战时物资供应。每道每年均需备有防秋兵马,淮南4000人,浙西3000人。为节省往来路费开支,每道根据分配的防秋人数,以每人钱20贯计算,统一折成钱两上交。

寄居苏州多年的杨凭甲寅科状元及第。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杨凭早年丧父,唐安 史之乱时随母移居苏州,状元及第时已在苏州定居近20年。历官起居舍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侍郎、监察御史、京兆尹、太子詹事等职。为人重交游,尚 气节,讲信用。杨凭性情孤傲,恃才凌人,但才干过人,时有政绩,尤善文章,《全唐诗》有存诗1卷。其弟杨凝,字懋功,778年戊午科状元及第。后任司封员 外郎、右司郎中、宣武节度判官、亳州刺史、兵部郎中等职,在治理水患方面颇有政绩。因病于803年初死于兵部郎中任上。杨凝能文善诗,有文集20卷,今 《全唐诗》仅存其诗1卷。杨凌也于大历年间进士及第,时人将杨凭、杨凝、杨凌称为“三杨”。

777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3月,润州的丹徒县、常州的武进县、无锡升为望县。

5月,常州刺史独孤及死,萧复继任常州刺史。李洧任徐州刺史。

8月16日,废除润州丹阳军、苏州长洲军。

日本第十五次遣唐使550余人由海路抵达广陵,扬州诸寺院僧尼始知东渡日本高僧鉴真已于763年在日本圆寂。扬州佛教僧侣集龙兴寺设大斋会,面东举丧3日。

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

4月,浙西留后李道昌出任苏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

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8~9月,唐代宗诏令全国:禁止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史与民众争利。广陵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八方货物云集,一些节度观察使为了牟取私利,借军用名义,在此开设店铺。唐朝廷首先废除了地方官员在扬州的商业设施。

12月23日,晋州刺史韩滉调任苏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原浙西观察使李道昌因无能被免职。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5月7日,金部郎中杜佑代理江淮水陆转运使之职。

8月初,为打击私盐的泛滥、保证了居民食盐的正常供应,同时增加国家的税收,刘晏实行了食盐国家专营法,使官民均能受益。这一法令的施行,对于产盐的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前每年江淮盐业利润不过40万缗,榷盐法后,利润很快增至600余万缗。

780~804年,楚州有营田,由宰相遥领,而由刺史专其利,俸禄及其他收入每年百余万,有田官数百,田户3000,供刺史驱使。薛珏出任楚州刺史后,尽行革除,使官府租税收入大增。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6月28日,浙江东、西道观察使,苏州刺史韩滉调任润州刺史兼浙东、西节度使。

12月14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派兵攻击海州,迫使海州叛将王涉投降。  16日,淄青镇节度使李纳起兵反唐,派军进攻徐州。叛军败走后,江、淮漕运始通。

盱眙县改隶泗州。

沈既济创作传奇《任氏传》。沈既济(750~800),唐代文学家、史学家,苏州人,博通经学,曾任唐左拾遗和史馆修撰。有文史才,撰有传奇作品《枕中记》、《任氏传》和《建中实录》10卷。

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

5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上奏皇帝,要求将本道税赋每千增加200钱。

6月19日,唐朝廷诏令全国,要求各道都要像淮南道一样,税每千增加200钱,盐每斗增加100钱。

10月,唐朝廷诏令于长安、洛阳、苏州、扬州等地设立常平仓,储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品。当货少价涨时,开仓减价出卖;当货多价贱时,则开仓加价收购,从而达到平抑物价目的。

唐代天台宗名僧湛然卒。湛然(711~782),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著有《金刚錍论》、《法华玄义释签》、《止观辅行传弘决》、《始终心要》等,主张草木等物皆有佛性,被天台宗尊为九祖。

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

12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率兵进伐李希烈叛军,屯守盱眙。陈少游与盐铁使包佶发生内讧,陈夺得包佶钱帛800万、士兵3000人。

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

2月,给事中杜黄裳任江淮宣慰副使。同平章事萧复任淮南、江东等道宣慰安抚使。

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

1月23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因被怀疑私通叛军李希烈,惊惧而亡。陈少游死后,大将王韶欲自领军叛乱,大掠扬 州。韩滉遣使警告王韶:“汝敢为乱,吾即日全军渡江诛汝矣!”王韶等因惧怕而弃乱念,扬州地区免遭一次屠掠。  28日,韩滉因制止淮南将领王韶为乱有 功,被唐朝廷委任江淮转运使加平章事。以杜亚任扬州长史兼淮南节度使。

夏,蝗灾,东自海,西尽河垄,遮天盖日10余天,所到之处,草木皆光。

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

2月,唐朝廷废除水陆运使、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等,全国各道田租赋税等都由观察使和刺史派人负责护送到长安。

4月,唐关中地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长安禁军因缺粮,有人甚至在街上脱巾大呼:“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 也!”唐德宗担心兵变,恐惶万状。江淮转运使韩滉紧急向长安运米3万斛以解京师燃眉之急。12月4日,江淮大米运抵陕,德宗大喜,对太子说:“米已至陕, 吾父子得生矣!”“遣中使神策六军,军士皆呼万岁。”唐德宗召见韩滉,予以嘉奖。韩滉(723~787),字太冲,京兆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人物。唐肃宗 时入仕,为监察御史10多年,以廉洁公正著称,唐代宗时任户部侍郎判度支。781年,转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任两浙节度使时,每年运米75万 石,并用两税折纳米100万石,江南仅15州之地,年纳米达175万石,江南在唐帝国中的经济地位,在韩滉作两浙节度使时达到了顶点。韩滉之后,直至唐 亡,漕粮都不过在40~50万石中徘徊。唐德宗时各地藩镇叛乱不断,唐中央政府屡次告急,韩滉在两浙多次紧急向长安调运粮帛等物资,对于稳定京师、平定叛 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任宰相、建史丞中书充,兼统六道。善画田园风俗、人物、水牛,所作《五牛图》形象逼真。

7月,淮南江湖河水暴涨,泛滥成灾。

8月,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任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使。

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

3月17日,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兼江淮转运使韩滉死。  是月,唐朝廷分浙江东、西为三道,其中浙西道治所在润州,白志贞任浙西观察使,不久死于任上。

5月,扬州大水,房毁田淹无数。

9月,给事中王纬调任润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

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

3月,元友直运送淮南钱帛20万到长安,充盈国库。扬州官河淤塞,船行艰阻,淮南节度使杜亚加以疏浚。同时,杜 亚还疏浚勾城湖,爱敬陂,节以水门,循蜀冈筑长渠一条,引塘水至扬州西门,补官河水,既方便航运,又灌溉良田万亩。扬州一些市民及工商户侵衢造屋,占道经 营,杜亚下令予以拆除,民皆称便。

12月,徐州刺史高明应被授任金吾将军,寿、庐、濠州团练张建封被委任徐州、濠州节度使,驻镇徐州。

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

1月,楚州山阳县升望县。

12月24日,淮南节度使杜亚调任东都留守。

杜佑出任扬州大都督长史兼淮南节度使。尚书左司郎中李选调任常州刺史。

吴郡人丁公著(759~832),字平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丁公著年17,父勉其就学。至21岁举明经第 一。翌年又通《开元礼》,授集贤校书郎。不久辞归,后荐授太子文学,兼集贤殿校理,补集贤殿真学士,充皇太子及诸王侍读。穆宗即位,召他询问朝典。因他陈 词恳切,授给事中,赐紫金鱼袋,官至太常卿。著有《孟子乡音》1卷,《皇太子诸王训》10卷,均失传。

诗人戴叔伦卒。戴叔伦(732~789年),字幼公,润州金坛人,曾任河南转运留后、东阳县令、抚州刺史等官职,治绩斐然。戴叔伦为唐中后期重要诗人,其诗常写离乱之情,与顾况、刘长卿、韦应物为唐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前唐诗的重要代表。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苏州文人顾况因作诗讥讽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顾况(727~815年)字逋翁,苏州人,757年进士,历任 秘书郎、著作郎。顾况性诙谐狂放,虽王公贵人与之交,亦在所不顾。晚年为官场所不容,隐居江南茅山,自号华阳真逸、悲翁。一生郁郁不得志,悲愤凄怆,写下 大量诗篇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其诗喜用口语,不避俚俗,质朴平易,通俗流畅,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曾影响白居易,著有诗 集20卷,后散失,明人收遗存作品,辑《华阳集》,《全唐诗》收顾况诗239首。顾况善鉴别人才,白居易年轻时至长安应举未中,送诗请其审阅。顾况看到白 居易的名字,戏言道:“长安百物方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赞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对白居易 称赏提携有加,成为文坛佳话。

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

春夏之际,江淮间大旱,水源枯竭。同时,疫病流行,百姓死者无数。

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

扬州、楚州等地旱灾。

79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

3月,苏州刺史齐抗调任湖南观察使。

7月,淮河洪水泛滥,平地水深7尺,没泗州城。江淮40余州遭灾,淹没田地无数,溺死者2万余人。江淮一带米价贵至每斗150钱。

8月,徐州发生大水灾,平地水深达1丈多。

9月,唐德宗发布诏令,慰问全国遭受水灾地区的百姓,并派官员到扬州、楚州、润州、苏州、常州等州灾区抚恤灾民,对因水灾无以为生的难民发给粮食,对死者予以安葬。对各地受水灾损失情况,唐德宗要求各地官员迅速查清后,上报唐朝廷,减免灾区税赋。

11月,关中地区粮食丰收,而江淮地区因水灾粮食歉收。唐朝廷调拨关中粮食供应江淮地区,平抑江淮粮价。

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12月,浙西观察使王纬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3月26日,淮南节度使杜佑封检校尚书左仆射,浙西观察使王纬被加封检校工部尚书。次年,王纬死于任上。

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

10月22日,浙东观察使李若初代任浙西观察使。

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3月21日,常州刺史李锜任浙西观察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800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6月,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镇守彭城(今江苏徐州)10多年,人民安居乐业。张建封因病重上书唐朝廷, 请另派官员接替。  是月,苏州刺史韦夏卿被委任为徐州、泗州、濠州行军司马。皇帝敕令还未下达,张建封就病死。徐州士兵劫持张建封子张愔反叛,唐朝廷派 兵镇压未成,只好让张愔代理徐州团练使。

10月19日,张愔出任徐州留后。

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7月,浙西观察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李锜任职后,飞扬跋扈,以权谋私,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忠良。浙西人崔善贞怒不 可遏,冒死上书朝廷,控告李锜的一系列不法罪行。唐德宗接文后,不仅不惩治李锜,反而要求把崔善贞捉起来,送给李锜处置。22日,李锜残忍地把崔善贞活埋 于土坑中。远近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不寒而栗,没有人再敢揭发他的罪恶了。甚至连李锜身边一些正直的人也倍感心寒,转运判官卢坦多次规劝他无效,愤然离他而 去。李锜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扩充兵力,选取一些力大且善于射击的人为“挽强”。为了使这些“挽强”忠于自己,李锜给他们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10倍。

淮南节度使杜佑任上于扬州完成《通典》的编著。杜佑(735~813)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 身于名门大族。20多岁即步入仕途,40岁后任中央高级官员和岭南、淮南等地方长官,年近70岁出任唐朝宰相。杜佑自766年开始编撰《通典》,经35年 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这部中国典章制度史。《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全书200卷,其中有关唐代的内容约占全书的四分之 一,内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9门,下属子目1584,每目之下按朝代顺序记述。这9门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杜佑的政治观点:国 家的经济措施、选举制度、政府机构三者至关重要,所以食货、选举、职官置于前;礼乐是维护统治的软手段,兵刑是维护统治的硬手段,不可或缺,所以居中;而 全国的行政区划以及四方邻国,又都关系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州郡、边防殿于后。杜佑将全书9门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把经济、选才放在首要位置。

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

11月,刑部尚书王锷出任淮南副节度使兼行军司马。

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2月27日,淮南节度使杜佑入朝,唐朝廷加封佑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王锷继任淮南节度使。

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

4月24日,浙西观察使李锜调任镇海军(今江苏镇江一带)节度使,并被解除其兼任的盐铁转运使一职。

9月21日,唐朝廷派遣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阳宣慰江淮地区,了解赋税征收的情况及民众反映,考察地方官吏政绩和老百姓的疾苦。

江浙、淮南大旱。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5月2日,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阳解职调任大理卿。潘孟阳所到之处,不务正业,吃喝玩乐,且收受地方官员贿赂,故被解职。

夏,徐州发生洪涝灾害。

唐书法家沈传师进士第一。沈传师(769~827),字子言,吴(今江苏吴县)人,中进士第一后,历太子校书 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尚书右丞、吏部侍郎等职。沈传师工书法,正、行、草皆有楷法。有人将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书 法名家,宋欧阳修、米芾皆对其书法极为推崇。唐代后期是书法的萧条时期,但以沈传师为代表的“矫肥”派给沉闷的书坛带来一些活力,也给柳公权创“柳体”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806~820年,扬州毡帽开始在首都长安的官僚贵族阶层流行。当时,扬州毡帽质量上乘、制作精美,成为人人欲得的紧俏商品和馈赠佳品。

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

10月,夏州(今陕西横山西)藩镇杨惠林、蜀州(今四川崇庆县)藩镇刘辟叛乱被平定后,各地藩镇感到恐惧不安, 纷纷要求到朝廷任职。镇海节度使李锜入朝,任镇海节度使辖润州刺史,治所丹徒,宪宗同意他的请求,让他出任尚书左仆射,调御史大夫李元素代替他任镇海军节 度使。李锜却故意拖延不入朝赴任。判官王澹与朝廷使臣屡次催促,李锜十分恼火。无奈,李锜只好给朝廷上表,谎称身体有病,到年底再入朝赴任。唐宪宗下诏强 行征召他入朝就任新职。李锜无计可施,决定起兵反唐。他密令亲兵杀掉王澹和出面制止叛乱的大将赵琦,并把朝廷使者囚禁起来。

11月9日,李锜公开叛乱,派其心腹干将5人分别担任所辖五州的镇将:姚志安镇守苏州、李深镇守常州、赵惟忠镇 守湖州、丘自昌镇守杭州、高肃镇守睦州,每位镇将拥有士兵数千人,李锜令各镇将伺机杀死五州刺史;布置牙将庾伯良领兵3000修筑石头城(今江苏南京), 企图长期割据江东。常州刺史颜房采用食客李云计谋,矫诏自称招讨副使,杀死李锜的镇将李深,传送檄文苏州、杭州、湖州、睦州四州刺史,共同围剿李锜。湖州 刺史辛秘召乡闾子弟数百人,乘黑夜突袭赵惟忠兵营,除掉赵惟忠。苏州刺史李素为姚志安所败,被俘至润州途中,恰逢李锜兵败,得以免死。

11月14日,唐宪宗下诏,削李锜官爵及其宗室属籍,任命淮南节度使王锷为招讨处置使统领诸道军队,宦官薛尚衍 为都监招讨宣慰使,调集宣武、武宁、武昌、淮南、宣歙、江西、浙东诸路军马,从宣州(今安徽宣城)、杭州、信州(今江西上饶)三面共同围剿李锜军队。是 月,李锜以宣州富饶,想自占割据,派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率兵3000攻打宣州等地。但这3位将领深知李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李锜外甥)密谋反 戈一击。当夜攻城,裴行立作为举火内应。经过激战,李锜被活捉,送往京师。

12月3日,李锜被押解至长安。唐宪宗亲自登上兴安门,当面责问李锜为何叛乱,李锜无言以对,被腰斩于长安城西 南。唐朝廷还没收李锜财产,充抵浙西百姓当年租赋。观察使韩皋、苏州刺史李素开挖常熟塘。此河位于澄锡虞平原与阳澄低洼区之间,南起苏州齐门,北抵常熟南 门,与护城河相接,长90余里。下游可与通江港沟通。因开凿于唐元和二年,故名元和塘。

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

3月,武昌军节度使韩皋代替李元素任润州刺史兼镇海军节度使、浙西观察使。

10月,李吉甫任检校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节度使。802~820年,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在淮南运河以西修筑34座陂塘,在运河上修筑平津埝,并筑起归水澳,以节水通航。

淮南、江南发生旱灾。

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

1~2月,南方因旱灾,发生饥荒。唐朝廷派左司郎中郑敬等为江、淮、二浙等道宣慰使,到灾区抚慰、赈济灾民。临行时,唐宪宗警告他们:不要学潘孟阳借巡视为名,到处吃喝玩乐、游山逛水,要切实地帮助百姓、救济灾民。

7月8日,盐铁转运使李巽死。  是月,以河东节度使李鄘为刑部尚书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秋,淮南、浙西、江东大旱。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开挖高邮富人、固本2塘,灌溉农田上万顷。又筑平津堰通漕渠,以防不足。

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

9月9日,唐朝廷罢废镇海军。浙东观察使薛苹任润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韩皋任户部尚书,常州刺史李逊升任浙东观察使,崔凡继任常州刺史。

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

1月5日,以李鄘代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兼观察使。以前宣歙观察使卢坦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5月2日,以京兆尹王播为刑部侍郎,并代卢坦任盐铁转运使。唐任命江淮以南、扬子留后程异任江淮以南两税使。

9月10日,以常州刺史崔凡调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

10月,楚州山阳县升为望县。

11月,夏州节度使李愿检校兵部尚书、徐州刺史及武宁军节度使。

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

6月15日,淮南、浙西发生水灾和旱灾,许多百姓流亡他乡,唐朝廷减免灾区税赋。

夏,扬州、润州等地发生旱灾。

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

崔倰任扬子留后兼淮、岭以东两税使。常州刺史孟简复开掘孟渎,引长江水入孟渎,灌溉农田4000多亩。

两淮都转盐运使皇甫镈在江淮改革盐制,实行盐业专卖法。

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秋,淮南发生水灾,严重地影响了灾区农作物的生长。

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

7月,润州、常州发生水灾,百姓庄稼深受其害。

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1月,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反叛朝廷,数次遣兵攻打徐州,连陷萧县、沛县等地。唐将王智兴率兵大败李师道叛军,斩敌首2000余级,武宁节度使李愿向唐朝廷奏告捷报。

12月1日,以京兆尹李翛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816~819年,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宝带桥。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 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宝带桥用坚硬质朴的金山石筑成,位于苏州城东南3公里,侧卧古运河,横跨的澹台湖 口。“时松陵镇(属今江苏吴江)南北西俱水,抵郡(苏州)无陆路,至此始通”。桥面宽阔平坦,全长317米、宽4.1米,有53孔联缀,孔长249.8 米。北端引桥长23.4米,南端引桥长43.8米。桥堍成喇叭形,下端宽6.1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出碑亭和五级八面石塔各一。石塔 高4米,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龙纹。每级八面,各设佛龛,龛内镌有佛像。在26孔与27孔间的分水盘石上有同样石塔一座。整座宝带桥 狭长如带,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宝带桥不仅为行人、纤夫交通提供了方便,而且为江南水乡增添了旖旎景色。在工程技 术上,宝带桥使用了柔性墩和平向推力墩,以防多桥孔连锁倒塌。其砌拱法,既不同于赵州桥的单拱并合,也不同于卢沟桥的条石弧砌,而结合了两者之优的“多绞 拱”,这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极为罕见。唐以后千余年间,宝带桥屡经战火和自然灾害毁损,几经修建,现存宝带桥为1956年修葺。驰名中外的宝带桥是我国现 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石质连拱桥,现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1月,唐朝廷在江淮设置淮、颍水运使。从淮阴逆流而上经颍州、项城,运米到郾城,慰劳讨伐淮西叛乱的唐军,节省运输费用7万余缗。

7月,苏州水灾。

12月10日,尚书左丞卫次公代替李鄘为淮南节度使。

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2月,唐朝廷批准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出巡江淮,检查核实各府州县上供钱粮情况。

7~8月,淮河泛滥成灾。

8月6日,李愬代李愿任徐州刺史兼武宁节度使。  8日,唐朝廷令武宁等五镇的军队分兵讨伐叛军李师道部。  24日,李夷简代替卫次公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10月26日,卫尉卿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1~2月,武宁军节度使李愬连续击败叛乱军队,叛军首领李师道死。唐朝将海州、沂州、兖州、密州合并为一道。

5月28日,刑部侍郎柳公绰任盐铁转运使。  30日,楚州刺史李听调任夏、绥州节度使。

6月18日,唐朝廷置临海监牧,命淮南节度使兼任。以宣歙观察使易直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10月,武宁节度使李愬调任昭义军节度使。

11月6日,御史大夫崔群检校兵部尚书、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兼徐州、泗州、宿州、濠州观察等使。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3月12日,以西川节度使王播为刑部尚书兼任盐铁转运使。

4月,应盐铁转运使王播奏请,唐朝廷加强对江淮盐场盐价格的管理,禁止地方官员随意加价,扰乱市场。

11月,沂州刺史王智兴调任武宁军节度副使。

12月10日,应徐州崔群奏请,派遣节度副使王智兴带兵赴行营。

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

1月1日,原谏议大夫李景被贬为楚州刺史。

3月,裴度任淮南节度使。不久,裴度入朝辅政,以王播继任淮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至淮南赴任时,正逢淮南大旱,饿殍遍野,景象凄惨。

4月23日,王智兴任武宁军节度使。

8月26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与宋州节度使高承简共同讨伐宣武叛兵。

9月9日,唐将王国清在润州反叛,浙西观察使窦易直率兵平定王国清的叛乱,杀掉王国清及其同党200余人。

10月4日,御史中丞李德裕代窦易直为浙西观察使。

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

5月7日,御史大夫王涯代替王播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8月27日,应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奏请,唐朝廷允准罢废淮南进奉金130两、银13000两。不久,应李德裕所奏,唐朝廷再次罢进浙西罗纱袍及缭绫1000匹。李德裕的两次奏罢减轻了江南民众的负担。

苏州连续大雨,太湖水漫溢成灾。泗州刺史李谅调任苏州刺史。

江苏地区开始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刻印的文集、年历、字画、佛经等印刷品。

李彦佐调任武宁节度使。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1月13日,徐泗观察使王智兴以皇帝生日为名在泗州设置戒坛,借机聚敛财富,赀产一度达到巨万。不久,在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的奏请下,唐朝廷罢废王智兴所置戒坛。

2月2日,淮南节度使王播通过贿赂宦官王守澄得复任盐铁转运使。

3月1日,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唐敬宗《丹扆六箴》,劝戒皇上不应游幸无度,应以国家百姓为重,大臣可随时晋见商谈政事。

7月21日,王播为讨唐敬宗的欢心,奏请进奉羡余绢百万匹。

8月5日,唐敬宗诏令淮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造渡船20艘,并运送材料到长安,仅此项就耗费当年转运经费的一半。

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苏州有民户10万,繁荣程度仅次首都长安。任上,他体察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些实事。他率 众开筑山塘长堤,这便是至今尚存的“白公堤”(今苏州山塘街)。后又凿通山麓,引水环山,使山水相连、清波萦绕,环境幽静。次年冬,白居易因眼疾辞官,与 刘禹锡结伴同游扬州、洛阳。离任后,苏州百姓修建了白公祠以纪念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努力将这一文学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 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白居易的诗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3月10日,淮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奏请,因扬州境界漕运河道年久失修,河泥淤积,水浅船滞,请从扬州阊门外古七里港开挖新河,向东转西经禅智寺桥,连通旧官河,全长19里,唐朝廷允准。

淮南、浙西州县旱灾频繁,而北部的海州亦遭水涝之害,农作物歉收。

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

6月30日,淮南王播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诸道盐铁转运使。御史大夫段文昌为淮南节度使。

8月21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奏请率兵3万人,自备五月粮草讨伐李同捷。

9月5日,唐朝廷废削李同捷官职爵位,命王智兴等各率部队讨伐李同捷。

10月12日,浙西观察使李德裕被加封为检校礼部尚书。

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

1月13日,加封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为同平章事。

4月,唐朝廷征调江南水车工匠至京师兴造龙骨水车,以供长安附近农民排灌之用。次年,该水车使用技术传入日本。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使用龙骨水车。

12月,罢废扬州临海监牧。

海州发生水灾。

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

3月,武宁捉生兵马使石雄作战勇敢,爱兵如子。而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则生性暴虐残忍,其部下密谋驱逐王智兴而拥立石雄。王智兴知道后,奏请朝廷以军功任命石雄为刺史。14日,石雄被委任壁州刺史。石雄调离徐州后,王智兴把军中拥护石雄的100多名官兵全部杀害。

5月15日,王智兴上奏朝廷,诡称石雄谋反,要求朝廷除杀掉石雄。唐文宗得知石雄无罪,仅将其流放边地。

8月30日,礼部尚书丁公著检校户部尚书、润州刺史兼浙西道观察使。

12月28日,以王智兴为守太傅,加封雁门郡王,兼同平章事、武宁节度使。

徐州大水,农作物受淹歉收。

沧景节度使李全略死后,其子李同捷擅自为留后,反叛唐朝廷。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参与唐朝中央军队一起平定了李同捷叛乱。

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

4月25日,加封淮南节度使段文昌同平章事。前太子宾客崔从任检校右仆射兼淮南节度使。

夏,浙西、淮南大水。

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

3月20日,苏州、湖州发生大水灾,从各州常平仓中调拨赈济大米22万石。  是月,唐代中期知名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抵任苏州刺史,举韦应物自代。833年苏州刺史任上,以政绩突出,得赐紫金鱼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政治 上主张革新,是永贞革新活动的核心成员之一,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 《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诗词代表作有《乌衣巷》、《竹枝之六》、《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等,其诗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刘禹锡与前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时在洛阳)常有诗词唱和,先后编有《刘白唱和集》和 《吴洛寄和卷》。

4月12日,武宁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王智兴调任忠武军节度使、观察使,李听继任宁武军节度使。时徐州官兵不服李听,扬言若李听赴任必杀之。李听十分惧怕,以生病为由辞任。

5月2日,唐朝廷改派高瑀为武宁节度使。

7月,徐州连绵大雨,雨水毁坏民居900余户。

9月3日,尚书右丞王播代丁公著任浙西道观察使。

12月14日,淮南节度使崔从病卒。

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

1月1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出任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节度使。

2月,唐文宗诏令:吴、蜀两地进贡朝廷新茶,应在立春后炒制。  19日,岭南节度使崔珙调任武宁节度使,崔珙到任后,宽严适度,士兵服顺。

4月16日,杨虞卿出任常州刺史。

8月6日,以右仆射王涯为同平章事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扬州、楚州、苏州、润州、常州等地大水,农作物受损严重。

杜牧应牛僧孺之聘,任淮南节度推官,后转掌书记,居扬州。两年间,“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作有五古《杜秋娘诗》及政论散文《罪言》、《原十六卫》等。

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

4月,扬州发生大火灾,烧毁民房上千间。

夏,江淮地区一些州、县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

11月,淮南、两浙发生大水灾,百姓流浪他乡。扬州火灾,烧毁许多民房。

唐朝廷诏令,保护前来扬州贸易的“蕃客”:“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德,使其感悦”,“除舶脚(船 税)、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通商,自为交易。”唐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扬州是唐王朝对外贸易的大都市和主要港口,来此贸易“蕃客”众多,当时从南海蕃 舶来扬州的“蕃客”主要是西亚诸国,如波斯(今伊朗)和大食(唐宋时对阿拉伯人的泛称)等国商人。这些“蕃客”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徐州、泗州、海州、楚 州、昇州、苏州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有的外国商人甚至还到涟水、溧阳等县城从事商贸活动。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

1月1日,设置镇海军,兵部尚书李德裕任镇海节度使兼浙西道观察使,王播调任尚书右丞。

5月12日,镇海节度使李德裕任太子宾客,分司唐东都洛阳。  22日,唐朝廷重置镇海军,同平章事路随任镇海节度使。

8月15日,鄂岳观察使崔郾调任浙西观察使。  16日,镇海节度使路随死,废镇海军。

10月,盐铁转运使王涯改变江淮茶法,增加税赋。

12月,右仆射令狐楚代替王涯出任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  24日,应令狐楚奏请,唐朝廷废除榷茶。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803~853)迁监察御史,离别扬州,作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对扬州的留连之情溢于言表,怀念之中兼有忏悔之情。离开扬州后,他还写了《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 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深切地表达了对如梦如幻扬州月夜的怀念之情。

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

5月16日,同平章事李石兼诸道盐铁转运使,恢复旧茶法。  是月,左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令狐楚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12月26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李德裕代替崔郾出任浙西道观察使。

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

6月10日,浙西道观察使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代替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  15日,苏州刺史卢商任浙西道观察使。

11月30日,西川节度使杨嗣重新任户部尚书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

1月6日,京兆尹薛元赏代替崔珙任武宁节度使、观察使。

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僧人、留学生一行人抵达广陵。其中一些还在扬州寺院师从中国僧人学习佛法。

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

10月,苏州刺史李颖调任江西观察使。

日本遣唐使藤原常嗣、学问僧圆仁的使船从扬州经运河抵达楚州,经涟水至海州。其间,他们受到楚州和涟水县地方官吏的接待。

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

2月6日,扬州发生大火灾,烧毁民房数千家。

6月,崔珙任同平章事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10月3日,淮南节度使李德裕调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原宣武节度使李绅继任淮南节度使。李绅 (772~846),字公垂,祖籍安徽亳州,父辈携家移居无锡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读书于惠山。青年 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 句,被誉为“悯农诗人”。806年(元和元年)中进士后,补国子监助教。其间,曾入节度使李琦幕府,李琦被杀后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后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 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年间曾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因卷入“朋党之 争”,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后复起用,历任浙东观察使、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曾入京拜相,居相位4年,任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844年因中风辞职,两年后,病逝扬州,归葬于故乡无锡。唐朝廷赠太尉,谥文肃。作 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

卢简辞出任浙西观察使。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

12月,淮南节度使李绅入朝,同平章事、户部尚书杜悰继任淮南节度使。  是月,楚州刺史李师稷调任浙东观察使,李栻继任楚州刺史。

李彦佐调任武宁节度、观察等使。

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

6月,武宁节度使李彦佐调任晋绛行营诸军节度招讨使,天德节度使田牟继任武宁节度使。

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

8月10日,淮南节度使杜悰任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使。

10月,中书门下奏定江淮诸道判官数额:淮南留节度使、副使、判官、掌书记、观察、支使、推官八员;徐州留节度使、判官、掌书记、推官、观察判官、支使六员;浙西留团练副使、观察、判官、支使、推官五员;楚州减营田官一员。

12月,句容县、江阴县、昆山县升为望县。

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

1月,六合县升为紧县。唐代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7级,县亦分赤、畿、望、紧、上、中、下7等。除辅州、赤县、畿县外,其余州、县主要是依据户口多寡而定,不同时期各等的户口标准也有所不同。

2月,淮南节度使李绅奏报:江都县令吴湘盗用钱粮、强娶所部民女,罪当死。时控制朝廷的李德裕因与吴湘家族有私仇,未加认真审核,即批复将吴湘处死。848年3月,唐宣宗诏令:原江都县令吴湘罪不当死,量刑过重。

5月,润州、常州升为望州。

8月,会昌毁佛。唐代的佛教得到相当的传播和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的寺庙,一些佛教寺庙乘机侵占农田、扩充 庄园,并设法逃避赋税,还利用经营工商业、放高利贷等,寺院经济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会昌年间,唐武宗下令拆毁全国寺庙约4600所。江淮一带佛教寺 庙也被拆毁殆尽,仅在淮南节度使、浙西观察使治所各留寺僧20人,其余僧尼全部勒令还俗。

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

4月29日,大理卿马植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7月29日,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李绅死。  是月,同平章事李让夷检校司空、淮南节度使。

10月,右常侍李景让任浙西观察使。  是月,唐政府对扬州等地实行酒业专卖,设置官店卖酒,严禁民间私自酿酒。

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

4月,唐宣宗下诏允许僧尼修复会昌五年毁坏寺庙居住,各地方官员不得干预。李廓任武宁节度使。

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3月,剑南西川节度使崔郸调任淮南节度使。

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

6月,徐州军队叛乱,驱逐节度使李廓。为镇压叛乱,唐朝廷任命义成节度使卢弘止为武宁节度使。卢弘止就任后,恩威并施,很快平定了叛乱。

许浑归居润州丁卯村舍。许浑,字用晦,832年进士及第,历官监察御史、润州司马、郢州刺史等职。后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丁卯涧,并自名其集为《丁卯集》。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杜牧关系甚密,其诗歌题材广泛。现存诗约500首,有《许用晦文集》。

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

3月,马植任常州刺史,裴坦任楚州刺史。

淮南节度使崔郸死,吏部尚书李珏继任。郑涓任武宁节度使。

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3月,户部侍郎裴休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浙西观察使郑朗调任宣武观察使。刑部侍郎敬晦任浙西观察使。

南方发生饥荒,为节约粮食,唐朝廷颁诏禁止民间私自酿酒,实行政府酒业专卖。

852年(唐宣宗大中六年)

5月,剑南西川杜悰继李珏任淮南节度使。

9月,诸道盐铁转运使裴休整顿漕运,成绩斐然。

康季荣任武宁节度使。

淮南一带发生饥荒。

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

礼部侍郎崔瑶代敬晦出任浙西观察使。

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

10月,李行言任海州刺史,田牟继任武宁节度使。

85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

8月,淮南饥荒,百姓流亡他乡。节度使杜悰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治理不力。唐朝廷调离杜悰,以门下侍郎崔铉出任淮南节度使。

12月,以吏部侍郎柳仲郢为兵部侍郎,兼诸道盐铁转运使。刑部侍郎崔慎由代崔瑶任浙西观察使。

秋,淮南饥荒。

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

7月,兵部郎中裴夷直调任苏州刺史。

9月,户部侍郎、翰林学士萧寘检校工部尚书、浙西观察使。

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11月,苏州刺史裴夷直离任,太常少卿崔钧继任苏州刺史。

吴郡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归仁翰为进士第一。其父归融,为唐宪宗元和时进士及第,其弟归仁绍869年状元、归仁 泽为874年状元,其兄归仁晦、弟归仁宪也为进士及第,兄弟5人同为进士,一时以“五子登科”传为美谈,归仁翰是长洲归氏家族状元第一人,但其本人无传, 仕途及事迹不详。892年,归仁泽子归黯壬子科状元及第,归黯状元及第榜发之日又值迎亲之时,洞房花烛,双喜临门,然而遗憾的是一个月后归黯却“无病而 终”。901年,归仁绍之子归佾辛酉科状元及第。905年,归佾弟归系乙丑科状元及第。归佾、归系兄弟为归仁绍之子,2人事迹均已失考。唐代,吴郡归氏一 门6状元,可谓科举史上的一个神话。

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8月19日,宣州都将康全泰叛乱,驱逐观察使郑薰,郑薰逃往扬州。淮南节度使崔铉奏请朝廷派兵镇压宣州叛兵。9月16日,崔铉兼任宣州、歙州观察使。

11月,唐军占领宣州,斩康全泰及其同伙400多人。重建镇海军,李琢任镇海节度使,兼浙西观察使。

淮河南北与江南大水,徐州、泗州水深5丈,漂没数万家。

秋,江南润州亦大水。

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5月,武宁节度使康季荣镇守无方,被部下驱逐。唐朝廷不得已派左金吾大将军田牟为武宁节度使,贬康季荣至岭南。罢废镇海军。

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

1月,郑处诲任浙西观察使。

2月,浙东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唐,浙东观察使郑裕德向邻道求救,浙西观察使派兵支援。

4月,唐朝廷诏令淮南等道发兵讨伐裘甫起义军。

7月,裘甫起义军被唐军队平定,卢耽任浙西观察使。

861年(唐懿宗咸通二年)

秋,淮南大雨连绵,洪涝灾害严重。武宁节度使田牟死,温璋继任。

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

6月,润州人陈璠石为盐铁巡官,专门监督海运。

8月,徐州军队骚乱,驱逐节度使温璋。徐州士兵一向以骄悍出名,早在王智兴任节度使时,他召募强悍士兵2000 多人,以300人为一组,号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每月一换,担负政府衙门的守卫工作。由于王智兴后的武宁节度使多是舞文弄墨 的文臣,这些士兵更加骄横不顺,稍不如意,便骚乱,驱逐节度使。田牟任节度使后,恩威并施,经常与士兵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并不时用钱物犒劳士兵,每年耗 费日以万计,但这些士兵仍不满,时常骚动。田牟死后,温璋继任武宁节度使,无力控制这些骄兵,反而被他们驱逐。唐朝廷只好委派浙东观察使王式出任武宁节度 使,温璋改任他地。

9月,王式到任后,犒劳士兵,命令全部回到驻地。接着,他命令部队包围参与骚乱士兵,“尽杀之”,结果银刀都将 邵泽以下数千人被杀。王式肢解武宁节度,以徐州为团练使,隶兖海节度,濠州归淮南,更于宿州置宿泗团练观察使,留2000兵守徐州,余分隶属兖宿。不久, 王式兼任徐州、泗州、濠州、宿州制置使,并应唐朝廷命令,在徐州、泗州招募2000士卒赴岭南戍守,其中800人驻守桂林。

冬,宣武节度使令孤綯代崔铉任淮南节度使。

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

5月,一股盗匪闯入徐州,杀官吏,抢财物,徐州刺史曹庆派兵剿灭这股盗匪。

6月16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审权调任镇海节度使,兼浙西观察使。

唐朝廷罢废宿泗观察使,恢复徐泗观察使。

864年(唐懿宗咸通五年)

5月,晋州刺史孟球调任徐州刺史兼徐泗观察使。

6月19日,唐懿宗诏令徐泗团练使选取3000名精兵强将,赴邕桂(今广西地区)驻防,抵御南蛮入侵之敌。

祖籍南兰陵人萧遘(今江苏常州)以状元及第。萧遘,字得圣,徐国公萧嵩之四代孙,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出 身于唐萧氏宰相世家,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又迁右拾遗、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同平章事兼吏部尚书等职,以至“位极人臣,权倾当朝”。他为相时,忠于当 朝,礼待老臣,深得唐僖宗赞许。885年,又被加封为楚国公。他才学渊博,姿宇秀伟,常以前朝太尉李德裕自诩,当时门生皆以“萧太尉”呼之。萧遘以经国济 世为己任,既当国,风采肃整,天子器之。887年,萧遘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赐死。

865年(唐懿宗咸通六年)

1月,户部侍郎刘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8月,右卫大将军薛绾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兼徐泗观察防御等使。

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

太仆卿崔彦曾任徐泗观察使。

868年(唐懿宗咸通九年)

8月,以粮料判官庞勋为首的驻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士兵哗变反唐。自862年,徐州派兵驻守桂林,这些戍边士兵生 活十分艰苦,而留在千里之外原籍的家属生活也无着落。按唐朝廷规定,戍边3年,可调还原籍,但到咸通九年,他们已戍6年之久,多次要求轮换,遭到徐泗观察 使崔彦曾的拒绝。崔彦曾待兵苛刻,不恤军旅,借口财政困难,轮换费钱,要他们继续戍守1年。士兵们怒不可遏,杀掉都将王仲甫,冲进兵库,拿起武器,推举粮 料判官庞勋为首领,宣布起义北归。

9月,唐朝廷见势不妙,遣官安抚哗变士兵,并赦免了他们的反叛罪,派人护送士兵回徐州。

10月,庞勋北归途经泗州到达徐州境内,他向部下揭露唐朝廷表面赦免他们,暗中却调兵遣将阴谋镇压他们。29日,庞勋在徐州城南击败崔彦曾的唐军袭击,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州),开仓济民,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庞勋自称“兵马留后”,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11月5日,庞勋攻克徐州,俘获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唐朝廷诏令: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任义成节度使和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发诸道官兵20多万人围剿庞勋。

12月22日,庞勋占领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和淮口,切断唐王朝江淮漕运航线,严重威胁了唐王朝的统治。庞勋 以徐州为中心,派兵先后攻占了今天山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义军英勇奋战,杀戴可师于都梁城,连败王晏权。面对官兵的失败,唐朝廷命泰宁节度使曹翔 代替王晏权出任徐州北面招讨使,秦州刺史马举为淮南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

江淮地区发生旱灾和蝗虫灾害。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

3~4月,唐政府军屡败庞勋军。

5月19日,庞勋杀掉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及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等唐官吏及其亲属,斩断淮南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手脚,以警告唐官军。

6月12日,康承训大败庞勋军,庞勋损失数万人。  是月,庞勋部下郑镒归降唐军。

7月,唐朝廷以宋威为徐州西北招讨使,率兵2万人驻防于丰县、萧县一带。

10月,唐官军攻占徐州,搜捕参与反叛士兵的亲属,全部杀害,死者有数千人。14日,庞勋死,余部被杀无数。

11月,曹翔检校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徐泗、濠团练防御等使。

有“皮陆”之称的晚唐诗人陆龟蒙与皮日休苏州诗文相唱和,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编有唱和集《松陵集》 时,皮日休为官苏州从事,与陆龟蒙二人皆为晚唐以诗著称的名家,相交甚深,酬唱频繁,对后世诗人影响甚大。陆龟蒙,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 天随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其诗纤巧冷僻,在晚唐独树一帜,诗作多忧时愤世之作,有诗文集《甫里集》。另外,他还撰有农书《耒耜经》,书中详细地记述 了江南地区广泛使用的犁、耙等农具,成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农具的专著。其所撰《蟹志》一书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论蟹专著。

870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

4月,左仆射、同平章事曹确出任镇海节度使。

7月,唐朝廷重新设置徐州观察使,统辖徐、濠、宿三州,泗州设团练使,隶属淮南道。

12月,唐朝廷改徐州都团练观察使为感化军节度使,兼徐州、宿州、濠州、泗州等州观察使。以郭铨检校散骑常侍,为徐州刺史兼感化军节度、观察使。

871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

1月,宣武节度使李蔚调任淮南节度使。

872年(唐懿宗咸通十三年)

5月,浙西地震。

薛能任感化军节度使。

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

吴、越间讹言山中有大鸟,四目三足,声云“罗平天册”,见者有殃,民间多画像以祀之。

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3月,赵隐任镇海节度使。

4月,崔彦昭代替刘邺出任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

11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邺任淮南节度使。

乾符年间,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在润州筑“罗城”,它成为镇江府城的基础。

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

3月,兵部侍郎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凝降职为秘书监。

6月,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69人以立有战功、节度使未及时赏给衣粮为由,发动兵变,一时响应哗变士兵达近万人,兵变士兵先后攻陷苏州、常州等城,乘船从长江进入东海,沉重地打击了唐朝中央政权在江南地区的统治。

12月,唐朝廷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5个节度使、监军联合围剿哗变士兵。

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

1月,裴璩代替赵隐出任镇海节度使。

2~3月,唐朝廷派右龙武大将军宋皓为江南诸道府招讨使,统兵15000多人讨伐王郢为首的哗变士兵。王郢叛兵攻陷望海镇。唐僖宗诏令二浙、福建分别出动水师海上围剿叛兵。唐军队射杀王郢,平定叛兵。

苏州刺史张博重筑亚字形罗城,南北12里,东西9里,周长42里30步。

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

2月19日,西川节度使高骈调任荆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5月,镇海节度使裴璩派兵击败进攻湖州的叛兵。

7月,荆南节度使高骈调任镇海节度使。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

2月,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兵分路围剿黄巢农民起义军,农民军节节败退。

11月,高骈调任淮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周宝任镇海节度使。

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

3月,淮南节度使兼诸道盐铁转运使高骈奏称:天下农民起义不断,都是因为贫困,而富户、胡商却没有任何饥寒之忧。唐朝廷以财政困难为由强借富户及胡商(中东阿拉伯商人)一半钱财。

4月,淮南节度使高骈派遣将领围攻黄巢农民起义军,捷报频传。唐朝廷任命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统率围剿黄巢农民军。高骈向全国发布檄文,广召天下兵将,得到士兵7万多人。唐朝廷对此深为赞赏。

5月,黄巢致信高骈,言称要降唐。高骈决定将计就计以俘获黄巢,并向黄巢许以高官厚禄。恰巧此时,全国各地援军 到达淮南,高骈担心他人分功,上奏朝廷称:农民起义军将很快平定,无需诸道援兵,请遣各地援兵,唐朝廷允准。然而,当黄巢得知诸道援兵全部北撤后,立即拒 绝投降高骈。高骈大怒,派兵攻黄巢,大败,黄巢起义军复振。

8月,黄巢从采石渡江,先后围攻天长、六合,兵势强盛。淮南将领毕师铎见黄巢起义军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要 求淮南节度使高骈依据险要击退农民起义军,不能让黄巢渡过淮河北上,祸患中原。高骈见诸道兵已遣散,自知淮南兵将无力制服农民军,怯懦不敢出兵。同时,高 骈上表朝廷告急,黄巢起义军进驻天长,离扬州城仅50~60里路程。唐朝廷收到高骈表奏后,十分震惊,诏书谴责高骈遣散诸道兵,致使农民军乘虚而入。高骈 称病,不再出战。

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

2月,唐僖宗派遣使者催促高骈出兵迎战黄巢农民军,高骈还是不出兵。

9月,感化节度使支详派牙将时溥等带兵5000人入关讨伐黄巢。时溥到东都,假称支详令还师徐州。时溥强迫支详让位于他,支详无奈,只好移出大彭馆。时溥自称感化留后。不久,以护送回朝为名杀掉支详及其家属。

882年(唐僖宗中和二年)

2月,唐朝廷罢免高骈诸道都统,其职由王铎继任。

唐朝廷以兵部侍郎萧遘代替高骈任诸道盐铁转运使,高骈兵权、财权尽失。

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6月,感化节度使时溥派将领李师锐率兵万人追击黄巢。

7月11日,李师锐大败黄巢军队,黄巢起义军丧失殆尽。13日,黄巢甥林言杀黄巢及其兄弟妻妾子女。感化节度使时溥派人夺得黄巢等首级。

8月18日,感化节度使时溥派人向唐朝廷晋献黄巢及其家人首级。

江淮大旱,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相食”悲惨景象。

885年(唐僖宗光启元年)

1月,黄巢农民起义军刚平,秦宗权为首起义军又起,江淮地区深受战祸之害,社会经济一片萧条。

3~4月,秦宗权称帝,设置百官。唐朝廷任命感化节度使时溥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派兵讨伐秦宗权。

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

2月,镇海牙将张郁作乱,攻陷常州。刚上任一个月的常州刺史刘华亲执牌印而降。

11月,感化牙将张雄、冯弘铎得罪感化节度使时溥,聚众300人渡江南下,攻占苏州,张雄自称刺史。不久,张雄聚兵达5万余人,战舰1000多艘,号称天成军。

吴郡人陆扆(847~905)丙午科状元及第,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陆扆出身于官僚世家,登第后曾任礼 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899年,拜相并封为吴郡公。905年(天祐二年)被朱全忠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杀害于白马驿 (今河南滑县)。陆扆才思敏捷,兄弟3人时称“三陆”,其诗句“今秋已约天台月”广为人诵。

887年(唐僖宗光启三年)

4月,镇海节度使周宝招募亲兵千余人,号为“后楼兵”,其军饷是镇海军普通士兵一倍多。周宝此举引起镇海军许多 普通士兵的强烈不满。加之,周宝平日不务政事,沉溺享乐,大兴土木,筑罗城20余里,民众怨声载道。一晚,镇海军将领刘浩乘周宝酒醉方寝之际领兵反叛,烧 节度使府宅。后楼兵响应叛兵,周宝被逼走投无路,只好逃奔常州刺史丁从实。16日,刘浩等迎薛朗入府,推为留后。周宝曾兼任租庸调使,所搜刮财富尽归乱兵 之手。高骈闻周宝败走,十分高兴,“列牙受贺,遣使馈以齑粉”。周宝收到齑粉后,恼怒地摔在地上,并说:“汝有吕用之在,他日未可知也!”此时,扬州城因 连年饥荒饿病而死者无数,坊市异常寥落,高骈将这一切归咎于周宝。  4月27日,六合镇遏使徐约率兵驱逐了盘踞于苏州的苏州刺史张雄,张雄率部逃往海 上。淮南都将毕师铎等发兵讨伐高骈亲信吕用之,攻入扬州城,吕用之逃走。

5月18日,淮南节度使高骈以毕师铎暂代节度使、副行军司马之职。19日,毕师铎分兵把守扬州城门,搜寻吕用之 余党“尽杀之”。毕师铎入居使院,秦稠以宣军千余人分守使宅及诸仓库。不久,毕师铎将高骈及族人囚禁,高骈在扬州的金银财宝被乱兵洗劫一空。同时,被逐的 苏州刺史张雄自海上溯江而上,屯驻于东塘,派其将领赵晖入据上元(今江苏南京)。

6月,宣州观察使秦彦带兵进入扬州,自称暂时代行节度使职务。庐州刺史杨行密派兵进攻秦彦。

7月,平章事孔纬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9月,秦彦见张雄兵强马壮,想以高官厚禄想诱使张雄归附。张雄得到财物后,不仅不肯归附,反而帮助杨行密,进攻 秦彦。秦彦派毕师铎、郑汉章统率扬州城中12000名士兵,与杨行密决战于扬州城西。杨行密把粮食、金银财宝贮藏于一营寨,由老弱士兵守卫,附近则埋伏精 兵,自己亲率1000多人进攻秦彦布置的战阵。双方刚交战,杨行密假装被打败逃走,秦彦的部队顺势追击,攻入杨行密的营寨。秦彦的士兵见到金银财宝,纷纷 争抢,杨行密的伏兵乘机围攻,敌兵大乱,杨行密军杀敌无数。从此,秦彦再也不敢出兵。

10月,秦彦杀掉高骈及其子弟甥侄。

11月3日,钱镠部将杜稜攻克常州,丁从实逃往海陵(今江苏泰州)。杨行密攻克扬州,毕师铎等逃往东塘(今扬州 湾头)。在杨行密围攻扬州城的半年里,城中饿死大半,斗米值50缗,人如般被买卖、宰杀、烹食,扬州城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为庐州兵所破。杨 行密进入扬州城,城中仅剩数百家。  30日,高邮镇遏使张神剑率领部下200多人逃到扬州。

12月5日,孙儒在高邮大肆屠杀。7日,高邮残兵700多人溃逃至扬州,杨行密担心这些人会叛乱,将他们全部活 埋,并杀掉张神剑。17日,高霸带其弟高旺、部将余绕山、前常州刺史丁从实等一起到扬州。21日,杨行密命令海陵镇遏使高霸放弃资产,焚毁房舍,率其部下 数万户迁移到广陵(今江苏扬州)。不久,朱全忠兼任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28日,杨行密杀高霸、丁从实、余绕山等人。29日,杨行密腰斩吕用之。

扬州严重饥荒,米价暴涨,斗米万钱。

唐朝廷重新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4县,设置昇州。

888年(唐僖宗文德元年)

1月6日,张雄打败赵晖,攻克上元,赵晖逃往当涂途中被其部下所杀。朱全忠派人宣布唐朝廷诏命:以杨行密为淮南 节度副使。不久,唐朝廷又以宣武行军司马李璠为淮南留后,并派遣牙将郭言率兵千人护送。  是月,感化节度使时溥与淮南节度使朱全忠闹翻,时溥不许宣武行 军司马李璠过境赴任淮南留后,并派兵袭击,李璠幸亏郭言力战方得以生还。

2~3月,钱镠以杜稜为常州刺史,阮进攻取润州,刘浩弃城而走。

是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郑汉章。杨行密杀掉吕用之同党张守一。

5月29日,孙儒袭击扬州,并占领扬州,杨行密逃走。孙儒自称淮南节度使。

10月,朱全忠派遣朱珍护送楚州刺史刘瓒赴任。钱镠派其堂弟钱銶带兵进攻盘踞苏州的徐约。

11月,朱珍等进攻徐州地方军队,并攻取沛、滕2县,斩获无数。

12月,朱珍攻下丰县,并大败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的部队。

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

2月,宣武将领庞师古打败宿迁军于吕梁。

4月,钱镠部将钱銶攻克苏州,徐约逃亡入海而死。

6月,润州制置使阮结死,钱镠以静江都将成及继任。

7月,朱珍攻克萧县,以谋叛罪斩杀部将李唐宾。

8月,朱全忠前往萧县,巧遇朱珍出迎,以滥杀无辜为由,命士兵将朱珍斩首,以庞师古代朱珍为都指挥使。

9月20日,朱全忠派兵进攻时溥,因大雨撤军。

11月,以给事中杜孺为苏州刺史。杨行密派人进攻常州。

12月,朱全忠要求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被孔纬拒绝。孔纬对人说,朱全忠没有得到这个要职,可能要起兵反叛。杨行密部队占领常州,派3万士兵把守城池。朱全忠派遣庞师古进驻淮南,攻击孙儒部队。

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

1月15日,孙儒自扬州引兵渡江。19日,孙儒驱逐杨行密部,占据常州,派将领刘建锋带兵守卫。接着,又赶走成及,攻取润州。

2月,宣武将庞师古等号称拥兵10万,渡过淮河,扬言援救杨行密。18日,庞师古军攻取高邮。

3月,庞师古带兵深入淮南,与孙儒交战,兵败而还。杨行密乘机派将领马敬言带兵5000名突袭润州,并占领润州;派将李友屯兵2万,准备攻取常州;派将安仁义、刘威等在武进打败孙儒将领刘建锋。

4月,唐朝廷赐宣歙军号宁国,以杨行密为节度使。

5月,感化节度使时溥出兵砀山,肆意抢掠。朱全忠派牙内都指挥使朱友裕出击,打败时溥兵。

7~9月,孙儒派使者向朱全忠求好,朱全忠杀孙儒使节,双方重新为敌。不久,孙儒派兵进攻润州。

10月,杨行密任命其将领张行周为常州制置使,孙儒派刘建锋攻取常州,杀掉张行周。

891年(唐昭宗大顺二年)

1月,孙儒打下苏州,杀掉李友。安仁义等听到消息后,烧毁润州房舍,连夜逃跑。孙儒派其将领分别驻守苏州、润州,设置昇州于上元县,任命张雄为刺史。

2月,孙儒带领大军渡江南下。

3月6日,孙儒军连败杨行密军。孙儒军在溧水,遇到杨行密都指挥使李神福的顽强抵抗。同平章事杜让能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5月,杨行密派遣其将领刘威、朱延寿带兵3万在黄池进攻孙儒军,杨行密军大败。

6月,发生大水,军营寨都被水淹,孙儒回扬州。

8~9月,朱全忠派兵与杨行密部共同攻击孙儒。孙儒恃兵强马壮,很轻敌,他想先消灭杨行密,然后再消灭朱全忠。 孙儒向各藩镇发布文告,揭露杨行密、朱全忠的罪恶。接着,烧毁扬州的房舍,强迫年轻男女过江,杀害老弱病残。杨行密派其将领张训、李德诚带人秘密进入扬州 城,扑灭大火,打开粮仓救济饥民。孙儒围攻杨行密的军营,杨行密部将李简带领百人突破重围救出杨行密。

12月23日,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的得力干将刘知俊带兵2000多人投降朱全忠,自此时溥军一蹶不振。

淮南饥荒、大疫,死者十之三四,扬州庐舍成丘墟,昔日繁华荡然无存。

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

1月,孙儒纵火焚烧、抢掠苏州、常州,带兵进逼宣州,屡败杨行密军。钱镠派兵重新占据苏州。

2月,杨行密听从部将劝告,遣返随军渡江南下的民众,让其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3月14日,杨行密攻取常州、润州。朱全忠连年派兵攻打徐州的时溥,使徐州、泗州等地农民不能安心农耕,农作物 歉收。同时,又逢水灾,百姓死者无数。时溥陷入困境,向朱全忠求和,朱全忠同意,但要求时溥必须移镇他处。唐朝廷派刘崇望就任感化节度使,以时溥为太子太 师。然而,时溥担心朱全忠耍阴谋诡计并杀害他,占据徐州不离任,刘崇望到华阴被迫返回朝廷。

5月,时溥派遣军队南下,占据楚州,俘获楚州刺史刘瓒。时溥军寿河被杨行密部将张训、李德诚击败。

7月3日,杨行密在广德大败孙儒军队,孙儒也被杀,孙儒首级被送往京师。孙儒部下大多投降杨行密。22日,杨行密率军队进入扬州。

8月20日,杨行密到扬州后,派将领守卫各重要州、县。曾以“富庶甲天下”的扬州经过秦彦、毕师铎、孙儒、杨行密之间战争破坏已是满目疮痍,江、淮之间,一片萧条。

9月,唐朝廷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安仁义为润州刺史。杨行密见孙儒降兵大多是蔡州人,从中选拔身体 强壮作战勇敢的5000人,身穿黑衣、披铠甲,组成一支“黑云都”。平时,给予“黑云都”以优厚的待遇。每次作战,都让他们打前阵,一时敌人闻风丧胆。杨 行密武艺并不高强,但他为人宽厚、有谋略,且善于控制部将,与士兵同甘共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淮南被战火影响长达6年,人民流离失所。杨行密到扬州 后,招抚流散,勤俭节约,轻徭薄赋,数年间社会经济逐渐繁荣。

11月,唐朝廷复任时溥为感化军节度使。

12月,原属时溥管辖的濠州、泗州等地都归附朱全忠。

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

2~3月,汴州将领霍存率兵进攻徐州,时溥向兖州节镇朱瑾求救。朱瑾带兵2万多人援救徐州,在石佛山被打败,逃回兖州。

3月13日,时溥出战,霍存战死。庞师古打下佛山寨。汴军围攻徐州一个多月,也未打下。

5月4日,朱全忠亲自带兵进逼徐州。9日,庞师古攻克徐州,时溥及其族人登燕子楼自焚而死。10日,朱全忠进入彭城,任命宋州刺史张廷范为感化留后,并上表唐朝廷派文官为节度使。

6月,唐朝廷以武胜防御使钱镠为苏杭观察使。

9月5日,昇州刺史张雄死,冯弘铎继任刺史。

10月15日,唐朝廷任命钱镠为镇海节度使。

11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

7月9日,唐朝廷应朱全忠之奏请,重新以感化军为武宁军,任命宋州刺史张廷范为武宁军节度使。

苏检甲寅科状元及第。苏检,武进人,字圣用,曾任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同平章事等职。唐后期朝政混乱,群臣倾轧,903年(天复三年)3月被赐死。

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

4月,杨行密军队抢得徐州一李姓人户的小男孩,杨见这小孩聪明异常,收为养子。杨行密长子杨渥对此深为不满。无奈,杨行密把这小孩赐给部将徐温为子,此男孩即后来南唐李昪。杨行密派兵攻取涟水。

8月,薛王知柔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平章事,兼镇海节度使。

9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10月,董昌向杨行密求救,杨行密派泗州防御使带兵前往苏州援救。

11月,杨行密派宁国节度使田頵、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进攻杭州以援救董昌,淮南将柯厚攻破苏州水栅栏。

杨行密奏表朝廷朱全忠的罪恶,要求会集易州、定州、兖州、郓州及河东兵讨伐朱全忠。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

5月,淮南兵与镇海兵交战于皇天荡,镇海兵被打败,苏州之围遂解。

6月17日,苏州常熟镇使陆郢以州城归附杨行密,俘虏刺史成及。杨行密查看成及家里所收藏,都是书籍、药物等,觉得是个人才,把他收留下来。

9月8日,杨行密上表,奏请唐朝廷迁都江淮。

10月,同平章事孙偓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897年(唐昭宗乾宁四年)

2月,朱全忠攻取兖州、郓州,朱瑾及河东将史俨投奔淮南。过去,淮南军队善于水战,但不善骑射,河东、兖州、郓州兵投奔后,军威大振。

4月5日,唐朝廷诏令以杨行密为江南诸道都统,讨伐武昌节度使杜洪。6日,朱全忠上表唐朝廷,要求以庞师古为武宁留后。

5月,同平章事王抟调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23日,两浙将领顾全武破淮南18营,俘虏淮南将士魏约等3000多人。

8月,钱镠回杭州,派遣将领顾全武攻取苏州、常熟等地。

9月,朱全忠派兵大举进攻杨行密辖区。朱全忠派庞师古带领徐州、宿州、宋州、滑州7万多兵力进逼扬州,葛从周以兖州、郓州、曹州、濮州的兵力进逼寿州。朱全忠亲率军队驻守宿州,一时淮南局势十分紧张。

11月20日,杨行密与朱瑾率兵3万与敌军交战于楚州。庞师古驻军清口,自恃人多轻敌,竟若无其事地下棋。朱瑾 堵塞淮河上游来水,想以水淹清口。有人把这一情况告诉庞师古,劝告他注意,庞师古不但不听,反而认为这是造谣惑众,将劝告者杀害。29日,朱瑾与淮南将侯 瓒带5000人秘密渡过淮河,打着敌人旗帜,从北面直冲敌方,汴军仓促应战,死伤无数。同时,杨行密带兵也渡过淮河,与朱瑾两面夹击敌人,汴军大败,斩庞 师古及将士首级1万多,其余溃不成军,纷纷逃走。汴军葛从周驻营于寿州西北,被寿州团练使朱延寿派兵打败。葛部退往濠州,听到庞师古失败的消息后,慌忙撤 军。刚渡淮河一半时,遭到淮南军的猛烈攻击,被杀死淹死无数。葛从周幸免逃走。汴军殿后的都指挥使牛存节放弃辎重,一些部队才得以渡过淮河,此时汴军已4 天未食,饥寒交迫,沿途被饿死、冻死无数,返回者不到千人。朱全忠得知部队大败后,也被迫撤军。军队获得全胜,杨行密十分高兴,赏赐李承嗣钱万缗,并奏请 唐皇帝任命李承嗣为镇海节度使。杨行密平日对李承嗣、史俨等部属优待有加,金钱、美女、田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李承嗣、史俨二人对杨行密也尽忠尽力,屡 立战功。  是月,以颖州刺史王敬检校尚书左仆射,兼任武宁节度使。

898年(唐昭宗光化元年)

2月,两浙、江西、武昌、淄青分别派遣使者到朝廷,请以朱全忠为都统,讨伐杨行密,唐昭宗未同意。

3月,钱镠请迁移镇海到杭州,唐朝廷同意。

4月,淮南将领周本援救苏州,被两浙将领顾全武打败。淮南将领秦裴带兵3000人攻取昆山。

9~10月,顾全武进攻苏州,苏州城中及援兵粮食、弹药都消耗殆尽。甲申,顾全武攻克苏州,在望亭又打败周本。秦裴守卫昆山,顾全武久攻不下,发檄文要求秦裴投降。最后,顾全武以水灌城,昆山城中弹尽粮绝,秦裴被迫向顾全武投降。

11月,钱镠以其将领曹圭为苏州制置使。

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

1月,杨行密释放成及回归两浙以交换魏约等人,钱镠同意。

2月,杨行密与朱瑾率兵数万攻击徐州,朱全忠派骑兵将领张归厚援救徐州。

3月,蔡州将崔景思等杀崔贤,劫持崔洪,2000多蔡州兵民渡过淮河投奔杨行密。

8月,朱全忠部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守将陈汉宾向杨行密求降。淮海游奕使张训以陈汉宾求降可能有诈,派王绾率兵2000攻取海州。

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

8月,徐州大风,许多树木被连根拔起。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

4月,唐昭宗以金吾将军李俨为江、淮宣谕使,杨行密为东道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以讨伐朱全忠。淮南等道有功将士都被升迁,朱瑾为平卢节度使、冯弘铎为武宁节度使、李延寿为奉国节度使(以上3人均是虚授,因为封地仍为朱全忠控制)。

5月,杨行密放顾全武归杭州以交换秦裴,钱镠大喜,也放回秦裴。

7月,武宁节度使冯弘铎自恃楼船强大,不服杨行密指挥。杨行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硬兼施,终于迫使冯弘铎重 新归附,并让他代理淮南节副使一职。杨行密还以李神福为昇州刺史。杨行密为讨伐朱全忠,让副使李承嗣暂时负责淮南军府事。有人要以大船运输前线军粮,都知 兵马使徐温认为:水路久不通,必然淤塞,请用小船。军队行进至宿州,适逢大雨,载运军粮的大船不能前进,士兵都面有饥色,很快小船装载的军粮运到,解决部 队燃眉之急。徐温军事指挥才干逐渐显露,深为杨行密赏识。

10月,两浙兵变,淮南将田頵应徐绾之请派兵援助。钱镠派顾全武向杨行密告急,并以其儿子为人质,表示愿意通婚以示和好。顾全武到扬州后,对杨行密说:“假如让田頵得志,必为你的心腹大患。”杨行密召回田頵,并同意钱镠的通婚要求。

11月,江、淮宣谕使李俨到扬州赴任。杨行密开始建造制敕院,每逢有官员封拜,总向李俨报告,并在紫极宫的唐玄宗像前陈放皇帝任命文书,参拜再三然后再退下。

昇州大风。

903年(唐昭宗天复三年)

2月,杨行密根据唐朝廷的诏令,加封朱瑾为东面诸道副都统、同平章事,以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舒州团练使刘威为副手。

6月,朱全忠上表颖州刺史朱友恭为武宁节度使。

8~9月,宁国节度使田頵打败冯弘铎,到扬州,要求池州、歙州为其属地,杨行密不同意。杨行密平定淮南,一心想 保持境内民众安居乐业。对于田頵无理要求坚决予以拒绝,加上帮助解决钱镠之困,使田頵对他日益不满。田頵手下良将康儒,与田谋议多有不合。杨行密得知后, 提拔康儒为庐州刺史。田頵与安仁义一起举兵反对杨行密。杨行密以王茂章为润州行营招讨使,攻击安仁义,未克。杨行密再派徐温带兵助攻,徐温让其士兵换上王 茂章兵的旗帜和衣服。安仁义不知是温之兵,出战,被徐温军打败。田頵还暗里派人联络奉国节度使李延寿及大梁的朱全忠一起攻击杨行密。朱全忠十分高兴,急忙 派兵进逼宿州(今安徽宿县)。杨行密表面迎接李延寿,私下令徐温作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李延寿到扬州后,杨行密擒获并杀掉李延寿。田頵袭击昇州,俘获李 神福妻子儿女。李神福与田頵水军将领王坛、汪建展开激战,大败王坛、汪建水军。杨行密派涟水制置使台濛配合李神福夹击田頵军队。王茂章进攻润州,久攻不 下,杨行密又命王茂章带兵合攻田頵。

10月24日,台濛与田頵大战于广德、黄池等地,田頵军屡败,逃回宣州城。台濛派兵围攻宣州城,田頵部将王坛及当涂、广德等守将纷纷投降杨行密部队。杨行密见台濛围住田頵,让王茂章回攻润州。

12月30日,台濛攻克宣州城,田頵被斩首。杨行密任命李神福为宁国节度使。李神福决意拜辞。

秦裴就任昇州刺史。

904年(唐哀帝天祐元年)

4月10日,唐哀帝给杨行密一份诏书,说他到洛阳后,即被朱全忠囚禁起来,此后所有诏令均出自朱全忠之手,唐哀帝完全被架空。  是月,杨行密送女儿与钱传僚及顾全武一起回杭州。钱、杨二姓通婚,两浙和好。宣武将杨师厚代李友恭任武宁节度使。

9月,淮南将李神福攻鄂州不下,因病回扬州。杨行密以刘存继任鄂州招讨使。

吴越钱镠于江南设置都水营田使,组建8000人左右的“撩浅军”,专事疏浚河道、筑堤和防海屯守之责,对吴淞江、浏河及常熟、昆山之间三十六浦通海河道进行了疏浚,对沿海高地浚深了塘浦,以利灌溉和泄洪。

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

2月,淮南将王茂章进攻润州,以地道攻入城,占领润州城。俘虏安仁义及其家属,杨行密杀安仁义及其子于扬州。

9月,杨行密病情渐重,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有人建议道:其长子杨渥不学无术,不适合统帅一方。不如让庐州刺史刘威暂时掌握淮南军府事宜,待其他儿子长大再归政。对此,杨行密不同意。杨命节度判官周隐急召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回扬州。杨行密以润州团练使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

10月,朱全忠攻克襄州,节度使赵匡凝逃到扬州。

11月11日,杨渥回到扬州。  是月,杨行密被唐朝廷任命为淮南留后。

12月14日,匡国节度使张慎思代杨师厚出任武宁留后。  24日,吴武忠王杨行密病死。杨行密部下共请宣谕使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杨渥袭父位为淮南节度使,居丧无礼,又纵亲信“东院马军”凌蔑勋旧,引起部下强烈不满。

906年(唐哀帝天祐三年)

6月,淮南节度使杨渥以昇州刺史秦裴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进攻江西的钟匡时。

淮南将秦裴攻克洪州,攻城时“以机发火”,此为火药用于战争之始(系用发石机掷火药引起燃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