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鼠闹东京
时间 : 2017-06-20 13:43:4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古代有个昏庸的皇帝,不听忠臣的劝阻,却偏偏听信奸臣的谗言,出了一道“六十岁换家子”的圣旨,人到六十岁后如果没有死,就统统活埋。
圣上有旨,谁敢违抗?那些度过六十岁的老人不管有功有过,只好活活被埋,含恨而死。那些孝顺的儿女,虽不敢违抗君令,也不忍心把生身父母活活送进黄土,只好给老人建一个营楼坟,里面放上一盏灯,放上几天吃的东西,老人进去后,封了口,老人两三天吃完了东西,就死在里面。胆子大一点的,就在家中偷偷垒起夹墙,把老人藏在里面,按时送饭送水,以尽孝心。
老鼠
话说猫儿庄有一位老人名叫张智星,因年过六十,其儿子张良只好把他藏在夹墙里,一日三餐给老人送饭。
一天,张良等父亲吃完了饭后,忍不住痛哭泪流,父亲惊问其故,张良吞吞吐吐不肯说,父亲一逼再逼,他才说了实话。
原来,皇帝无道,朝内出了五个人,长得丑陋,出言不逊,常常云来雾去。满朝文武都奈何他不得,闹得纲常混乱,君臣不宁。皇上暗暗传旨,派大臣四处招人,凡拿得住的,赏金万两;拿不住的,统统杀头。天下人不知被杀了多少,明天轮到张良去了,孝顺的张良心想:自己死了不要紧,今后谁再来为父亲送饭呢?
张智星叹道:“皇上无道,本该有此难,不过真正苦的还是我们这些小人,还是让我想想办法吧。”
张智星老汉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很勇敢、很有智慧的人,年轻的时候,驱妖拿邪,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虽然并不十分相信天帝,但他知道人世间还有鬼怪,他知道什么样的鬼怪,该用什么方法去对付他们。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决心要除掉这群鬼怪,便问道:“可知那五个妖孽什么模样?”
“儿听人们传说:那五个妖人尖嘴圆耳老鼠眼,八字胡子分两边,走路快如风,叫声鸣尖尖,有一天喝醉了酒,还露出了一条五尺长的尾巴。”
张智星暗喜道:“听你说的,倒像五只老鼠,明天你进东京,衣服上绣上一只猫图,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如果真是老鼠精,见了猫图的必有惧色,你再把咱家的大狸猫带去,必能成功。”
第二天张良被接进京,见了万岁后,果见有五个人,不守君臣礼节,到处乱窜,皇帝只好让他们三分,文武大臣个个都有惧色。张良壮着胆子,站起身来,亮出胸前的狸猫图,众人都不解其故。那五个妖人见了,个个面带惧色,不敢乱动。君臣见张良不比前人,五个妖人见了他都十分害怕,心中大喜。退朝后送张良到养心殿休息,皇帝亲自登门拜访。张良没有讲破原因,只是告诉皇帝,每天要送给他五斤鲜鱼,五斤鲜肉,半月后,选个吉日良辰,他要上朝捉妖。
张良为什么要五斤鱼、五斤肉,难道在宫里还没有他吃的吗?原来临别时父亲告诉他,张良家里的狸猫体重只有七斤,必须连喂它几天,让它长够十斤重,方能万无一失。
半月后,张良把狸猫喂得膘肥体壮,好似一只小老虎,称了一下,十斤有余。张良大喜,将狸猫藏在袖内,进了皇宫,只见五个妖精正在宫内耀武扬威,到处乱窜。皇帝面带愁容,文武百宫个个胆战,张良也捏着一把汗,但他想起父亲的话,壮着胆子,逼近五个妖人,将猫头露出袖外。大狸猫一见五个妖孽,把眼一瞪,吓得五个妖怪浑身发抖,逐渐变小,最后缩作一团,显了原形,原来是五只老鼠,满地乱跑。张良手一松,狸猫飞身而出,闪电般地扑向那群老鼠,四只蹄子各按住了一个,用嘴咬住了一个。皇帝见状,龙颜大喜,众文武齐声喝彩,山呼万岁。这只猫一惊,略一走神,脚下逃跑了一只。其余四只,变成了它的一顿美餐。那只逃了命的老鼠,成了现在老鼠的祖宗。
皇帝问张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群老鼠精,张良将原由说了一遍。皇帝恍然大悟,知道老人虽年迈体弱,但智慧过人,不该全部活埋,于是下令杀了那个进馋言的奸臣,并传出圣旨,不准再活埋老人。
圣旨传出,许多老人从死亡中走了出来,获得新生,人闪载歌载舞,万民俱乐,皇家的江山,也就稳固多了。
-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