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时间 : 2017-09-07 11:57:3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提要】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婴”为始皇帝异母弟,长安君成蟜子之子。长安君成蟜年龄略小于始皇帝,为始皇帝父亲子楚由邯郸返秦后所生。秦始皇八年,始皇帝亲政,秦都咸阳发生政治变动,成蟜子在前线投降赵国,受封为长安君。当时,成蟜子年幼尚为婴儿,留在咸阳,被称为婴。二世即位,婴曾经以从兄的身份劝谏二世,二世被赵高逼迫自杀,赵高立婴为秦王,婴与两位儿子及宦者韩谈共谋,刺杀赵高即位亲政,事在二世三年九月。四十六日后,刘邦兵临咸阳,秦王婴率百官投降,项羽进入咸阳后,被项羽诛杀。  

image.png

一关于秦王“子婴”出自诸说  

二始皇弟成蟜其人其事  

三秦王婴其人其事  

一关于“子婴”出自诸说  

子婴是末代秦王,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四十六日后投降刘邦,项羽入关后被诛杀。司迁著《史记》没有为子婴立传,关于子婴的出自,由于史书记载的歧异,形成种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二世兄子说,二,二世兄说,3,始皇弟说,四,始皇弟子说[1]。上述四种说法,各有不同的史料依据,现分别条理如下:  

(一)二世兄子说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文称子婴为公子婴,即秦公子名婴者,明言为二世之兄子。于是,子婴为二世胡亥兄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的说法,成为最流行的一种见解。  

然而,《史记·李斯传》记赵高逼迫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后说: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同一事,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2]。  

子婴与儿子谋划刺杀赵高的大事,其儿子当已经成年。秦以17岁傅藉开始服役,以子婴子17岁计,子婴的年纪当在三十五岁以上。我们知道,秦始皇死时五十岁,长子扶苏年龄大概在三十余岁,他不可能有如同子婴这样年龄在三十多岁的孙子。子婴为二世兄子说,无法解决这个基本史实上的矛盾。  

(二)二世兄说  

《史记》六国年表,二世三年,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文中明言子婴为二世兄。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二世杀长兄扶苏即位,对于有可能争夺皇位的兄弟,作了彻底的诛杀,这件史事,也有考古发掘的佐证,毋庸置疑。解读上引史料,认为子婴为二世兄的说法,显然与这件基本史事抵触[3]。  

(三)始皇弟说  

《史记·李斯传》叙述赵高杀二世后,引皇帝玺自佩,有篡位的意图,左右百官都不跟从,于是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文中先述“始皇弟”从赵高手中接受了皇帝玺,接着紧述子婴即位,解读即位之子婴与接受皇帝玺之“始皇弟”为同一人,子婴当为始皇弟。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始皇帝共有兄弟四人,其中两位幼弟,为母亲与面首谬毒所生,秦王政九年,被亲政后的赢政诛杀(详后)。还有一位弟弟成蟜,秦王政八年在前线投降赵国。关于成蟜,我们后面还要谈到,他再也没有回到秦国,大概是死在赵国了。从而,子婴为始皇弟的说法,也得不到史实的支持。  

(四)始皇弟子说  

首先提示子婴为始皇弟子说者,为马非百先生,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国君记事子婴条中罗列子婴出自诸说曰:“子婴,二世兄子也(《始皇本纪》)。或曰始皇弟(《李斯传》)。或曰始皇弟子。(《李斯传集解》徐广说。)”  

考《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说如下:  

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徐广之说,有两种读法,以子婴为人名,读为始皇帝弟,名为子婴者,这是比较一般的读法,按照这种读法,徐广说当理解为子婴为始皇弟,也就是上述的说三。马先生大概是将婴读为人名,解读徐广说为始皇弟之子,名为婴者,故有始皇弟子说。马先生之说,过于简略,也没有作论证,依据的史料又有双解之虞,似乎没有引起识者的反应和进一步的探讨。  

二始皇弟成蟜其人其事  

笔者详细检讨现有诸说之后以为,从史料上看,诸说所据的基本史料一共只有四条,即上述1、2、3、4说的立论根据,再次罗列如下:  

1、《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2、《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3、《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4、《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不同说法的产生,一方面在于四条史料文字上的歧异,更多的在于对于史料的不同解读,特别是对“子婴”一词的不同理解。笔者以为,在没有新的史料出现的前提下,上述四条史料当为探讨子婴出自的基本史料,而在上述诸说当中,则以马非伯先生所提示的始皇弟子说最有深入探讨的余地,现详论如下。  

始皇帝是庄襄王的长子,关于始皇帝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三位。其中两位是始皇帝的母亲与面首谬毒所生,秦王政九年被秦王赢政诛杀。《史记·吕不韦传》记其事如下: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  

除上述同母异父二弟外,始皇帝另有弟弟一人,即长安君成蟜。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同一事,也见于《汉书·五行志》。上引史料有误字错简,“反,死屯留”一文中之“死”字为衍字,已经学者指出。扬宽先生据《史记·赵世家》赵悼襄王六年(即秦王政八年)之记事“封长安君以饶”,辨明成蟜未死,叛秦降赵后被赵国授与封地饶(现河北饶县),赐封号为长安君,所言极是(4)。据此,上引《史记·秦始皇本纪》文当为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王弟,秦王赢政之弟。成蟜,秦王赢政弟名,长安君为其降赵后的封号。屯留,县名,当时属赵国,故址在今山西省屯留县。临洮,县名,当时属秦国,故址在今甘肃省岷县。这条史料记事说,秦王政八(前239)年,秦王赢政的弟弟成蟜统领秦军进攻赵国,在前线屯留县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被斩首处死,屯留县的住民被强制迁徙到临洮县。  

关于成蟜,史书上另有记载,《史记·春申君列传》  

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此事,也见于《战国策·秦策四》,《新序·善谋》。据扬宽先生考证,盛桥即是成蟜,成蟜用事于韩国一事,在秦王政五年前后。扬宽先生说:“《始皇帝本纪》未载盛桥此事,或因其后盛桥反叛,前功不得记载。”所言极是[5]。成蟜在对韩国的扩张中取得重大的成果,在秦国政治舞台上相当出色活跃。成蟜降赵后被封为长安君,在赵国定居下来,在以后的历史记载中不再出现,大概是客死于赵国了。  

成蟜为“王弟”,他当与秦王赢政同父或者同母,年龄较赢政为少。赢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子楚。子楚本名异人,是王太子安国君柱(后来的秦孝文王)与夏姬所生的儿子,子楚长期在赵国首都邯郸作人质,后来结识了大商人吕不韦,借助于吕不韦的助力,认安国君柱的的正妻华阳夫人为养母,改名子楚,被指定为王太子继承人。子楚在邯郸时,娶赵国富家女为妻,生下长子赢政,时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前259)年。两年后,即昭襄王五十年,秦军围困邯郸,子楚与吕不韦从邯郸城中脱出,赴秦军回到秦都咸阳,正式作了王太子继承人。子楚回到秦国,留下两岁的赢政与母亲二人在邯郸艰难度日,很是吃了些苦头。这件事,见于《史记·吕不韦传》:“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六年后,作了五十六年秦王的昭襄王过世,赢政的祖父,太子安国君柱即位,是为孝文王,赢政的父亲子楚作了王太子。孝文王即位后,秦赵间一时和解,赢政与母亲一道回到秦国。上引《史记·吕不韦传》说:“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子楚与吕不韦一道从邯郸脱出,是在昭襄王五十年(前257),赢政与母亲一道从邯郸回到秦国,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前251)年,从昭襄王五十年到五十六年,子楚与赢政母子分离,单独在咸阳生活了六年。当时,赢政母子在围城邯郸中生死不明,子楚是王太子继承人,年龄只有24岁[6],正当身强力壮,在咸阳另外娶妻生子,应是当然的事情,成蟜的诞生,想来就在这个期间,他的年龄,比赢政稍小,以他生在子楚回到秦国的第二年,即昭襄王五十一年计,比赢政小三岁。  

三秦王婴其人其事  

子婴一词,有两种读法,其一两字合读,读“子婴”为人名;其一两字分读,读为“子”之“婴”,“子”为儿子,“婴”为人名,即儿子名为婴者。上引四说当中,说二和说三读“子婴”为人名,说一和说四读“婴”为人名。古代以婴为人名者多见。汉初灌婴,为刘邦部下名将。汉末孺子婴,为王莽所拥立的儿皇帝。据《说文·女部》:“婴,颈饰也。”引申指初生儿。《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婴之名,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灌婴在刘邦诸将中年纪最轻,故有灌婴之称,即灌家小儿之意。孺子婴为宣帝玄孙,被拥立时仅仅两岁,被称为“婴”。“婴”前的“孺子”一词,表示天子或者王侯继承人之意。《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周成王幼小,称孺子,周公居摄。”孺子婴为广戚侯刘显之子,故史书称其为“广戚侯子婴”(同王莽传),正是将“婴”读为人名,子读为儿子。从而,子婴一词,也当读“婴”为人名,子为儿子,即儿子名为婴者。  

读“子婴”为儿子名为婴者,其隐藏的语意之一就是某人的儿子,而且是幼小的儿子。那幺,这个某人,即子婴的父亲是谁呢?据上引《史记·李斯传》《集解》所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子婴为始皇帝弟弟的儿子,他的父亲就是始皇帝的弟弟。已如上述,始皇帝有三个弟弟,其中唯一有可能是秦王婴的父亲者,就是“王弟”长安君成蟜。成蟜生于昭襄王五十一年,比赢政小三岁,秦王政八年,成蟜十九岁,他领兵出征赵国时,当已经结婚有子,子尚年幼,被称为“婴”。成蟜叛秦降赵被封为长安君,留在赵国客死不归,他的儿子“婴”留在秦都咸阳长大成人。  

如果此说成立,假定成蟜降赵时其子“婴”二岁,即以成蟜子“婴”生于秦王政七(前240)年计,他二世三(前207)年即位时,年龄是34岁,应当被称为秦王婴。34岁的秦王婴有两位已经成年的儿子当属可能,他与儿子一道谋杀赵高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果此说成立,秦王婴是始皇帝弟长安君成蟜子的儿子,他就是二世的从兄,也可以被称为二世兄。成蟜子“婴”与二世同祖父而年长,与二世之间没有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他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够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7),他与二世间的关系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进而,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史料中关于秦王婴出自记载的种种文字上的歧异和由此引起的矛盾也就可以得到相对合理的解释。  

上引有关秦王婴的4条史料中,当以第4条《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所见《史记》别本说为正,即‘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第2条《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由于误认“婴”之名为“子婴”,衍增“子”字,当删去,文为“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婴。”第1条《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在上述第2条“二世兄子婴”的错误认识基础上,更增“公子”二字,以“公子婴”为“婴”之名,当删去“公子”,文为“立二世之兄婴为秦王。”第3条《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始皇弟”后脱“子婴”二字,“子婴即位”衍增“子”字,文当改为“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子婴,受之玺。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据此,我们可以重新罗列关于秦王婴出自的四条基本史料如下(笔者改定文列于原文下,原文引线者为衍字,改定文方框内为补字):  

1、《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原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婴为秦王。”(改定文)  

2、《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原文)  

《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婴。”(改定文)  

3、《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原文)  

《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改定文)  

4、《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原文)  

笔者以为,在古代史籍中出现文字记载的歧异与历史记事之间的矛盾时,应当多依据历史记事,因为个别文字容易因为抄写增删生误,历史记事中的基本史实因为个别文字生误的可能性较小。秦王婴出自诸说中,不管是二世兄子说,二世兄说,还是始皇弟说,都与历史记事中的基本史实矛盾,唯有始皇弟长安君成蟜子说,不但能够合于历史记事中的基本史实,也能合理地解释文字歧异的由来,秦史上诸多至今不明的隐秘,也可以由此解开[8]。  

通过以上的论考,我们可以为秦王婴撰写一简单的列传[9]。最后一代秦王婴,是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子的儿子,二世皇帝的从兄,生于秦王政七年,死于秦二世三年,享年三十四岁。秦王婴的父亲长安君成蟜与秦始皇同父异母,为秦始皇的父亲子楚由邯郸返秦后所生。秦始皇八年,成蟜在前线投降赵国,受封为长安君,客居赵国。当时,成蟜的儿子年幼尚为婴儿,被称为婴,留在秦国长大成人。二世即位,婴曾经以从兄的身份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二世被赵高逼迫自杀,赵高立婴为秦王,婴与两位儿子及宦者韩谈共谋,刺杀赵高即位亲政,事在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后的秦王婴,曾经调动军队抵抗刘邦军的进攻,四十六日后,刘邦军兵临咸阳,秦王婴率百官投降,项羽进入咸阳后,被项羽诛杀。  

注释  

[1]以上诸说,见于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崔曙庭《子婴身世辨析》(《秦汉史论丛》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王云度《秦王子婴非二世兄子辩》(《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张黑《子婴何许人也》(《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5年)。除文中所举四说以外,尚有子婴为秦公族旁支说(聂新民,刘云辉《秦王子婴其人-兼论秦的公族与宗室-》,载《秦文化研究》第十一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4年),该说因为以上诸说互相矛盾而难以圆满解释,故避开秦始皇直系,力图从秦的公族旁系中寻求子婴的出自,推断子婴出自始皇帝祖父孝文王庶子子奚一系,为子奚的曾孙的结论。该说在思路上别开生路,另辟蹊径,不过,该说没有直接的史料支持,也不能连接子婴到子奚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纯粹的推论而言,缺环太多,故附于注释中,作为参考。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事如下,  

二世三年,赵高逼杀二世后,立子婴为秦王。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3]二世诛杀兄弟姊妹事,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同《李斯列传》等。1976年,秦俑考古队在始皇陵东侧的上焦家村发掘了17座陪葬墓,被认为是被二世所诛杀的兄弟姊妹们的墓葬,见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家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又见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第五章第一节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扬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秦王政八年条。  

[5]同上引扬宽书,秦王政五年条。  

[6]《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即位,《索隐》曰:“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阳陵。”子楚即位在前249年,32岁,他从赵国回到秦国,是在前257年,24岁。  

[7]《史记·蒙恬传》。  

[8]本文侧重在秦王婴的生世之解明,关于他的父亲成蟜,及其所涉及的秦史中的种种问题,笔者另外撰写专文论述。  

[9]本文是笔者即将出版的新著,综合历史叙事《新战国世代的英雄豪杰(上)》(又名《灭秦英雄记》)的研究篇之一部分。结论已经作为历史叙事写入书中,研究尚未辑集出版。该研究篇已经以不同形式公诸于世的有:1、《兵马俑与项羽之死-秦京师军去向探微-》(《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5年);2、《论《史记》叙事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5年);3、《补“史记”赵高列传-兼论始皇陵铜车马御手为中车府令官属》(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待刊)。该研究篇配合历史叙事撰写,首先用论考的形式究明疑难,增补《史记》列传之缺,最终将辑逸补足,作成《史记新传》。

标签:子婴 故事:子婴的野史解密 声明: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