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刘邦凭什么能成为领袖?

时间 : 2017-06-24 22:05:3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作者:知乎-兰德

起事初,汉集团的中坚力量是萧何刘邦很多事都听他的,为什么萧何不能取代刘邦做领袖?如果说刘邦有樊哙,卢管,萧何的官比刘邦大,人脉应该更多!然后是张良,张良为刘邦指导战略规划,运筹帷幄,为什么不能自己发展势力集团?再然后是韩信,韩信的军事能力和战斗力完全在刘邦之上,为什么不能做首领?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刘邦

从《史记·项羽本纪》中,便可以知道,为何刘邦能成为领袖。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不敢单干,却要抱大腿,其原因与陈婴不敢自立为王是一样的。称王称帝成功了自然是好,但失败了多半会万劫不复。所以,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在这种政治斗争中,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如萧何之流,虽然才能出众,但不敢承担政治风险,只想抱大腿,成功了可以封侯,失败了也是从犯,易于保全自身。

这个观点在史书中是可以得到论证的。

《史记·高祖本纪》云: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萧何、曹参等人本来是有机会成为领袖的,但他们都自爱,恐失败后被灭族,都推辞不就,以让刘邦。其他人更是不敢当,众莫敢为,而刘邦豪气干云,终于成为义军领袖。

当然,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皇帝完成大业后,也有可能会鸟尽弓藏,屠杀功臣,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如韩信、李轨之流在单干和抱大腿之间举棋不定,最后只能是万劫不复,而张良、萧何之流,始终清楚自己的地位,安守本分,谦退自抑,即使是遇到如汉高帝这样猜忌多疑的老板,也能得以善终。

而刘邦恰恰敢于承担最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他能成为领袖,而萧何、曹参之流所不能及的。

其次,刘邦深谙领袖之道,知道成功领袖的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并委以重任,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也就是说,领袖的职责是管理和协调,而非突出个人的素质, 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简而言之,成功的领导者并不需要是面面俱到,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和天才,而是能放手让手下的人才各自发挥所长,这样领导者就相当于集合了所有人才的优点。

刘邦自己总结成功经验时就说过,他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 搞后勤和建设不如萧何,但是他能让他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所长,为他的事业“鞠躬尽瘁”。所以,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才能就相当于刘邦的才能,所以刘邦能够成功。

反观项羽、 诸葛亮之流则不然。项羽志大才疏,只会逞匹夫之勇(单挑他确实比刘邦厉害),又任人唯亲,二流的范增都不能用,更不用说韩信和陈平了。而且他还特别吝惜赏赐,分封不公平,引发田荣、陈余、彭越等人不满,使得刘邦有可乘之机;而英布等人也不能为其所用。最后只能是赳赳武夫项羽单挑实力雄厚的刘邦集团,他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被刘邦、田荣、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搞得疲于应付,顾此失彼,苦不堪言,陷入两线作甚至三线乃至多线作战的困境。可以说,项羽很忙,很努力,但他缺乏领袖素质,有人才而不能用,最后只能自刎乌江。

诸葛亮也是一样,夙兴夜寐,军政事务,无论大小,咸决于亮。如司懿所言,诸葛亮就是被累死的。他自己提拔任用的马谡言过其实,李严阳奉阴违。之后他再不敢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人处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位劳模最后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以,从管理这个角度而言,刘邦具有领袖的素质,而项羽、诸葛亮之流则不然。

所以,综上所述,刘邦能成为领袖,一是他敢于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而大多数人不能;其次他有很高的领袖素质,善于管理协调。

标签:刘邦 故事:刘邦的野史解密 声明:刘邦凭什么能成为领袖?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